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犀牛娛樂,作者|小福
影院復工半年有余,院線市場穩步向好,去年備受沖擊的電影公司們也終于能喘上一口氣。
不過,去年近半年時間的行業停擺所帶來的影響,卻是短短幾個月時間難以恢復的。日前,貓眼娛樂發布了2020年年報,在很多人意料之內,貓眼又由盈轉虧了。
根據貓眼娛樂2020業績公告,貓眼娛樂2020年公司總營收13.65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68%。經調整全年虧損凈額為4.356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收益凈額為7.032億元。
而總營收下降和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對電影行業乃至整個線下文娛產業的廣泛沖擊。2020年,中國大陸影院自1月23日起關閉183天,大部分線下大型演出及賽事也因新冠疫情取消,大量影視項目進度受阻,無法如期上映。
受大環境影響,貓眼娛樂2020年的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娛樂內容服務以及廣告服務及其他所得三個主營業務版塊的收入均出現明顯下降。
其中,作為貓眼娛樂核心業務的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和上游內容的娛樂內容服務兩大業務版塊的收益縮減最為嚴重,僅剩前一年的不足四分之一。2020年在線娛樂票務服務收益由為7.57億元,較19年的23.03億元下降67.2%;娛樂內容服務所得收益為3.53億元,較19年的13.97億元下降74.7%。
不過相應的,在營收整體下降的同時,貓眼的收益成本也呈現出了大幅度降低。財報顯示,2020年貓眼娛樂的收益成本由2019年的人民幣16億元減少48.6%至2020年的人民幣8.28億元。收益成本減少主要由于票務系統成本減少,內容制作成本及內容宣發成本減少。
其中,票務系統成本由2019年的5.37億元驟降到了2020年的1.45億元,內容制作成本及內容宣發成本在2020年也幾乎縮減了一半。因此整體來看,貓眼在這個特殊年份的表現還是基本符合預期的,在疫情重創下仍然展現出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穩健的發展實力。
財務數據雖不夠亮眼,但我們也在這份財報中看到了兩個可喜的現象。
貓眼曾在2019年實現上市后的首次年度盈利,其中的兩個主要原因在于票補減少和業務多元化布局。而在遭遇黑天鵝事件的2020年,貓眼的這兩大特點依舊突出。
隨著電影市場與觀眾的迭代升級,票補在近兩年逐漸退出主流舞臺。從前作為票補投入主力的在線票務平臺貓眼,也實現了在一部分的“支出節流”。
2020年,根據年報數據顯示,貓眼這一年度的銷售和營銷開支占營收35.6%,較前一年的36.3%占比基本持平。意味著貓眼票補支出平穩回縮,在院線市場出現重大變化的2020年,仍未因疫情打亂步調。
與此同時,貓眼向產業上游拓展的多元化業務布局,也在去年穩步推進。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貓眼2020年娛樂內容服務營收比例較前一年出現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影響。
但相對的,貓眼對上游內容行業的參與程度卻在加深。在院線電影方面,2020年總票房超過人民幣10億元以上的影片共有4部,貓眼參與出品、發行了《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金剛川》3部影片。
另外貓眼出品及主控發行的《一秒鐘》、《風平浪靜》等新作也獲得了不錯的業內反響。值得一提的是,《風平浪靜》也是貓眼首部自主開發的影片,一定程度上展現了貓眼在主控電影項目方面的運作能力。
總體來看,開源節流仍然是2020年貓眼的關鍵詞,一方面通過持續的控制成本減支維穩,另一方面不斷開拓新的業務盈利空間。
2021年,貓眼也已經順利取得了良好開局。
今年春節檔的7部影片中,貓眼娛樂以出品或發行的方式參與了其中5部影片。其中,由貓眼參與出品和保底主控發行的《你好,李煥英》的累計票房已經超過53億元。隨著院線市場繼續復蘇回暖,春節檔幾部參與影片的良好表現或能為貓眼帶來不錯收益。
即將到來的清明檔中,由貓眼主控出品、發行的《了不起的老爸》,參與出品、發行的《第十一回》兩部影片也將與觀眾見面。
此外,貓眼在今年還有《1921》、《怒火?重案》、《中國醫生》、《涉過憤怒的海》、《明日戰記》、《不速來客》等多部參與出品和發行的項目待映,以及《天才游戲》、《揚名立萬》、《三貴情史》、《平原上的摩西》、《我經過風暴》、《新五朵金花》等一批由貓眼自主開發的電影項目儲備。
在劇集和網絡電影領域,貓眼亦開始集中發力。儲備項目有包括貓眼、騰訊合作的平臺定制劇《烏鴉小姐與蜥蜴先生》和《通天塔》,計劃于今年開機的《庭外辯護》《天才棋士》、《女為悅己者》、《服不服》等多部劇集,以及涵蓋了東北喜劇、新武俠、軍事等熱門題材的網絡電影項目。
而內容領域外,貓眼也靈活運用了自身的“互聯網+文娛”平臺屬性優勢,強化平臺營銷能力、服務能力,守住護城河。
在為貓眼松了一口氣之余,并不意味著貓眼已經全無壓力。
首先令我們擔心的是貓眼作為立身之本的在線票務服務業務。根據相關數據,2014年,在線電影票務平臺的年度出票比例僅有40%,自2018年以來這一比例基本穩定在總出票量的85%以上。
圖片來源:中國電影報
而在整個在線電影票務市場中,貓眼、淘票票兩大平臺又幾乎瓜分了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以電子票務平臺商業模式來看,平臺想要提高收益的方式只能降低成本投入,也就是票補支出,同時提高服務費比例,現階段這兩家平臺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但電子電影票務平臺終歸要受院線市場整體表現以及總出票量的制約,在市占率基本穩居高位的前提下,貓眼的這部分業務基本已經觸及天花板。
貓眼也很及時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繼而開始尋找新的業務增長空間。影視上游內容產業是貓眼的第一個目標,不過必須承認的是,盡管貓眼在上游影視內容產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現階段還缺乏有力的主控項目來驗證貓眼的自制能力。
根據2020年年報,貓眼電影及電視劇投資虧損達2749萬元。唯一上映的自主開發電影項目《風平浪靜》,貓眼評分8.1,累計票房8351.5萬元,在商業電影市場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今年貓眼還將推出多部主控或深度參與的項目,這些項目的市場表現或將關系到貓眼的未來內容布局。
至于提出還不滿兩年的貓眼全文娛戰略,覆蓋現場娛樂、短視頻、視頻、電影、文娛媒體、劇集、音樂、藝人KOL等多個領域的全面布局,多元化的業務范圍,的確有潛力幫助貓眼擺脫被單一業務掌控的局面。但現階段來看,貓眼還需要更加有深度的成果展示。
當然,貓眼并不需要急于驗證這一點。這份財報已經告訴我們,貓眼還有充分的時間,去加固自己的護城河,繼續開拓新的領土。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