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頭條獲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近日發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白皮書(2021)》,從規模結構、創新能力、質量效益、綠色節能、開放合作、企業能力六個一級指標對各省份制造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

廣東第一,湖北湖南安徽入圍十強
上述報告顯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總體水平由2015年的36.67提升到了2019年的39.38,四年時間提高了2.71。其中,創新水平、綠色節能、企業實力三個指標增長明顯,分別得益于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等二級指標的拉動;規模結構和開放合作兩個指標略有提升,變動不大;質量效益受產品質量合格率下降的影響,降低了4.34。
從總體評價來看,2019年,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山東、上海、福建、湖北、湖南、安徽成為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前十的省份。從分布地區看,東部地區有七個入圍,中部有三個。相較于2015年榜單,2019年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強榜單中新增了湖北、湖南、安徽三個中部省份。
國家統計局2019年各省份工業增加值數據顯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福建、湖北、四川、湖南和河北是工業增加值最大的10個省份,其中,前四名的省份工業增加值都超過了2萬億元。此外,工業增加值前五的省份,與GDP前五的省份剛好一致。
從反映工業生產量價以及利潤率的工業企業利潤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位居全國第一,江蘇、浙江隨后,北京、山東、上海、福建、湖北、湖南、安徽進入前十。
除了工業增加值和工業企業利潤,創新能力和質量效益也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根據上述報告,2019年,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山東、安徽、湖北、湖南、重慶創新水平指標位列全國前十。其中,前十位有八個省市連續五年上榜,安徽和重慶入圍。
質量效益方面,福建、江西、上海、湖南、廣東、陜西、四川、天津、浙江、重慶質量效益指標位居全國前十。近年來質量效益前十的總體變化較大,僅有福建、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省份連續五年入圍。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