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少言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4月19日,長安汽車(000625.SZ)發布2020年度業績報告,實現營業收入為845.66億元,同比增長19.79%,達到歷史峰值;實現凈利潤為33.24億元,同比扭虧;扣非后凈利潤仍虧損32.50億元。
并且在2021年第一季度,長安汽車在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上超過吉利。
不過,在亮眼的銷量背后,長安汽車仍存業績焦慮。
合并“一馬“背后,合資品牌地位正下降
在長安汽車的合資史上,和長安合營過的汽車廠商有鈴木、標致雪鐵龍、馬自達、福特等,但長安鈴木和長安標致雪鐵龍已成歷史,僅剩下長安馬自達和長安福特。
長安汽車2021年一季度產銷快報顯示,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的銷量分別為6.44萬輛和2.93萬輛。2020年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兩家合資企業的總銷量才50萬輛,合資企業總銷量是長安汽車總銷量的四分之一。
據了解,2016年時,長安汽車凈收利103億元,長安汽車從長安福特分得的凈盈利就高達91億元,占長安汽車凈利潤的88%,2017年盈利占比為85%,可以說長安福特是長安汽車盈利的主力軍。
而到了2020年,長安福特的凈利潤僅為1575.34萬元,收益已被長安自主品牌甩在身后。和長安福特相比,長安馬自達的處境相對好一些,長安汽車從中獲得的收益為7.24億元,但也正在面臨銷售毛利下降,利潤下降的處境。
(來源:長安汽車2020年年報)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傳聞長安馬自達與一汽馬自達要合并,馬自達(中國)向GPLP犀牛財經表示,未聽說此消息,對于個別媒體的臆測性報道不做評價。
不過,長安汽車正全力推動自主品牌的發展,合資品牌對長安汽車的重要性下降。
高端市場剛起步,新能源車型仍匱乏
據了解,長安汽車旗下現擁有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等自主汽車品牌,并通過合營企業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生產銷售合資品牌車型。
產品陣營包括CS系列、逸動系列、UNI、歐尚系列、神騏系列等;合資品牌擁有福克斯、福睿斯、銳際、銳界、探險者、冒險家、昂克賽拉、CX-5、CX-8、CX-30等產品。
但可以發現,如果沒有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長安汽車產品陣營中并沒有針對高端市場布局的產品。而國內自主品牌廠商已經在布局高端市場,長城汽車有WEY,吉利汽車也成立了領克,并且這兩兩個品牌已經得到不錯的市場反饋。
反觀長安汽車,雖然2019年第四季度推出新款CS75Plus,2020第二季度推出UNI-T車型以來,以及2021年3月長安汽車高端中型 SUV UNI-K上市,但這些產品還沒有明顯的出圈跡象。長安汽車的高端化轉型任重道遠。
此外,受制于新能源行業的政策,財政補貼退坡、新能源雙積分制(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進一步擴大,單車新能源積分調減20%-40%),以及國內行業標準的下發,長安汽車在電池安全應用研究、大數據監控、車載報警、熱失控抑制等方面需要加大研發資金投入。據了解,2020年長安汽車的研發投入為41.42億元。
目前,長安汽車已經打造了逸動EV、新奔奔EV、CS15EV等新能源車型。但據年報,長安汽車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34926輛,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為2187輛,其新能源汽車銷量還不足總銷量的4%。
不過,據了解,2020年5月,長安汽車增資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增資完成后,長安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由合營企業變為子公司。同時有消息稱,長安汽車與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高端電動智能品牌,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在4月19日的上海國際車展上,長安汽車也宣布,未來5年將陸續推出26款全新智能電動汽車,首批兩款智能電動汽車年內亮相。
不過,在外界看來,無論時品牌高端化,還是新能源轉型,長安汽車總是比同行慢一拍。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