作者 | 沉舟
“電池技術”和“動力裝置”是主導新能源汽車真正落地的兩大制約問題。?
“但是這兩個問題都沒有實質性突破。” 欣錸能源CEO葉士弘告訴創頭條,“欣錸能源成立在2019年,主攻新能源電池的研發。我們目前在行業里摸索了3年,發現新能源汽車現階段依然還沒有本質上的技術突破。目前成熟的電動汽車品牌電池技術大部分源自日本,一天蓄能能達到500km,也就是說一天還很難‘跑出一個城市’。”?

創頭條還了解到,動力裝置的配置需要結合電池技術的匹配。“而這成為國家力推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阻力。”?
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前后,國家在政策層面就開始力推新能源汽車項目。彼時,凡關于申請成立新能源汽車的公司都能拿到不菲的政府補助,以助力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凡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不參與搖號,也可領到價值不等的政府補貼。?
“但是政府在經歷上一波補貼之后,發現新能源汽車項目并沒有出現實質性技術上的進展。此后,開始逐步放緩補貼節奏。”有業內人士向創頭條感慨。?
實現技術彎道超車的必要性?
新能源汽車技術真的難突破嗎?在技術有待跟進的前提下,國家層面為何要力推新能源汽車??
創頭條了解到,政府層面希望通過新能源汽車實現技術上的“彎道超車”。?
這根植于我國在電池生產和研發有天然的積累和優勢。中國是全球鋰電池生產的集中地,資料顯示,全球約80%左右的鋰電池都生產在中國。?
不過,新能源汽車更需要的是“固態電池”。?
何為“固態電池”?它是一種電池科技。與現今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和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不同的是,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體電極和固體電解質的電池。科學界認為鋰離子電池已經到達極限。?
專家表示,固態電池一般功率密度較低,能量密度較高。由于固態電池的功率重量比較高,所以是電動汽車理想的電池。?
此前,有分析曾表示,“預計在2020年固態電池技術研發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在成本、能量密度和生產過程等方面進一步趕超鋰離子電池技術。2030年,鋰離子電池將不再是電動汽車電池主流。”?
不過創頭條記者了解到,現在的情況是,現在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推出的汽車依然是傳統的“鋰電池”,并非適配度更高的“固態電池”。“現在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車多半采用的是鋰電池技術。”?
為蓄力行業技術的突破和商業的示范性作用,葉士弘告訴創頭條,目前我國致力于固態電池研發的廠商和研究機構早已蓄力,且在該領域全球的研發中占據重要地位。“以研究機構為例,中科院系的化學所、物理研究所以及材料和能源所都在這個領域開展了深入的研究。”
??
欣錸能源:固態電池的突破,加速新能源汽車行業兩倍續航能力?
經歷三年的集中技術研發,創頭條了解到,欣錸能源目前終于在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了突破并取得了專利。其中,主要技術突破集中在三點:?
首先,在成本上,欣錸全固態電池無需改變傳統鋰電池的生產制造結構,電池本身超薄且柔韌,具有可穿戴性。“也就是說我們商業化量產過程中在現有的設備中不需要增加過多的投入,產品跟傳統電池相比只高出1.5倍。”?
葉士弘解釋,“實際上,在實驗室內,我們有很多種且不難的方法推出技術更新的電池產品,但由于商業化成本較高,后期沒法產業化,所以看到的是這些創新型產品都躺在實驗室內,導致電池產業近20年時間內一直沒有根本性的改變,非常傳統。”?
此外,全固態電池可以解決電池生產和防爆問題。傳統鋰電池廢棄后遇氧則形成硫酸,造成環境的污染。而全固態電池由于不采用鋰電池生產邏輯,廢棄后不會造成污染。
??
再有,全固態電池可助力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我們全固態電池的蓄能可擴大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實現充電20分鐘就能行駛1000km,提升行業續航能力,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個較大的進步。”?
實際上,不僅僅限于新能源汽車,固態電池的應用在5G時代較為廣闊。在通信領域,可以實現充電10分鐘通話72小時的目標值。?
憑借技術的突圍,欣錸能源在由鶴壁市淇濱區人民政府主辦、阿里云創新中心協辦、創頭條承辦的中國5G產業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奪得決賽一等獎。?
葉士弘感慨,“欣錸團隊目前坐落在深圳,起初在深圳創光賽和深圳市創新行業決賽中獲得多項榮譽。此次來到鶴壁參加5G產業創新創業總決賽,距離中國最大的電池生產地‘新鄉’非常近,欣錸還結識了專業的投資人和行業專家,對初創公司的品牌推出是一個難得的便捷通道。”?
此外,創頭條還了解到,欣錸能源主要研發團隊來自于臺灣產學研菁英,創始人包括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及博士。欣錸能源在2019年3月來到國內,全力攻克了全固態電池技術及產業化難題。“目前我們已與河南國家電池研究院和深圳華強實業展開全產業鏈合作,未來將擴及電子半導體及其他產業應用。在一個專業的領域持續耕耘,將技術發明產業化以推動生產與生活的進步,這是科研人員個人價值的實現,也是一種情懷。”已經泛出白發、年近五十的葉士弘向記者表示,“科研長存,創業長青。”
本文作者:沉舟,微信號:cz18510378718,關注吃穿行~
創頭條(Ctoutiao.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違規轉載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