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牧舟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4月12日,興銀基金推出旗下年內第3只權益基金興銀高端制造混合A/C(011765/011766),擬任基金經理為王衛,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21日,王衛公募基金管理經驗尚不滿4個月。
權益基金團隊普遍經驗不足
興銀基金權益類基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基金經理管理年限過短,據天天基金網,截至3月1日,興銀基金旗下基金經理共16人,據不完全統計,其中管理主動權益產品的基金經理共有6人,分別是楊坤、張世略、王衛、張海鈞、孔曉語、蔡國亮。
在上述6人中,從業時間最長的是孔曉語,截至4月21日,孔曉語累計任職時間為2年零334天,最佳任職回報為53.80%;任職時長排在第2位的是楊坤,累計任職時間為2年零1個月,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為20.16%。
相比孔曉語、楊坤,王衛、蔡國亮和張世略等人應該算是不折不扣的新人,除了任職時間剛過百天的王衛,蔡國亮累計任職時間也是剛過百天,而張世略也不過剛滿150天。不難看出,興銀基金的權益基金團隊過于 “年輕化”,多位基金經理年限不足1年,其核心人物當屬擔任權益業務總監和權益投資部總經理的楊坤。
數據顯示,截至4月21日,女將楊坤現任管理基金共5只(各份額合并計算),管理的基金資產總規模為22.4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21日,楊坤在管的5只基金中2021年來的收益率均飄綠。
以她獨自管理時間最長的興銀鼎新靈活配置混合(001339)為例,據天天基金網,截至2021年4月20日,該基金2021年來、近6月、近3月、近1月的漲跌幅分別為-7.94%、0.68%、-12.19%、0.61%,均低于同期同類平均的-0.18%、7.24%、-4.23%、2.68%,四分位排名不佳。
來源:天天基金網
“重債輕股” 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平平規模難擴張
作為“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一員,興銀基金旗下權益基金規模并不占優勢。
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興銀基金總管理規模為451.66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合計僅為8.18億元,而固收類基金規模高達444.14億元。
面對股債發展嚴重不均的情況,興銀基金試圖通過發行新基金改善,但效果似乎并不明顯。其4月12日發行的興銀高端制造是該公司年內募集的第3只權益類基金。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興銀基金旗下已成立興銀豐運穩益回報A/C、興銀研究精選A/C、興銀策略智選A/C、興銀景氣優選A/C、興銀科技增長1個月滾動持有A/C、興銀中證500指數增強A/C等6只權益類基金,其中興銀科技增長1個月滾動持有A/C、興銀中證500指數增強A/C分別成立于2021年2月18日和3月1日。
盡管興銀基金一直在發行權益類基金,但規模并不大。作為興銀基金僅有的2只主題類主動權益基金之一,截至2020年12月末,興銀消費新趨勢(004456)的規模僅為0.13億元,在公司所有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排名中墊底;而醫藥主題基金興銀大健康(001730),截至2020年12月末其基金規模為0.45億元,近年來業績表現不佳。
從重倉股來看,上述2只基金投資風格均有小幅度改變。例如興銀消費新趨勢在2020年三季度末時,前五大重倉股中券商占據了其中4個席位,分別是中信、海通、招商、光大四家券商;而四季報時,中信、招商、東方財富、海通、華泰、光大更是整齊劃一地占據了前六大重倉股的席位,不難看出該基金已經具備了些許券商主題類基金的特色。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