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思雨? 來源|超聲波
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趕超美國,但在教育這塊仍然有點距離。從國內赴美留學的人數就可以看出來:即使疫情肆虐,仍然有大批中國人冒著風險跑去美國讀書。
近日,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下屬的學生與交流訪問者項目公布了2020年度美國境內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赴美留學生38.2萬,即使受疫情影響人數比起往年有所下降,但中國仍是赴美留學的最大生源國,尤其在K12留學生人數中,中國人高居榜首,達到K12國際留學生數量的近44%。
家長們當然明白疫情的風險,但依舊把孩子送出國門,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的教育水平仍然是世界領先。但伴隨近幾年中美博弈升級,去美國讀書變得越來越困難,據媒體報道,美國此前針對中國留學生群體的F-1簽證服務已經關閉了一年以上。
美國的教育到底強在哪里?經過多年的資源積累和改革,美國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模式。拿基礎教育舉例,美國更重視引導孩子的自主思考。比如小學數學,老師會用多種方式啟發孩子理解數學原理,而且他們學的乘法表是到12X12的。不像我們小時候上數學課,公式原理還沒搞清楚,就先死記硬背9X9乘法口訣。
成人教育方面差距就更大了。早在90年代,美國眾多高校就已經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了成人遠程教學,社區學院更是比比皆是。2019年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成年人口中,13.1%的人擁有碩士學位、專業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從2000年至2018年,25歲及以上人口獲得學士及更高學位的人數占比從25.6%升至35%。反觀國內,“網友本科率不足4%”的關鍵詞最近還上了熱搜。國內的成人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伴隨著考研、就業等競爭形勢加大,終身學習的理念被越來越多人認可。目前在線成人教育行業里被更多人認可的品牌是高途學院,從語言培訓、公職類考試到出國留學,一應俱全。
總結來看,中美教育的差距歸根結底還是教育資源的差距,也就是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差距。但我們的機遇還是有的。美團創始人王興曾經推薦過一本書叫《資源革命》,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觀點,即在兩次工業革命之后,人類迎來的是一場“資源革命”。因為現階段的資源是有限的,比如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力資源等,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技術手段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在這場資源革命里,誰能將資源利用得最大化,誰就是未來的王者。
也就是說,未來一切的競爭都是圍繞著對資源利用率的比拼,這個規則適用于商業和國家層面的競爭,教育領域也同樣如此。有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的幫助,有限的教育資源就可以發揮出更大的效能。那在中美博弈升級的大環境下,國內像高途課堂這樣的K12在線教育公司能否能利用技術手段進行資源革命,以實現教育領域的彎道超車?
資源革命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鑰匙
資源革命不是新鮮事物,國內互聯網行業早有踐行者。比如滴滴的快車產品提升了私家車的利用率,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美團、貓眼等的在線購票服務,提升了電影院的上座率,減少了影院資源浪費。那些火極一時的概念,比如O2O、共享經濟等都是資源革命的表現形式。
在很多領域,中國已經在利用資源革命逐漸拉小與美國的差距,甚至已經超越。拿電商舉例,美國雖然是最早催生電商行業的國家,但電商總體交易額早在幾年前就被中國超越。根據統計機構Statista 的數據,作為擁有全球最大電商市場的中國,在2018年收入總額達到6360.87億美元;美國排在第二,年收入總額5045.82億美元。至于依托于電商發展起來的物流行業,中國也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以京東物流為例,約95%的訂單都能實現次日達。很多被中國快遞“寵壞”的留學生,就接受不了美國的快遞效率,紛紛吐槽“實在是太慢了”。
最近熱鬧的電動車行業也同樣如此。國內各大科技公司紛紛ALL IN造車的背后,除了資本故事,更是在新賽道擁抱新的資源革命。就像國內第一部新能源智能汽車紀錄片《百年機遇》的開頭寫的那樣:“過去一百年發達國家在汽車工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今天新能源汽車的到來,中國將第一次在起跑線上,去競爭代表現代文明桂冠的汽車工業。”
究其原因,中國正處于發展中,工業化和互聯網化可以同步進行,二者相結合能量巨大,實現指數級增長。美國則是在成熟完善的工業化基礎上迎接互聯網改造的,之前已經存在了很多標準化、程式化的固有內容,很難顛覆,比如信用卡體系的完善阻擋了移動支付的普及,中國人拿著一部手機走天下的時候,美國人還在用現金和誕生于上個世紀50年代的銀行信用卡。很多東西需要推倒重來,無疑難度很大,比如既得利益者的阻攔、教育市場的成本等。
在線直播大班課是教育資源革命最直接的表現形式
回到教育領域,資源革命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術的應用,可以放大教育資源,推動教育普惠。國家相關部門也多次下發文件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如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第一個聚焦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按照服務教師教學、服務學生學習、服務學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
在“教育+互聯網”的應用中,在線直播大班課模式無疑將教育資源利用到了極致。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模式:依托技術手段,一名優秀的老師可以同時給成千上萬名學生上課并答疑解惑。這種模式首先解決了教育資源的核心問題:優質教師的稀缺。一個好老師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但能遇到一個好老師的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尤其在教育資源匱乏的下沉地區。有了在線直播大班課,下沉地區的孩子們也能接受到和一線城市孩子一樣高水平的教育了。
提起在線直播大班課,就不可能繞開高途課堂。高途課堂采用“名師授課+雙師輔導”的模式,給每個班級配備一名優秀的主講教師外,還會配備一定比例的輔導老師做第二主講,“大班主講、小班二講、個性體驗”的模式讓孩子們既能參與大班教學,又能接受到小班個性化輔導。
好老師就是最優質的資源。傳統情境下,一名老師最多只能給幾十個孩子講課,但在線直播大班課能夠千百倍放大老師的效能,這是教育資源革命最直接的表現形式。
教育資源革命不是速效藥
既然資源革命如此有效,那么中國整體的教育水平超越美國是否就指日可待了?不然。
確實有些行業的資源革命推進速度是非常快的。比如在電商領域,淘寶花了18年來積累的用戶數量,拼多多用了6年就超越了。在出行領域,滴滴在2016年就宣布自己過去一年全平臺的訂單數,超過了美國的Uber成立6年累計的10億訂單數……
但教育不同。教育從來不是資本的游戲,短期的投入也不能出現奇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關系民族的根本大事,需要各行各業的參與和推動,一定是慢工出細活的。就像高途集團創始人陳向東反復強調的,教育是一個慢功夫,教育是一個良心活。雖然科技的賦能可以推動發展速度,但我們依然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美國如今的教育地位也是幾百年來的經濟增長和制度變革積累的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的教育同樣需要堅持長期主義信條,即使我們的發展速度比當年的美國快得多,而且已經取得了很多成績,但也要把教育的根基打好,從打磨一堂課開始,從培養起一個孩子的興趣開始,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道路。
2023-03-28 i黑馬發布了 《網紅文和友,只能是長沙限定嗎?》的文章
2021-11-08 i黑馬發布了 《悠絡客成為首批“可信人臉識別守護計劃”成員》的文章
2021-11-05 i黑馬發布了 《城市級數字停車企業「潤銘科技-停開心」獲百年鑫投基金戰略投資》的文章
2021-11-03 i黑馬發布了 《又一獨角獸即將破產清算:10 億美金往后的路也不容易》的文章
2020-05-05 i黑馬獲得了天子之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