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2020年,旅游業備受公共衛生事件的打擊,酒店業則是重災區。
作為行業的領頭羊,華住的業績也如坐上過山車一般。在2020年第一季度,華住集團的凈虧損為21.35億元。但隨著國內疫情形勢轉好,華住也逐步走出了低谷。
日前,華住集團(NASDAQ: HTHT;01179.HK)發布了其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及2020年全年財報。
財報顯示,華住在2020年的酒店營業額(GMV)相比2019年度同比增長17.5%至人民幣110億元;凈收入相比2019年度同比增長5.5%至人民幣31億元,優于先前公布的0%-3%的指引;凈利潤相比2019年度同比增長13.6%為人民幣7.03億元;EBITDA (非公認會計準則) 同比增加2.3%至人民幣11 億元,重要指標均優于先前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若不計入DH酒店(德意志酒店),2020年第四季度歸屬于華住集團有限公司的凈利潤為人民幣10 億元。2020年全年,華住集團酒店營業額(GMV)為人民幣330億元,凈收入為人民幣102億元。
盡管新冠疫情對全球酒店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嚴重影響,但華住集團堅持重倉中國、千城萬店戰略,為2021年的快速回暖奠定了基礎。
過去幾年,華住的業績一直在穩步上升。但疫情的突發使得商旅出行、度假游停擺,作為國內市值最高的酒店集團,華住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2020年一季度,華住的凈虧損為21.35億元,但隨著休閑旅行逐漸回暖以及國內商旅活動走向正軌,人們的外出意愿顯著增強,華住也逐步走出陰霾。
華住創始人、執行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季琦就表示,2020年COVID-19對華住的中國及歐洲業務帶來非常重大的挑戰。然而,盡管疫情曾數次在中國多個城市復發,但其中國業務于年內尤其2020年下半年強勁復蘇。“下半年,我們中國業務的經調整EBITDA達到人民幣16億元以上”。
財報也很好的反映了這一點。
2020年第四季度,華住的凈收入為31億元,同比增長5.5%,環比下降2.8%。不計入DH,華住2020年第四季度的凈收入為28億元,同比下降3.1%。2020年全年,凈收入為102億元(相當于16億美元),較2019年全年下降9.1%。不計入DH,華住2020年全年的凈收入為人民幣87億元,同比下降22.7%。
難得的是,即便屢屢遭受疫情沖擊,華住在2020年Q4財季的國內業務經營利潤達3.2億元,其收購的DH酒店(華住收購的德國酒店品牌)的業績還有待改善,但環比也有減虧,費用管控成效明顯。
在成本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華住的酒店經營成本為27億元,相比之下2019年第四季度為19億元,上一季度為25億元。若不計入DH,2020年第四季度的酒店經營成本為人民幣21億元,占該季度凈收入的73.4%,相比之下2019年第四季度為64.6%及上一季度為70.4%。
而從全年的角度看,2020年華住的酒店經營成本為人民幣97億元(相當于15億美元),相比之下2019年為人民幣72億元。不計入DH,2020年全年的酒店經營成本為人民幣74億元,占凈收入的85.1%,相比之下2019年為64.1%。
對此,華住財報的解釋是由于銷售及營銷費用增加。這部分費用主要由于擴充直銷團隊及進行宣傳活動,包括但不限于在中國不同地區舉辦數個全球發布會,以吸引潛在特許經營商。
顯然,由于疫情對華住的收入沖擊較大,加上支出增加,直接導致了華住在2020年的虧損。
在經歷了上半年的虧損后,華住在四季度的凈利潤恢復到了7.03億元,經營利潤為虧損1.34億元,剔除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股權激勵后(其中Q4分別為7.33億元和0.22億元),調整后的EBITDA為3.75億元,業績環比繼續改善。
除了利潤向好,華住在2020年四季度的業務也接近了2019年同期的水平。
具體而言,以華住中國旗下酒店為例:從房價來看, 2020年第四季度日均房價為人民幣231元,環比上升6%。2020年全年日均房價為人民幣 210元;從入住率來看,2020年第四季度入住率為80.6%。2020年全年入住率為 71.0%。
同時,根據華住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披露的信息,受國內局部地區疫情反彈和春節留在當地過年政策影響,今年1月和2月華住國內業務RevPAR分別為2019年的70%和56%。
2021年3月,華住集團旗下酒店的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已反彈至2019年的80%。在3月23日,RevPAR已恢復到2019年的87%水平。
此外,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混合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為人民幣186元。 2020年全年混合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為人民幣149元。
此前,說起華住酒店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漢庭、全季。但在過去幾年,華住已經位列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
鈦媒體APP了解到,華住在國內運營著6700多家酒店,包括禧玥、花間堂、水晶、漫心、美侖、美居、全季、桔子、星程、CitiGO歡閣、漢庭、海友、你好、怡萊、宜必思,另有合作品牌諾富特、美爵、城家公寓和馨樂庭公寓。
此外,華住今年1月完成了對德國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團DH的全資收購;DH旗下酒店品牌包括豪華酒店品牌施柏閣(Steigenberger)、高檔酒店品牌MAXX by Steigenberger和Intercity Hotel、設計型酒店品牌Jaz in the city和Zleep,其中位于瑞士達沃斯的施柏閣(Steigenberger)酒店是每年世界經濟論壇的主會場。
實際上,在去年第四季度,華住管理層就強調未來數年將有三大增長支柱,低端城市滲透、加快擴張中高端酒店及增加國際知名度。
顯然,這是華住對此前樹立的國民酒店戰略的一次升級。從財報透露的信息看,華住在2020年全年都在執行多元化與高端化的戰略,并在加速開店的進程。
具體來看,2020年第四季度內,華住中國開設了393家酒店,包括4家租賃酒店以及389家管理加盟酒店及特許經營酒店。旗下DH酒店集團開設了3家酒店,包括2家租賃酒店以及1家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
2020年全年,華住中國開設了32家租賃酒店以及1,605家管理加盟酒店及特許經營酒店,并關閉39家租賃酒店以及547家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DH酒店集團開設8家租賃酒店以及4家管理加盟酒店及特許經營酒店,并關閉2家租賃酒店以及9家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華住集團共有2,449家待開業酒店,包括來自華住中國的2,411家酒店及來自DH酒店集團的38家酒店。
值得注意的是,華住在前不久的財報中還披露了一個信息。為了加速布局高端酒店,華住已經與融創旗下融創文旅達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永樂華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鈦媒體APP也從華住處了解到,在永樂華住的股權結構中,華住占股比例為50%,融創文旅與戰略合作伙伴時代環球共同占股50%。華住集團將旗下施柏閣、花間堂等品牌的未來開發、運營授權至合資公司,融創文旅也將旗下堇山等品牌授權至合資公司,合資公司還將著力開發宋品、永樂半山等高端奢華酒店品牌,助力品牌的多樣性。永樂華住將整合雙方優勢,積極拓展第三方業主合作,共同發力國內高端酒店業務。
“中國的消費者需要更加多元化的高端酒店品牌和產品,中國的酒店投資人需要實實在在的收益”。對此,季琦表示,除了雙方將落地并開發高端酒店品牌。同時,通過華住會和融創文旅會員流量和權益的打通,以及華住自主研發的高端酒店中后臺管理系統“共享服務中心”,為住客和業主提供更多的選擇,帶來更好的閉環體驗。
相信隨著全球疫苗開始接種,已經覆蓋了低端到中高端的華住將受惠全球旅游復蘇及內地酒店行業的結構性增長,有可能成為首個中資全方位酒店連鎖品牌,并可與萬豪及希爾頓國際一流酒店品牌同場競技。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高夢陽)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