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薛洪言
過去五年,在“天時、地利、人和”多因素推動下,消費金融行業迎來黃金發展階段。高速發展后沉淀下來的一些龍頭企業,這兩年相繼登陸或打算登錄資本市場。面對這些投資標的,投資者首先關心的是:未來三五年,消費金融行業還是好賽道嗎?
天時,是指時機。就一個產業而言,主要指其發展階段,是處于初期、快速增長期,還是成熟期。消費貸款,本質上是居民部門加杠桿的過程,可以用居民杠桿率所處的位置來大致判斷其發展階段。
2020年末,我國居民部門杠桿率為62.2%,自2011年以來累計上升34.3個百分點,已處于相對較高的位置。雖然與美國相比,似乎還有10-15個點的空間,但在這方面,美國并非我們的學習對象,事實上,美國經濟正受過度消費、儲蓄率不足的困擾,繼續壓降居民部門杠桿率恰是他們努力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國居民杠杠率已處于階段性高點,未來增長空間已非常有限。
所以,從天時來看,消費貸款行業的快速增長期已過,接下來的增長空間,更多地來自存量置換。一方面是個人住房貸款占比下降釋放一些空間,另一方面則是GDP持續增長從分母側釋放一些空間。無論哪一個,都是緩慢、漸進的過程,屬于熬人階段。
在這個階段,競爭更加激烈,優勝劣汰,對草根創業者而言,機會大門已經關上,即便是龍頭,也要經歷一段相對痛苦的以價換量階段,通過向平臺方、借款人、資金方等讓利來保持市場份額,ROE等盈利指標會出現明顯惡化。
就從業機構而言,分化階段是長期主義者夯實基礎、前瞻布局的機會,但需要降低預期,慢慢耕耘;投機主義者基本可以離場了,要賺快錢已難上加難。
作為強監管行業,消費金融的發展深受監管政策影響,監管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十三五期間,在宏觀層面促消費和企業部門去杠桿的整體邏輯下,消費金融行業的監管環境相對寬松,新機構、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層出不窮,但當下監管態度已發生明顯轉變,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規范發展消費信貸”,可視作未來三五年消費金融監管的總基調。
所謂規范發展,就是全面納入監管,行業發展的模式、結構、規模等更加體現監管的意圖。十三五規劃中,曾提出要“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過去五年互聯網金融的持續強監管大家也看到了,某種意義上,十四五期間的消費信貸,也是這個待遇。具體來說,
獲客引流方面,廣告推廣、助貸、聯合貸款等業務模式將全面規范,在準入上更加嚴格,從源頭截住非持牌機構,在模式層面強調“實質重于形式”,通過業務穿透來界定各方權屬,消除潛在的套利空間。
產品結構方面,壓降高息現金貸產品,持續擴大場景消費貸占比,鼓勵金融機構在家政、托幼、教育、文化、旅游、體育等方面創新消費貸產品。
利率定價方面,全面引導利率下行是大勢所趨,這方便不需要抱有幻想。
貸后催收方面,強調催收的合法合規,更注重通過征信體系建設來提高催收效果。
消費者保護方面,注重信息安全、數據授權,著重解決共債問題。
規范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客觀結果就是行業增速慢下來,從業機構優勝劣汰,粗放發展讓位于精細耕耘。
所謂人和,指市場的參與者。當前,消費金融市場結構正經歷著根本性變革,核心變化在于銀行的崛起。
五年前,多數銀行對消費貸款重視不足,主要靠住房按揭貸款撐起個貸規模。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銀行的缺席,讓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小貸公司得以快速崛起。這兩年,零售轉型已成為銀行業的潮流,結合當前市場環境,銀行重拾主導地位指日可待。
一是,銀行發力消費貸款的意愿更加堅定。在整體融資體系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型的背景下,對公貸款缺乏系統性的機會,增量主要看零售貸款。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住房按揭貸款的地位下降,增長只能靠消費貸款和個人經營貸款。某種意義上,銀行業已無退路,必須要大力拓展消費貸款。
二是,銀行占據資金成本優勢和資金規模優勢,綜合競爭力遠強于非銀行機構。在消費貸款利率整體下行的環境下,誰有更低的資金成本,誰就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三是,聯合貸款新規對各方出資比例提出要求,將規模增長的驅動力從流量扭轉至資本金,賦予了資本金補充能力占優的銀行更大的競爭優勢。
四是,相比其他非銀放貸機構,銀行具有底層賬戶優勢和綜合金融服務優勢,用戶粘性更強,促活成本更低。
以上種種,構成了銀行業的強大競爭力,只要意愿足,肯定能崛起。鑒于消費金融日益接近存量市場,銀行的崛起,意味著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小貸公司的市場地位將趨于下降。
當市場主導權向傳統銀行回歸,此前市場賦予消費金融賽道的互聯網、金融科技、創新等特質,將被銀行的穩健、傳統、低增長等特質取代。從市場估值的角度看,賽道特質的改變也會反過來影響估值邏輯,拉低消費金融機構的整體估值水平。
作為投資者,切忌再被消費貸款高增長的歷史所迷惑,未來三五年,消費金融賽道變差已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賽道變差并不意味著賽道中的上市公司(包括擬上市公司)就不值得期待,正如我在《投資炒股,賽道論誤人不淺!》一文中所探討的,“再好的賽道也有差企業,再差的賽道也可能有好企業。站在投資視角,行業賽道僅有參考價值,終究還是企業的商業模式說了算。”
只不過,當行業賽道變差時,投資者必須放棄撒胡椒面投資法,只能著眼于企業自身的成長性和競爭力,通過精選個股來獲得超額收益,難度提升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