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犀牛娛樂,作者|小福
作為劇集市場的龍頭企業,華策始終沒有藏起對電影市場的野心。
入局近七年,華策早已不是電影賽道的新玩家。從參投到主控,從制作到發行,華策正在謀求在行業內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9日下午,華策影業舉辦片單發布會,曝光了未來三年投資、制作、發行的十余部電影項目。片單發布后,30日資本市場并未買賬,華策影視跌2.43%,報6.03元。
三年時間,30部+電影、票房100億+,這一次,華策的目標更加宏遠。在華策影業董事長傅斌星眼中,華策影業每年上映的電影會保持在10部左右,這是一個夠得著的目標。
只是,華策究竟有幾分勝算?
在本次發布會中,有三個重點項目被著重介紹?;顒又?,《刺殺小說家》導演路陽宣布了《刺殺小說家》宇宙將正式開啟的消息。同時路陽導演表示,在小說家的新作中,將會有很多要展開的故事,會出現許多新的人物。未來除了電影,還會有其他形式來豐富這個宇宙。
傅斌星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補充,華策對于《刺殺小說家》宇宙的第二個系列已經有了初步故事設想,這將會是一個8到10年的長線IP計劃。
目前,《刺殺小說家》仍處于上映階段,已經斬獲了超過10億元票房。從這部影片的市場表現來看,盡管票房數字尚且良好,但內容水準和觀眾口碑還有一些可提升的空間。
客觀來說,《刺殺小說家》的口碑和影響力并不及路陽的前兩部《繡春刀》系列,且影片世界觀架構雖大,設定卻不夠豐富充實,暫時還無法給觀眾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若將這部影片作為IP宇宙化的起點,可能相對有些薄弱,不知主創團隊會怎樣來續寫這個故事。
其次就是備受關注的由饒曉志導演、郭帆監制的《翻譯官》。該片最早在去年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曝光,此次兩位主創登臺透露了關于這部影片的最新信息。
從影片介紹來看,饒曉志導演在新片中還會繼續講述他擅長的小人物故事,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的加入,則為這部作品帶來了更多的看點。
許久未公開露面的畢贛導演,也來到了片單發布會現場,分享了他的新項目進展。他表示第三部長片是一個“瘋狂”的故事,取景地可能會選在貴州或是重慶,將于年內正式開機。但關于影片的片名、陣容、拍攝地、上映時間還都不能透露。
除了幾位備受關注的新銳導演新片以外,華策片單中還有兩部改編自熱門小說的電影項目,分別為雙雪濤小說改編電影《我的朋友安德烈》和呼延云小說改編電影《掃鼠嶺》。值得一提的是,雙雪濤的《刺殺小說家》、《平原上的摩西》兩部小說先后都被改編為電影,《平原上的摩西》也將在今年暑期檔與觀眾見面。
片單中還有幾部來自新人導演的電影作品。包括演員李雪健兒子、青年導演李亙的長片處女作《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和由他執導的翻拍自2019年韓國同名電影的《我的一級兄弟》,以及導演韓軼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改編的電影《喜月》等。
除此以外,發布會中還介紹了由田羽生導演監制的電影《內在美》、《十面埋伏》、《億男》等籌備中的新項目。以及《尋秦記》、《反貪風暴5》、《神探大戰》、《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子彈》、《銀魂:最終篇》等由華策影業主控宣發的部分項目。
總體來看,這份片單大致分為以路陽、饒曉志、郭帆、畢贛、田羽生為代表的新銳導演新作,來自雙雪濤、呼延云等熱門作者小說的潛力IP改編項目,以及一些具備一定市場吸引力的港片和日本動畫電影共計三大類別。
在目前曝光的項目中,除《刺殺小說家》系列以外,華策深度參與的影片大多屬于中小體量,幾部即將投入改編的優質IP也大多屬于偏類型化的項目。而主創層面,不僅集結了饒曉志、畢贛為代表的文藝氣質顯著的創作者,還有一批初入行業的新人導演。
這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了華策影業在電影領域重人才、輕體量的內容布局特點。成熟導演早已站穩陣腳自立門派,老牌影企也都有著穩定的人才庫和項目輸出鏈,作為后入局者的華策影業,選擇開辟新路的確是個不錯的方向。
但存在疑問的是,這些儲備人才和項目,能否足夠撬動華策影業的野心。
在三年時間內參與超過三十部電影項目,創造超過100億的票房數字,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并不算是天方夜譚。
前有“爆款制造機”北京文化,后有“不錯過每一個檔期”的貓眼、淘票票,還有博納、光線、萬達等電影行業“老炮兒”。對于這些經驗玩家而言,以三年為期產出100億票房還是有充分能力完成的。
那么華策呢?
截至目前,華策影業主控出品、宣發的項目還十分有限。僅有2016年暑期檔的奇幻電影《微微一笑很傾城》、2018年跨年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以及今年春節檔和路陽導演合作的《刺殺小說家》等幾部代表作品。
而今年春節檔的《刺殺小說家》,恐怕才是對于華策而言重中之重的項目。
路陽是華策深度合作的導演之一,2016年6月,華策以自有資金4000萬投資路陽的自由酷鯨,占股20%,公司投后估值2億。根據當時投資約定,在2016年到2024年的8年內,公司核心創作人員路陽、張寧承諾自由酷鯨制作不少于 16 部影視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劇、網絡?。渲杏陕逢枔螌а莸碾娪白髌窋盗坎簧儆?3 部,華策擁有上述作品的優先投資權。
作為華策和路陽繼《繡春刀2》后合作的第二部電影,華策影業全程參與了《刺殺小說家》從IP采購、劇本研發、制作乃至宣發的全鏈條。因此,這部影片的市場表現,一方面能夠驗證路陽導演在商業電影市場的駕馭能力,另一方面,也將奠定華策影業主控項目的運作能力。
從今年春節檔整體表現來看,《刺殺小說家》票房位列第三,尚屬中規中矩。但對于這樣一部視效大片而言,僅破10億的票房數字顯然還是有些平庸,它本該表現得再好一些。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于這份新片單中。像華策即將合作的路陽、饒曉志、畢贛三位中青年導演,身上的一大共通之處就是導演水平頗高,在迷影群體非常受捧。
特別是畢贛導演,此前他同華策合作的第二部長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戛納首映時收獲廣泛好評,卻在貓眼、淘票票上拿到了2.6和3.9這樣令人大吃一驚的超低分數,最終累計票房僅收2.82億元。
《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普通觀眾間的口碑爭議,或將繼續波及到畢贛的下一部作品,造成部分主流觀眾的“逃離”。
至于華策選中的幾位新人導演,身上的不確定性恐怕只會更多不會更少。而以上的一切分析,還未考慮進疫情后電影市場整體性的表現乏力。在商業市場兩極分化愈發嚴重的當下,這些非傳統頭部項目影片能走多遠,都是無法預料的。
整體來看,華策片單中的頭部項目《刺殺小說家》宇宙的建立可能會比較艱難。對比國內現階段相對成熟的“唐探”和“盜筆”兩大影視IP宇宙,無一不是通過經年累月的作品積累,在得到市場廣泛肯定后才得以建立成型。屬于《刺殺小說家》宇宙的這個時機,顯然還未成熟。
至于眾多中腰及文藝項目,一方面是目前釋出的信息量還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其中許多文藝氣質突出的導演掌舵項目,或許本就計劃走“拿獎”路線,恐怕難以支撐票房。
加之片單十余部作品之中,恐怕有一部分作品為華策參投項目。因此在我們看來,即便手持十億量級的《刺殺小說家》,又有若干優質人才、IP儲備,但現在的華策影業,與他們提出的遠大目標之間還是有一段距離的。看似觸手可及的三年百億票房,其實難度系數并不低。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