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禾涼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背靠大樹也不好乘涼,中銀基金在時代發展中一步步“掉隊”。
2021年3月30日,隨著中國銀行發布2020年報,中銀基金2020年業績情況展現在大眾面前,據公開資料,中銀基金實現凈利潤10.54億元,截至2020年末,資產總額為51.84 億元,凈資產為40.90 億元。
緊隨其后而出的成績榜單顯示,中銀基金終于失去了“基金公司2020年經營業績(搜索版)”前10的位置。
其實,中銀基金“掉隊”早露端倪。
規模下降 人才流失 中銀基金2020年遭遇水逆
據天天基金網,中銀基金成立于2004年8月,中國銀行和貝萊德投資管理(英國)有限公司為其股東,分別持股83.5%和16.5%,其中,中國銀行為其第一大股東,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銀基金的基金規模為3695.68億元,基金數量為198只,基金經理為36人。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9年12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中銀基金的基金規模由3808.75億元降至3695.68億元,?降幅2.97%,該階段中銀基金規模滑坡主要因2020年第三季度規模下滑441.71億元所致。
作為一家“老牌”銀行系公募基金,中銀基金已年近二十,與其“同歲”的天弘基金規模早已破萬億元,達到14106.86億元,而中銀基金卻仍在千億規模徘徊,“背靠”中國銀行也不管用。
這與中銀基金的曲折經歷密切相關。
自從2012年開始,中銀基金在李道濱的帶領下于2014年末規模達到1000.77億元,實現了瘋狂擴張,此后起起伏伏,直到2018年規模沖破4000億元,并在2018年第三季度達到歷史至高點4518.41億元,但是2018年四季度開始,中銀基金卻上演“觸頂反彈”的一幕,往后2年,“重債輕股”的中銀基金多次跌宕下滑,甚至在2020年公募基金大時代也未享受時代紅利,規模大幅滑坡至3318.78億元。
再加上2020年后抱團股熱度銳減,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成立,銀行更多地將資源向理財子公司傾斜,同時政策偏向權益類基金,銀行系公募基金面臨成長的“煩惱”及“威脅”。
直到2021年第一季度,中銀基金雖然規模略有回升,但是較2018年三季度末峰點,仍然無法匹敵。
規模“波動不安”的同時,中銀基金還遭遇“人才流失”的陣痛。
2020年2月,中銀基金16年老將陳軍離職,其曾經為權益投資部總經理,2020年忽然離職,無疑給中銀基金權益類投資造成重擊。
公開資料顯示,中銀基金投資風格偏“保守”,2020年中銀基金債券占凈值比例一直超過七成,股票占凈值比例低于一成,隨著陳軍離開,中銀基金股票占凈值比例逐季遞減,雖然2020年后二季度占比略有回升,但是又在2021年第一季度受基金“潮落”風波影響,股票占凈值比例再次下滑至0.88%,同時加倉了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則仍然維持原色,2020年至2021年3月31日各個季度,中銀基金的債券占凈值比例分別為84.53%、81.34%、77.45%、79.91%、74.09%;股票占凈值比例分別為4.08%、5.11%、8.75%、9.83%、0.88%。
此外,GPLP犀牛財經發現,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中銀基金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僅為2年又263天,其中,投資風格偏靠權益類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有嚴菲、吳印、楊成、王偉、趙建忠等人,累計任職時間雖均超5年,但是卻存“一拖多”現象,甚至部分基金規模十分“迷你”,不足1億元,體量頗為“袖珍”,例如嚴菲、吳印、楊成、趙建忠分別管理者5只、5只、11只、11只基金,就嚴菲來說,其管理的中銀改革紅利靈活配置混合(005545)、中銀健康生活混合(000591)、中銀新藍籌混合(002694)、中銀美麗中國混合(000120)的基金規模都不大,分別為0.58億元、0.74億元、0.59億元、0.66億元。
更大的麻煩:“抱團股”戳破泡沫 中銀基金調倉渡難關
2021年一季度末,權益類資產發展仍然“減速”,隨著“抱團股”泡沫顯現,中銀基金除了整體持倉底色更加“保守”,單個基金持倉也隨著行情衰退減輕了前10大重倉股占比,并對白酒等熱門抱團股持倉比例進行了一定程度地更改。
這在2021年中銀基金發布的旗下多個基金一季報中得到十分明顯的展現。
2021年4月7日,中銀基金發布了14只基金的一季報,其中不乏債券、貨幣和混合型基金,就其混合型基金中銀裕利混合A(002618)來看,2021年一季度,中銀裕利混合A的前10大重倉分別為長江電力(600900.SH)、伊利股份(600887.SH)、東方雨虹(002271.SZ)、寧德時代(300750.SZ)、五糧液(000858.SZ)、紫金礦業(601899.SH)、格力電器(000651.SZ)、平安銀行(000001.SZ)、海爾智家(600690.SH)、中國神華(601088.SH),前10大重倉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合計為9.89%,而2020年第四季度所占比例為12.82%,2021年一季度較上季度前10大重倉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下滑了2.93個百分點。
GPLP犀牛財經發現,2021年一季度,美的集團、中國平安、中芯國際、中信證券退出了中銀裕利混合A的前10大重倉,“新能源王者”寧德時代持倉占比下滑了0.62個百分點,“防水行業狂人”東方雨虹持倉比例增加了0.34個百分點,“白酒龍頭”五糧液持倉比例下滑了0.06個百分點。
對于該重倉調整,中銀基金表示,中銀裕利混合A延續了絕對收益投資思路,在2021年一季度權益倉位適度下降,行業配置以大消費、大金融為主。
最終,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中銀裕利混合A過去3個月的凈值增長率為0.70%,跑贏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1.64%。
除此之外,中銀珍利混合A?(002461)前10大重倉持倉占比同樣出現了下滑,由14.38%降至10.60%,美的集團(000333.SZ)、中國平安(601318.SH)和寧德時代(300750.SZ)均退出重倉股前3,長江電力(600900.SH)、東方雨虹(002271.SZ)和伊利股份(600887.SH)成為其前3大重倉。
雖然中銀基金降低了中銀珍利混合A中的前10大重倉?占比,但是中銀珍利混合A仍然未躲過2021年一季度的基市動蕩,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中銀珍利混合A基金規模仍然由5.27億元降至2.61億元,下滑了2.66億元,近3月的業績更是飄綠,為-1.04%。
2021年,中銀基金將何去何從?
GPLP犀牛財經將會持續關注!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