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北京】4月2日報道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浙江省安吉縣從一片小小的茶葉走出致富之路。
過去,茶農“靠天吃飯”,以安吉白茶的開采期為例,茶農往往靠井水冒氣、桃樹開花等現象來估算何時開采,有較大的偶然性。如今,安吉縣的農業數字化,也從茶葉開始。安吉縣筆架山農高區希望通過茶葉大數據的建立,幫助茶農找到更科學的開采時間。在出現極端天氣時,茶葉大數據也能提前預警,讓茶園做好防護措施。
目前,安吉縣共有20.56萬畝茶園,其中安吉白茶規模面積17萬畝,年產近400萬斤茶葉。在安吉縣筆架山農業高新區的安吉白茶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駕駛艙”內,大屏上實時滾動著“茶葉大數據”。大屏連接著茶園里的小型氣候站、土壤檢測等物聯網設備,從茶園管理到茶葉流通,在“駕駛艙”就能了解茶園、茶企的最新動態。
安吉縣筆架山農高區綜合辦公室主任施永晨介紹,過去半年,筆架山農高區與阿里云、甲骨文超級碼合作,試點建設安吉白茶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這塊數據大屏就是試點的成果之一。
“茶葉一直是農業數字化監管的難題。一杯茶里有大約200片茶葉,如果能對小小的茶葉進行‘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管控,推廣到其它農產品一定不成問題。”施永晨說。
恰逢安吉白茶一年一度的采茶季,茶企忙得不亦樂乎。去年采茶季,有26萬外來采茶工來到安吉。“采茶工的流動性大,在用工高峰期,管理一直是個難題。”在茶企鼎泓茗安吉白茶有限公司,“茶園主” 陳全勝向記者展示了一套最新的采茶工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可以對采茶工的作業進行完整的記錄和管理,保證鮮葉入筐時做到可追溯。“比過去的紙筆錄入更精確、可回溯,對來年招散工也有參考價值。”
從茶園種植、茶葉采摘,到炒茶、包裝、倉儲、流通,如今安吉白茶的生產全流程溯源數據,也通過阿里云區塊鏈服務被安全存證。目前,已有四家安吉本地的茶企為安吉白茶“上鏈”。消費者只要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來源的茶基地,和采摘、攤青、殺青、分選、回潮、理調等13個加工環節的溯源,確認買到的是安全放心的安吉原產白茶。
這些變化只是個開始。今年,安吉縣筆架山農高區還計劃打通安吉縣氣象、水利、應急管理等數據,并招聘大數據和電商運營人員,從鮮葉品質、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運營、原產地保護幾個方面,提升安吉白茶的美譽度。
安且吉兮,安吉的舒適美觀不僅限于環境,更應以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基石。通過與阿里云這樣的科技公司合作,讓農業大數據飛起來,把安吉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茶企和茶農真正受益,續寫茶葉的致富經。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