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車主在上海車展維權一事還在持續發酵。
此前,該事件的爭議點在于電動車的行車數據是否屬于消費者知情權范疇。對此,鄭州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于4月2日向省級部門請示。而鄭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責令特斯拉最新發聲表示,責令特斯拉立即無條件提供事故前半小時完整行車數據。
市場監管總局也高度重視,21日晚已責成河南省、上海市等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同時,強調企業要切實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和服務。
4月21日晚,特斯拉官方微博表示,愿意全力配合市監局工作、維護消費者權益,提供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數據給第三方鑒定機構。至此,特斯拉維權事件終于有了新進展。
特斯拉最新官方微博回復
特斯拉的這次“剎車失靈”事件要追溯到今年2月底,河南安陽車主張女士的父親駕駛特斯拉Model 3帶家人外出,發生追尾事故。車主稱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顯示自家全責,但認定書并未提及超速,她認為事故原因是特斯拉剎車失靈。此后,張女士向鄭州市市監局投訴剎車失靈問題,并與4S店交涉未果。
于是,3月9日,車主張女士便跑到特斯拉門店前,坐在其車頂維權。在隨后的調解中,張女士表示特斯拉有義務提供事故發生前半小時完整的行車數據,而特斯拉方面不予出示;特斯拉則表示愿意讓第三方機構檢測汽車質量問題,但張女士不同意調解。張女士卻表示從未不同意第三方檢測,只是希望找到更權威的機構。
彼時,對于維權事件雙方的各執一詞,已如同羅生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雙方未能達成一致。鄭州市場監管局分別于3月15日、18日、24日三次組織投訴人和特斯拉汽車銷售服務(鄭州)有限公司進行調解,均未果。
因此,4月19日,上海車展首日,張女士在特斯拉展區跳上車頂再次維權,后被工作人員、保安拖離現場。
在車展上的維權事件發生后的當天下午,特斯拉中國區副總裁陶琳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
1. 近期的負面都是這位女車主“貢獻的”;2. 我們沒有辦法妥協,就是一個新產品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3. 我們自己的調研顯示,90%的客戶都愿意再次選擇特斯拉。
不過,特斯拉方面的傲慢回應很快就引來了諸多網友的不滿,4月19日當晚,特斯拉官方微博旋即改變了態度,回應稱:
1. 尊重意見,誠懇接受;2. 駕駛安全和產品質量是基本原則;3. 對于問題愿全力配合,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
該維權事件的分歧,總算在監管部門的協調下達成了一致。
事實上,近年來,特斯拉涉及剎車失靈、燃燒等問題的有關事故在國內外頻頻發生。
去年以來的一年多時間里,在全國范圍內,特斯拉的事故在江西、上海、浙江、四川、北京、江蘇、深圳等多地多發。
2020年5月,特斯拉Model 3車主劉先生遭遇剎車失靈事件導致出現車禍事故。事故發生后,劉先生向特斯拉方面詢問過不下于3次,但是都只被數據“回懟”。這番回應,讓特斯拉在劉先生心目中樹立多年的品牌形象被擊碎。劉先生表示,特斯拉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要拿出令人信服的數據。
同年9月,在四川南充,51歲的劉女士駕駛的特斯拉疑似失控,造成多車連撞,2死6傷及多車受損。12月,深圳一輛正常行駛的特斯拉突然加速追尾一輛出租車,并再次加速撞上一輛貨車后被阻停。車主稱,剎車失靈的同時方向盤也無法操控。
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17日,廣州一臺特斯拉轎車從一輛行駛的轎車右后方超車過程中,撞擊到路側的水泥橋體,造成特斯拉副駕駛側車體完全撕裂。撞車使特斯拉發生起火,車輛被嚴重燒毀。車禍現場中一名乘客當場死亡……
但特斯拉堅稱自己車輛沒有問題。
對此,新華社也發文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市場之一,也是全球知名車企爭奪的重要市場。無論哪家車企,都須對中國市場有敬畏之心,誠懇接受消費者監督。對消費者反映的問題,車企應建立暢通的投訴處理渠道,不能讓客服電話總處于占線狀態。
與此同時,該文中也提到“如果車企涉嫌店大欺客,有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要讓消費者維權更高效、便捷,盡量避免各種維權鬧劇。這既能倒逼車企提高質量,也有助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誠然,特斯拉的傲慢態度讓一些車主包括網友感到不滿。不過,特斯拉汽車是否真的存在質量問題,可能又是另一個維度的考量。
據自媒體電車志報道,在一位特斯拉車主看來,一些出了事故的特斯拉車主認為特斯拉汽車存在“剎車失靈”問題,實際上可能是因為沒有掌握電動汽車“單踏板式”的駕車習慣。
這位車主表示,電動汽車為續航,有一個“動能回收”功能,??俗稱“單踏板模式”:松開油門,車子發電、車速下降,相當于剎車。換言之,特斯拉電動車油門既是加速又是弱剎車,在確實可能讓90%的車主覺得“愿意開”的同時,容易讓人腦混淆——尤其是在抬起油門后發現剎車效果太弱,需要進一步剎車時,第一直覺可能是去踩油門。
并且,由于電車加速通常從0-100km只要6秒內,而且處于的駕駛狀態至少為20km/h,因此,錯踩剎車或油門會來不及再反應,導致事故發生。
而油車因為加速慢,也不存在一個踏板具備兩個功能的問題,踩油門后再剎車或許也不會發生事故,因而相對發生事故的概率較小。
此外,對于一些車主不理解的特斯拉“撞擊前不停下”的問題,這位車主作者也提到,
“當駕駛員對方向盤和剎車、油門沒有任何操作的時候,按照當前速度車子預計撞上障礙物,特斯拉會發出提醒且自己剎車停下來。但是,只要特斯拉剛知道方向盤有動作、剎車或者油門有操作,它就不會介入。”
特斯拉似乎試圖在培育車主適應其新的駕駛環境和模式,因此,這或許是該公司提到的“新事物必然要面臨的挑戰”。
然而,盡管新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但也不應以嚴重的事故、甚至生命為代價。對于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來說,在新產品上市前,做更多、更全面的有關測試,同時充分教育消費者新的駕駛習慣與環境,或者給予消費者更多種駕駛模式、從而為用戶的安全性提供保障,還是特斯拉電動汽車發展的第一要務。
(鈦媒體APP編輯陶淘綜合自證券時報、電車志)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