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媒體4月23日消息,近日,紫光展銳首席執行官楚慶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紫光展銳在智能機業務上同比增長超50%,5G商用終端已超50款;在平板業務中出貨量同比增長100%;智能兒童手表市占率超60%;4G功能機出貨提升1.5倍,在全球功能機市場份額占有率達到了76.92%,創下全球第一這一新記錄。
在這場會上,紫光展銳推出了5G新品牌“唐古拉”。新品牌體系下,紫光展銳對5G移動平臺進行了新的產品規劃,分為6,7,8,9 系:6系普惠大眾,7系強調產品體驗升級,8系主打性能先鋒,9系代表前沿科技。原有的T7510則更名為展銳唐古拉T740,而T7520則更名為T770。T770是全球首款6nm 5G芯片,已在今年年初成功回片,搭載T770的5G終端預計在今年7月份量產上市。
“去年我們智能機業務都全面增長了,特別體現在去年下半年。”紫光展銳執行副總裁、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周晨在接受鈦媒體等采訪時表示,“全球市場的中、偏低檔位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比過去大幅增長,這可能和疫情、經濟環境有關系,國內四季度同比小幅上升。”
紫光展銳CEO楚慶
在楚慶看來,紫光展銳如今在各領域實現了突破性的進展,主要得益于自2018年底開始的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
據悉,紫光展銳是由手機芯片設計企業展訊和銳迪科微電子于2018年5月合并而來。展訊于2001年成立于上海,主要設計手機芯片,2013年被紫光集團以17.8億美元從納斯達克私有化退市。銳迪科成立于2004年,總部同樣位于上海,于2013年被紫光集團以9.07億美元從納斯達克私有化退市。
2018年9月,擔任海思首席戰略官的楚慶離職華為,進入紫光集團,并于11月被任命為紫光展銳CEO。當時的展銳表現不佳,在手機芯片市場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高通和聯發科,在技術水平上也不如專供華為手機的海思。
楚慶上臺后,砍掉了公司內約90%的項目,將此前九個事業部縮減到三個,聚焦消費電子、工業電子和泛連接三個方向,分別對應手機、工業物聯網和新興的物聯網三大領域:消費電子為個人的智能化需要服務;工業電子為未來的智能化社會做準備;泛連接是難以梳理邏輯的創新業務集合。
在消費電子方面,2019年,紫光展銳發布了首款5G基帶芯片V510,2020年又先后推出了兩款5G智能手機芯片T7510和T7520。截至目前,已有超過50款搭載展銳5G芯片的終端品牌上市。
周晨認為,在5G發展進程上,紫光展銳將一改2G/3G/4G時代的大幅落后局面,實現了多個跳躍性發展和制程跨越。例如:其第一代5G芯片的工藝為12納米,在T7520上就演進到先進的6納米EUV(極紫外光)工藝,跳過10納米、7納米工藝節點,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從行業內來看,目前可以研發5G芯片且大規模出貨的廠商主要包括:高通、聯發科、三星、華為、紫光展銳。相對而言,華為與三星的手機芯片不對外售賣,當前公開市場上手機廠商能夠買到的芯片,只有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
在手機品牌客戶方面,紫光展銳正試圖擺脫低端印象,向中、高端市場進軍。近日,展銳還宣布與亮風臺達成合作,共同研發5G AR智能眼鏡。
在工業電子領域,紫光展銳亦不斷進行市場開拓。2018年底,展銳成立工業電子業務部,2019年起收入持續翻番,2020年又實現130%的增長,利用芯片在To B領域的行業應用案例超過百個,為物流、電力、采礦、交通、制造等行業的智慧化轉型賦能。
2020年10月,展銳摘獲了Cat.1bis標準主導權。Cat.1就是上行峰值速率僅有5Mbit/s的用戶終端設備(user equipment)等級,基于現有的4G LTE網絡,完全復用現有LTE資源,無需針對基站進行軟硬件的升級,專供物聯網行業。目前,紫光展銳全球首款LTE?Cat.1bis物聯網芯片平臺8910DM,自發布以來已實現千萬級出貨、Cat.1物聯網芯片市占率70%+,全國第一。
而且,根據該公司數據顯示,2020年,紫光展銳金融支付業務同比增長近400%,LTE Cat.1市占率70%+,位居全國第一;低速物聯網(GSM+NB-IoT)市占率超50%,全球第一;NB-IoT市占率超30%;智能POS市占率達80%。
紫光展銳高級副總裁、工業電子事業部總經理黃宇寧表示,5G ToB與To C發展邏輯不同,“ToB是把一個通信協議應用到不同的行業里。行業里的人可能原來不太理解5G到底是什么,而通信企業可能不太理解行業的一些需求,所以從去年開始一直到今年,包括明年都有一個這樣互相熟悉、理解、開發方案,然后應用的過程。”
楚慶稱,生態是紫光展銳的戰略核心。與傳統產業不同,信息產業的關鍵就在于產業形態。傳統產業的產業關系只有簡單的一入一出,除了供貨商,就是客戶,而信息產業是一個新業態,這個產業有兩個特點:一是企業種類數量非常多,二是相互關系極其龐雜,很難用簡單的邏輯去理解,只能借用一個生物學的詞匯——生態來描述。
楚慶進一步解釋道,這個生態可分為兩部分,一是提供基礎平臺的承載者,二是在承載者平臺上繁榮發展的軟件、應用及終端公司。只有擁有主芯片平臺能力的企業才能成為生態承載者,這種企業稀缺且不可復制,而展銳是大陸僅有的能夠擔負大規模生態承載責任的企業,希望做數字生態的承載者。
楚慶強調,經歷了2019年的質量救亡、市場救亡,2020年的經營提升之后,2021年紫光展銳開啟“技術提升年”。目前紫光展銳已成立先進技術研究院,將投入研發團隊5%的力量,在面向未來的重要領域進行開拓性的創新和研發。
“新‘展銳’寄望5G以此為新起點,全力突破。”周晨表示,后續紫光展銳將會對LTE Cat.4下行150M及LTE Cat.7上行100M的能力等級,在協議層面做更多的改進和增強,在AIoT、IWN、智能顯示、汽車電子等領域持續開發新技術、落地新應用。
針對芯片產能不足的情況,周晨對鈦媒體App等表示,紫光展銳與合作伙伴(供應商)的合作規模呈現成長,意味著在過去幾年的快速成長下,獲得更多產能的支持,但也不排除未來需求面的高速增量,確實可能會遇到產能供給上的緊張。
2021年4月16日,紫光展銳宣布完成上市前的新一輪融資,金額達53.5億元人民幣,由上海國盛資本、碧桂園創投、海爾金控和賽睿資本四家原股東共同投資。目前,紫光展銳正進行上市前股權及組織結構優化,積極籌備科創板。
根據天眼查等數據顯示,經歷多輪融資后,紫光展銳的股權結構較為多元繁復。北京紫光展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公司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5.22%,其次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3.95%,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持股11.86%,深圳市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52%,上海盛迎映展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4.98%。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