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鏈得得APP:本文來源于Live Mint,原文作者是科技創業者兼《Squaring the Blockchain Circle》一書作者庫納爾·南德瓦尼(Kunal Nandwani);原文標題:The Global Hope and Hype Around Non-fungible Tokens 譯者:Chaindder
NFT,究竟是另一個區塊鏈潮流,還是讓投資者炫耀的資本,亦或是一個即將破滅的泡沫呢?
當一件數字藝術品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令人瞠目的價格(6935萬美元)出售時,中標人沒有拿到任何有形的東西——沒有雕塑、沒有繪畫、甚至沒有印刷品。取而代之的是,他/她得到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數字代幣,這種數字代幣被稱為“NFT”,即非同質化代幣。
注:上圖為加密藝術家Beeple(原名Mike Winkelmann)的數字拼接畫《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以6935萬美元的最終價格被拍賣出去。
NFT中所謂的“非同質化”,意味著沒有兩個代幣是一樣且可以互換的,每個代幣都是唯一的。傳統法定貨幣(比如印度盧比和美元)、甚至像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的普通加密貨幣都能彼此互換,而且具有相同價值,比如你手上的100美元本質上和我手上的100美元沒有什么不同。
如果你向某人發送了一枚比特幣,他/她將其退還,而退還的那枚比特幣必然不是你剛剛發送的那枚。但是,每個NFT都具有獨特屬性,因此不能與另一個NFT互換,在數字世界里,NFT是一種“資產”,可以像其他任何實物資產一樣被買賣。
在數字世界中,所有內容都是可復制的。如果你想把一張圖像轉發給10個人,只需保留原始圖像,同時創建10個新副本即可。
但是區塊鏈技術不允許人們復制NFT這種加密貨幣,也不允許將相同的代幣花費兩次。
隨著人們拿著手機看屏幕的時間不斷增加,我們的生活已經變得數字化。實際上,過去幾年我們已經擁有獨特的游戲代幣、游戲道具和其他收藏品等數字化商品,它們都進行了獨特地標記,本質上都可以轉化為NFT。
當然,代幣化這個概念已經存在了很多年,只是最近這段時間里,一是加密貨幣熱潮,二是通過NFT銷售的數字藝術品都賣出了極高的價格,兩者極大地刺激了市場興趣,比如:
任何獨特的數字“資產”都可以帶上NFT標簽,在當前的市場熱潮下,這些NFT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獲得較高的估值,資產范圍也包羅萬象,比如搖滾樂隊Kings of Leon發行的新專輯、各種可愛的卡通貓(大多以數字藝術的名義),或是介于兩者之間的許多其他東西。
不可否認,NFT解決了當前互聯網上存在的許多問題。隨著一切變得更加數字化,數字世界有必要復制實物屬性,例如稀缺性、唯一性和所有權證明。在Netflix科幻系列電影《黑鏡》中,未來甚至連人類的意識都可以在線上傳,NFT的推出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數字化目標的唯一性問題。
每個NFT都有一個所有者,該所有者的信息被記錄在公共區塊鏈中,任何人都可以輕松驗證。藝術家和其他創作者不僅可以通過NFT進入全球市場,而且可以保留自己的作品所有權,甚至能夠直接要求獲取轉售使用費。
當然,NFT可能還有其他好處,也許將來你可以使用NFT作為去中心化貸款的抵押品。
需要注意的是,NFT估值經歷了傳統的炒作和泡沫周期。即使是數字藝術家“Beeple”在BBC的一次采訪中也承認了這一點(“Beeple”創作的一幅NFT藝術作品最近剛剛以6,900萬美元的價格被售出)。
然而,NFT本質上只是資產的唯一標簽,NFT的價值也不應該僅僅因為具有標簽而增加。
如果非要做個比較,NFT可能與快遞服務中包裹上粘貼的唯一條形碼很相似,每個包裹都有一個條形碼,雖然條形碼很有用,但對包裹本身的價值并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本質上,NFT并沒有什么不同,它們就像具有唯一性的條形碼,只不過具有去中心化特點且基于區塊鏈之上。
另外,NFT也有陰暗面,尤其是一些媒體天花亂墜地宣傳,讓人們以為可以在NFT市場上賺很多錢,加上推特創始人杰克·多西(Jack?Dorsey)和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Musk)等行業大咖也在積極推動NFT潮流,導致許多人對這種新興互聯網概念感到十分興奮。回顧過去的市場發展,或許我們能從中看到一些端倪:
對于那些不看好NFT的人來說,他們對NFT的最大“指控”之一,就是覺得該新興領域形成了一個人為稀缺的市場,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創建不受限制的NFT代幣,而在現實世界中,藝術品并不是“零成本”制作的,這是和NFT最大的不同。可是,一旦“零成本”NFT最終淹沒了市場,就會導致越來越多創作者試圖從這種熱潮中獲利,供應將壓倒需求,最終引發價格暴跌。
另一方面,雖然NFT的本質價值是一種“真實性證明”,但問題是,人們甚至可以對一種“完全不存在的東西”創建NFT。舉個例子,如果一個藝術家從未創作過某幅畫作,但卻在線上發布了虛構的NFT,那么誰又能驗證呢?
從能源使用的角度來看,加密貨幣和NFT交易似乎都是不可持續的,一枚比特幣的交易所消耗的能量,可能相當于700,000張信用卡刷卡能耗;以太坊交易十分緩慢且gas費用昂貴,據稱NFT的交易表現更加糟糕,單個NFT交易涉及到多個數字化流程,從創建、購買,到銷售和轉售,每一步都需要耗費大量能量。有數據統計顯示,NFT平均耗電量大約為340 kWh,這意味著碳足跡高達211公斤。
另一個不確定性是,從本質上來看,NFT價值可能與它們所標記的數字商品完全分離,從而破壞了它們原本的價值。
舉個例子,如果某個NFT標記了一幅畫,當這個NFT被出售之后,原創作者其實可以更改自己的畫作,并且所有“新畫作的唯一NFT”仍然可以免費獲得副本,那么過去售出的NFT還有什么價值呢?
所以,如果您仍在考慮購買NFT,請仔細考慮,并認真閱讀一下本文所提到的這些內容和問題。 除非您自己是創作者,否則NFT不會提供任何現金流。不僅如此,如果按照定義而言,NFT甚至不是一種真實資產。如果想要賺錢,唯一的方法是找到其他NFT買家,這意味著一旦泡沫破裂,你所剩下的,可能只有“吹噓的權利”了。
【本文原發布于鏈得得,授權鈦媒體App發布,作者:宋宋】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