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陳根
地球上曾經有過一次無比繁榮的伊甸園時代。大約5.4億年前,大氣中的氧含量飆升至21%左右,臭氧層開始覆蓋地球外圍,阻擋了大量太空輻射,并為地球提供了適宜的溫度。這時候的大陸地形平坦,淺海滋潤著地表,使陸地上形成了旱地和濕地的地理間隔,而海水的溫度相對溫暖。
毫無征兆地,在兩百多萬年“短暫”的地質年齡中,大量前所未有的生物爆發般誕生在這顆星球上,并演化出了多樣的生命形式,其中,就包括了人類。人類形成社會,進而創造出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
然而,自工業革命時期以來,溫室氣體濃度持續上升,全球平均氣溫也隨之增加。人類排放到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增加而形成的一個籠罩地球的“溫室”,并反過來影響了人類社會——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災害日益加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類健康。
社會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地球的整體安全。而現在,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已不可忽視。
氣候變化是人類排放到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增加而形成的一個籠罩地球的“溫室”的后果體現。
2020年,一個由93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曾發表了一份時間跨度為過去12000年的古氣候數據記錄,它包括1319條數據記錄,這些數據來自湖泊沉積物、海洋沉積物、泥炭、洞穴沉積物、珊瑚和冰川冰芯等樣本,從全球679個地點收集。
由此,研究人員能夠繪制出過去1.2萬年來地表空氣溫度的變化圖,然后將其與1800年至1900年之間的世紀平均氣溫進行比較,以追蹤工業革命可能帶來的變化。正如預期的那樣,在該時期開始時,氣溫比19世紀的基線要低得多。但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里,氣溫穩步上升,最終超過了基線。
氣溫在6500年前達到頂峰,從那時起,地球一直在緩慢但肯定地降溫。峰值溫暖之后的冷卻速度是微妙的,每1000年只有大約0.1℃,然而自19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活動使平均氣溫上升了1℃之多。這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是一個巨大的峰值,比6500年前的那個峰值上升得更高。
氣候變化使得原太陽照射到地球的光和熱及其反射過程平衡被打破,而這帶來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加劇了氣候災難的發生。
根據非營利組織Germanwatch于2020年發表的報告——該報告分析了包括風暴、洪水和高溫天氣等事件,但沒有包含“緩慢發生的環境變化”,例如海平面上升、海水變暖和冰川融化。報告顯示,在2000年至2019年期間,全世界發生了約11000次極端氣象災害。
這些氣候事件導致16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7.5萬人死亡,以及造成了近2.5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其中大部分人來自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其中,美國的自治區波多黎各在2000年到2019年間遭受氣候的影響最嚴重。緊隨其后的是,距離佛羅里達群島僅1300千米的海地和東南亞國家緬甸。
熱帶風暴等多個氣候因素綜合起來,加重了長期困擾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環境和健康危機。2000年到2019年遭受氣候災難排名前十的國家還有菲律賓、莫桑比克、巴哈馬、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泰國和尼泊爾。
才過去的2020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出現的第二個“最暖年”,與2016年持平紀錄。同時,在2020年疫情期間,全球有44起損失超過10億美元的自然災害。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災害日益加劇。
比如,2020年6月20日,西伯利亞的“嚴寒之極(Pole of Cold)”溫度高達38攝氏度,這是極地地區自1885年以來破紀錄的最高溫度。這種反常高溫導致了野火頻發。通常,當地的野火在7、8月才會爆發,但2020年4月,西伯利亞東南部的伊爾庫茨克就已經爆發野火,而且是2019年的三倍之大。
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災害已經不可忽視,尤其是各國在面對極端天氣事件時暴露出的應對水平和脆弱程度,足以令人類社會警鈴大作。
除了不確定的自然災害,全球氣候變化更是會引發多種疾病,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健康。
《柳葉刀》(The Lancet)雜志發布的長達43頁的“Lancet Countdown”2019年度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最直接的影響是全球平均溫度的穩定上升,以及極端溫度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的增加從而引發疾病。例如,熱應激和中暑,急性腎損傷,充血性心力衰竭加重,以及增加人際交往的風險和集體暴力。
研究者跟蹤對氣候變化敏感的疾病的死亡率的趨勢。結果顯示,盡管隨著醫療技術發展因腹瀉病、瘧疾和蛋白質營養不良而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大大減少,但是登革熱造成的死亡率繼續上升,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同時,該報告指出,2018年,高溫導致的熱應激影響了2.2億老年人口,打破了2015年的記錄。
對于高溫引起的熱應激,《科學》近日也發表了一篇與之相關的研究。該研究表示,近幾個世紀生理學家一直在研究人體對高溫的反應。當身體無法抵抗熱負荷影響時,就會出現與熱有關的疾病,癥狀從嚴重程度較輕(例如暈厥)到致命中暑等嚴重形式不等。
當內部傳感器告訴大腦人體溫度正在升高時,下丘腦會發出信號,使靠近皮膚的血管擴張,加強血液循環從而帶走熱量,皮膚血管舒張增加和靜脈張力降低會減少心室充盈。此時,直立位可能會導致腦灌注不足和熱暈厥(失去知覺)。
此外,出汗可能會造成電解質失衡,并促進熱痙攣的發生,即在長時間的高溫工作期間或之后,骨骼肌的短暫且痛苦的收縮。在嚴重血容量不足的情況下,熱量消耗隨水分或鹽分的耗竭而發展。前者主要是由于液體補充不足引起的,包括口渴、進行性血容量不足和高熱。
就像2018年和2019年夏季炙烤北半球的熱浪,而受極端氣候影響最大的則是老人和孩子。有學者指出,中國的高溫脆弱性很高,而且還在急劇上升。而目前65歲以上的老人中有近三分之一面臨高溫危害的風險,較1990年增加了25%。
此外,一篇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薈萃分析的結果還表示,受熱會增加不良妊娠的可能性。這項新薈萃分析顯示,根據對納入研究文獻的分析,高溫期間早產的幾率比非高溫時期高1.16倍。
盡管溫度每升高1°C,早產幾率的估計就存在很大的異質性(I2= 87.7%),但是所有估計都顯示出在相同方向上的顯著影響,即溫度每升高1°C,早產的平均幾率就會增加1.05。
此外,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自1880年以來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是2010,因此該團隊使用絕對溫度差異和出生性別比之間的9個月間隔進行計算,對從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絕對溫度差異與新生兒性別比以及胎兒死亡率進行分析研究。
結果顯示,絕對溫度差與新生兒性別比之間出現了統計學意義上的負相關,絕對溫度差與胎兒死亡率之間出現了統計學意義上的正相關。
不論是氣候變化影響的自然災害加劇,還是氣候變化直接或間接影響人們的健康,可以看見,氣候變化已在全球范圍內對影響健康的社會和環境決定因素產生重大影響。然而,這些健康影響通常不是公平分布的,造成問題越少的人群往往受到更大的影響。
這揭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公平問題,即氣候變化會與現有的社會和經濟不平等相互作用,加劇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不平等的長期趨勢。非營利組織Germanwatch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全球有近50萬人的死亡與氣候災難有關,其中大部分人來自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
在2019年,受極端氣候影響最嚴重的10個國家中,有一半都屬于聯合國分類的低收入或中低收入國家。根據Germanwatch的報告,這一年受氣候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是莫桑比克、津巴布韋和巴哈馬,這幾個國家都因風暴而遭受了嚴重的損失。顯然,盡管發達國家也會受到影響,他們需要快速地提升適應和減輕災害的能力,但發展中國家卻將在極端天氣事件中承受更大的壓力。
對氣候變化成因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許多碳密集型的行動和政策導致了空氣質量、食品質量和住房質量的下降,嚴重損害了脆弱人群的健康。相比歷史平均水平,脆弱人群在全球范圍內多遭受了4.75億次熱浪事件,也因此導致了發病和死亡的增加。在過去20年里,65歲以上老年人的熱相關死亡數增加了53.7%,這一數值在2018年達到了29.6萬人。
人類生命的高昂成本將顯著影響經濟產出,2019年損失的潛在勞動小時數超過3020億小時。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其損失的潛在勞動小時所帶來的經濟影響相當于其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的4-6%。2018年,歐洲熱相關死亡的貨幣化成本相當于該地區國民總收入的1.2%,或者相當于1100萬歐洲公民的平均年收入。??
盡管出現了這些明顯且逐步惡化的趨勢,但人們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警惕性仍然不足。人們們對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的理解過于短視——人們對與氣候變暖關系最簡單的健康危害有最充分的證據基礎,并在這些方面投入精力和資金。然而,在全球氣候評估中,有幾十種傳染病沒有被提及,這些數據和研究工作中的差距,恰恰是處于氣候危機前線的脆弱人群。
比如,氣候變化部分導致了蜱蟲和蜱傳病原體的地理范圍擴大。由于缺乏全球治理、政策和國際合作來緩解氣候變化和促進更平衡的人與自然關系,蜱傳疾病和其他傳染病的傳播可能性進一步增加。
此外,20世紀中期以來,北極地表溫度不斷升高,與全球平均水平相比,升溫速度接近一倍。氣溫升高導致海冰、積雪覆蓋率和永凍土發生變化,對約700萬人的生活產生影響。比如,凍土層中儲存著汞和其他持久性環境污染物和傳染源,一旦解凍,這些物質就會釋放出來造成健康風險。
總的來說,氣候變化最大的影響將是其中的“全球異常”——通過復雜的系統動態產生不可預測的三階和四階影響,這些影響很可能超出了人們的認知。氣候變化將加劇糧食短缺、財富不平等和暴力,甚至可能幫助下一個大流行病病毒從動物跳到人類身上。
所有這些都將波及衛生系統,但卻并不總是可以識別為氣候影響。社會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地球的整體安全。而現在,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危害已不可忽視。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