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 | 劉謐、周丹,編輯 | 付曉玲、慕沐
3月29日(上周一),B站港交所二次上市首日,股價破發。
B站CEO陳睿感慨道:“回想起三年前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時剛好也遇到一系列大的股市波動。第一天,我們也破發了。今天有一種‘Yesterday once more’的感覺。”
話雖如此,但實際上在華爾街,B站是個資本“寵兒”。
其自2018年上市以來,持續虧損的業績下,股價連續三年走高。在回港上市的一個半月前,股價創歷史新高(157.66美元),累積漲幅超800%。
事實上,B站近兩年一直通過商業“破圈”,為投資者構建想象空間——從購買版權,到自制內容,再到投資孵化UP主的MCN機構、5.13億入股歡聚傳媒等股權投資。
而美股的股價趨勢,不失為這些行為的正向市場反饋。此次回港上市,B站要講的似乎是同樣的故事。
上市第三天(4月1日),B站宣布以約9.6億港元戰略投資心動公司。股價當天上漲5.07%,報收870港元(發行價808港元)。
基于此,本文將從投資的角度展開分析,梳理B站的錢都花在了哪里,以及投入產出效果又是怎樣的。
2020年開始,B站一直喊著“破圈”,用戶畫像標簽也從Z世代(泛指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擴大到Z+世代(指1985-2009年出生)。
但從MAU增長情況看效果看,拉動擴圈的用戶主力仍然是Z世代。
然而如今的Z世代,由于以下的特質,已成為娛樂產業爭搶的優質用戶群體。
·人數多:截止到2020年11月,中國Z世代互聯網活躍用戶規模達3.25億,占全體移動網民28.1%。
·愛上網:Z世代熱衷使用各類移動APP,月人均使用APP時長為174.9小時,遠高于全網用戶的34.8小時。
·愛花錢:Z世代群體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相對更強。
撇開競爭要素,就B站自身來說,隨著用戶群體規模的擴大,需求多樣化對內容供給有著更高的要求。
那么B站的內容供給情況如何呢?
目前,B站的內容主要有PUGV(UP主二次創作內容)和OGV(長視頻內容)兩種。
據二次上市招股書:截至2020年,用戶在平臺的瀏覽視頻總量的91.4%為PUGV內容。
然而數據顯示,截至2020Q4B站月活創作者達到180萬左右,人均投稿量3.3個/月(不足1周1更)。這樣的產出速度,相比短視頻平臺來說,太慢了。
和PUGV端是平臺的主業不同,OGV內容算是B站生態的補齊。
據B站2020Q3電話會議:OGV對于B站的價值是會員+廣告+拉新。它對PUGV有一個生態的反哺。
近幾年,B站在通過增加成本支出,擴充OGV內容。如下圖,2018-2020年B站的內容成本支出持續上升。
持續加碼投入下,截至2021年1月,Bilibili站內共擁有動畫3185部,電視劇2674部,電影3458部,紀錄片3460部。
這樣的內容庫存規模,當然不能和愛奇藝等長視頻流媒體平臺相比。
但B站如果想靠OGV內容反哺PUGV生態,仍需要進一步擴大內容。
而我們發現,隨著破圈的深入,B站的內容擴張思路,從單純的采買轉變為內容生產更直接的控制與影響上。
數據顯示,從2018年第一季度以來,B站對45家相關企業進行了股權投資。具體涵蓋了四個內容板塊:
PUGV(專業個人用戶視頻),是UGV和PGV相結合的生產模式,我們在B站上看到的視頻內容,絕大部分都屬于PUGV。B站UP創造的PUGV內容主要有知識、生活、游戲區等板塊。
B站歷來都非常重視給UP主提供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
據CEO陳睿表示:我們要給所有熱愛創作的人機會,我們要建立一個真正屬于創作者的社區,我們一定要讓創作者在我們的社區里面創作出最好的作品。”
高層愿景雖好,但對UP主來說,“靠愛發電”難以長久,真金白銀更為實在。
2019年以來,在“重金”誘惑下,多位B站平臺頭頸部UP主先后投入西瓜視頻的懷抱。包括頭部大號敖廠長、巫師財經。
一時間,“你所關注的UP主在西瓜視頻更新了”成為新梗......
面對此局面,B站一方面通過建立更加完善的UP主變現機制,反擊西瓜視頻等不講武德的“挖墻腳”行為。
另一方面,接連對一些頭部UP主建立的內容、影視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和核心UP主進行深度綁定。
UP主的權益得到保證,相當于PUGV內容產出加了一道保險。
而一個“三分鐘帶你看完 XX”的視頻,讓用戶產生了觀影興趣,如果 B 站正好有該電影/劇集的完整內容,那么用戶留下的幾率必然加大。
專業電影及劇集內容,即版權OGV內容。其即是平臺內容生態的補充,也是用戶進行二次創作的基礎。
為了形成滿足用戶一站式需求的閉環,除了版權購買,B站也通過自制投入+股權投資,在這一領域進行布局。
B站目前仍然是國內二次元內容的最大承載社區,OGV內容也最先在動畫板塊布局——嗶哩嗶哩“國創扶持計劃”。
從2018年開始,Bilibili對國創投入超10億,從投資、商業開發等多個維度支持國產動畫。
如下圖,B站在OGV動漫領域的投資舉動,可謂異常活躍。
高投入帶來了內容高產出。
2018年,B站上線了約86部國產動畫,包括《鎮魂街》第二季、《靈籠》《異常生物見聞錄》《天寶伏妖錄》等;2020年至今,出品/聯合出品多達30多部國創動畫作品。
三年后的今天,國創計劃迎來了高光時刻:
·國創區月活大幅領先日本番劇區,國創作品也成為B站專業內容拉新的TOP1。
·2020年來自國創內容的付費會員訂單同比增長了450%。
動漫之外,B站在OGV內容的投入,主要圍繞綜藝、電視劇、紀錄片等展開。并有意加大自制內容比例。
就綜藝來說,在各大平臺自制網綜競爭進入白熱化的當下,B站進軍綜藝并非好選擇。因此,B站在這一塊走得比較“佛”。
2020年,B站以說唱作為撬動綜藝的支點,推出首檔綜藝節目《說唱新世代》。該節目豆瓣評分9.3分,總播放量達5.3億。
B站方面表示:希望通過節目,推動OGV與PUGV作品流動循環,吸引更多創作者進駐,達到對社區生態的“反哺”。
與此相比,B站在影視劇方面有著外顯的野心。
2020年,B站與歡喜傳媒聯合出品的《風犬少年的天空》(8月開播),站內累計破放量4.1億,帶動B站登上IOS免費排行榜第二名。
劇集播完,B站即以5億港元投資歡喜傳媒,以期打進導演圈,在劇集、電影上“近水樓臺先得月”。
(歡喜傳媒由董平、寧浩、徐崢和項紹琨聯合創辦,股東包括寧浩、徐崢、陳可辛、王家衛、張一白、顧長衛、張藝謀、賈樟柯等知名導演。)
除了歡喜傳媒,B站還股權投資了非凡大陸、云集將來兩家影視公司。其中云集將來主營紀錄片出品。
不同于綜藝、劇集尚處于試水階段,B站的紀錄片板塊已經比較成熟。
據陳睿在2018年9月透露:B站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紀錄片出品方之一。
而2019年,B站活躍的紀錄片觀眾已超2000萬人。且目前平臺紀錄片播放TOP10,有7部由B站出品。
綜上可知,B站通過持續的股權投資,已經在動漫方面,將控制力和影響力延伸到內容制作上游。同時自制內容的觸手,也伸到了綜藝、影視劇、紀錄片等領域。
但在重金投入下,B站能否對OGV內容進行生產和商業化創新?OGV和PUGV如何產生更好的聯動效應?這是B站接下來需要回答的問題。
直播業務對B站來說,是補充其內容生態的重要內容形式。
B站游戲主播不同于其他平臺主播,他們首先是一名UP主,其次才可能是主播。
因此,B站的直播形式內容,更像是加強粉絲互動聯系、鞏固社區文化、獲得變現的一種方式,一種特殊的內容品類補充。
簡單來說,UP主在B站玩游戲不是為了策略,更多地是為了好笑。
以游戲區主播“陰陽怪氣”組合(老番茄、Lexburner、中國Boy超級大猩猩、某幻君、花少北)為例,他們雖然定期直播,但頻率較低,平時更多集中于輸出中視頻。
如下圖(左),以游戲主播著稱的UP主老番茄,在B站播放量最多的視頻是生活區的VLOG投稿。
在此調性下,B站在直播方面吸金能力不強。
如下圖,B站的直播收入不僅是幾個平臺中最低的。
另據數據顯示,B站直播的季度ARPPU值僅約為快手的1/2,斗魚的1/5,虎牙的1/7。
雖然只是生態內容的補充,但B站依然重視。2020年3月份以來,先后對5家相關MCN機構進行股權投資,投資數額高達數億元。
除了直接聚焦內容,B站在內容制作工具上,也頗花心思。
2020年至今,B站為了降低PUGV內容的生產難度,提高生產效率,先后推出兩個視頻內工具:必剪和不咕。
與抖音的剪映不同,B站的必剪沒有“模版”功能,而是在“素材中心”提供可供下載的表情包貼紙、漫畫特效、各種濾鏡等,以保持B站PUGV內容的獨特性與高質量。
不過,對內容行業來說,擴圈從來都不是絕對正向的詞匯,過程中難免伴隨規模擴大的后遺癥,而B站以股權投資的方式進行擴圈,是否能避免副作用呢?
就效果來說,B站“破圈”投資執行得不錯,內容結構也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而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持續的財務支出。
如下圖,2020年雖然B站總營收達120億元,增長77%,可投資活動的現金支出將近90億。收入的四分之三都拿去投資可還行?
B站當然沒有這么做,它采取了更普遍的方式進行投資。
數據顯示,2016-2020年,B站的長期股權投資支出從3.8億增長至22億;在此期間,B站的長期負債,從2019年的34億增長到2020年的83.42億。
備注:B站在2020年7月發行了價值8億美元的“2027 Notes”可轉換債券(年利率1.25%,允許投資者在債券到期內的任一時間以每ADS 40.73美元的價格進行轉換)籌集資金。
“負債”投資雖是商業世界慣用的杠桿撬動模式,但對仍在虧損的B站來說——2020年,B站凈虧損 31 億元,同比擴大 138%——“破圈”的成本和代價存在太大不確定性。
除了財務承壓,大跨步的內容擴充,也將不可避免地造成社區屬性稀釋的問題。
B站作為一個強社區文化的平臺,核心競爭力在于以垂直內容為核心打造亞文化圈子, 并提供以內容娛樂(包括不限于影視、動漫、游戲、周邊)為核心亞文化產品的社交平臺。
但維持圈子實現社區高活躍度,和用戶大規模擴張是沖突的。很多小圈子一旦擴大,小圈子的歸屬感降低,其用戶也會離開。
比如,知乎用戶下沉以及商業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泛娛樂化內容——偏離分享知識、傳播經驗目標的段子、灌水內容泛濫,讓知乎的調性和魅力逐漸消失,用戶體驗變差,大V逃離。(具體參考《看到知乎破發,我感到很欣慰》一文)
B站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2020Q4季度B站MAU突破兩億,人均使用時長也從2020年2月份開始,成為平臺第一。但11、12月人均使用時長、互動量都出現下滑。
由此來看,新增MAU不能完全帶來平臺的活躍性,用戶粘性打折扣。
與此同時,B站也涌進了很多繁雜之聲, “二次元印記被淡化”、“B站粉圈化”、“彈幕引戰”等負面消息不絕于耳……B站在未來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2020Q4B站的MAU 突破兩億,站上了一個新的體量階段。
為了補齊因破圈造就的內容多樣化需求,B站在版權之外,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從PUGV、OGV、直播等方面進行內容生態建設。
然而不斷的大手筆投資,讓B站面臨了一定的財務承壓風險。
至于下階段的破圈故事怎么講,需要先看B站在規模體量擴大對社區調性產生沖擊的問題上,是如何做平衡的。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