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公司不是‘PPT’造車,賣的不是期貨,而是現貨。”在2020年財報媒體溝通會議上,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執行董事桂生悅向媒體強調說。
極氪是吉利推出的全新純電公司,根據官方給出的說法,極氪是吉利基于技術路線、協同效應和已有產品,水到渠成而成立全新純電公司,是基于產品講商業計劃,而不是PPT。?
在當下全球汽車產業都正處于轉型變革期,傳統車企紛紛推出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的趨勢之下,吉利在此時,推出純電品牌,這樣來看也算是跟上潮流,順應時代發展大趨勢。
在新能源賽道上,吉利一直未能打出漂亮的牌,旗下吉利汽車、幾何品牌都未能給吉利汽車帶來太明顯的成績,也很難沖擊到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且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已經形成。
根據吉利2020年發布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吉利累計銷量約132萬輛,而在新能源領域的幾何A、幾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電氣化產品,總銷量約為6.8萬輛,較2019年下滑近40%,這個數字意味著,在吉利的整車銷量構成中,新能源占比僅為5.2%。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取得這樣的成績,與當年立下的Flag相差甚遠。
吉利曾在2015年提出“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整體銷量超90%。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達35%,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占比達到65%。
對于“藍色吉利行動”的目標沒能如期完成,李書福在年后的一次內部演講中稱“這不是戰略方向錯誤,也不是戰略執行失敗,而是歷史時機沒有成熟,外部戰略條件沒有形成,這樣的失敗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國車企中有,在歐、美、日、韓車企中也有,我們不必為此沮喪。”
同時,李書福也宣布吉利已形成“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方案”,分別是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一和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二。
其中,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一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有小排量節能汽車。
極氪公司在3月23日注冊成立。值得注意的是,極氪公司的注冊地并非在中國,而是在英國海外屬地開曼群島。
公開資料顯示,極氪公司背后有兩大股東,分別是吉利汽車和吉利控股集團。其中,吉利汽車持股51%,吉利控股集團持股49%,計劃注冊資本20億元人民幣。
根據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與吉利控股訂立框架協議,二者將在境外成立合資公司,并透過合資公司在中國成立的一家間接全資擁有的外商獨資企業,該外商獨資企業將在中國從事研發、采購及銷售包括極氪品牌智能純電動汽車在內的電動出行相關產品,以及提供相關服務。
至于為何吉利要將極氪公司的注冊地放在海外,而再通過外商獨資的方式在中國市場布局,吉利控股集團CEO李東輝回應稱:“這樣運作是為了更方便開拓國際市場。此外,未來極氪將尋求海外上市,目前的股權設計也是為引入戰略投資者保持靈活性。”
這意味著未來極氪公司有可能將會選擇在海外市場上市,對于吉利而言,這將會給其增添新的融資渠道。
至于為何選擇與吉利汽車共同持股而非單有公司持股,李東輝在財報媒體溝通會上解釋稱,打造智能純電動汽車,無論是在無人駕駛、車聯網,乃至衛星通訊、芯片各個領域,尤其是產品的平臺架構上,都需要進行巨額的投資。在汽車行業已經形成越來越強的協同共享趨勢,而僅僅由極氪一家公司來開發所有的這些技術,從規模效益上來說,肯定是達不到最經濟的結果。
在他看來,由吉利控股集團參與到極氪的股權結構中,首先會有助于在技術供應鏈和生態圈的共同打造和共享,降低極氪的研發成本和供應鏈的成本。同時,吉利控股持有的股份也是為了未來能夠對管理層進行激勵,引進市場化的人才提供相應的股權激勵,乃至引入必要的戰略投資者都保持了充分的靈活性。
對于選擇現在推出純電公司極氪,而不是前年,也不是去年或明年,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執行董事桂生悅對此解釋說,“主要是水到渠成,前面整個集團在‘新四化’方面做了很多的布局,也產生了很多的成果,在三電技術、電池技術、互聯網方面的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都具備了條件,這些條件也集中都在SEA浩瀚架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此,吉利選擇在現在成立極氪這家公司。”
對于極氪這個品牌,吉利并不是的一時興起,而是早在5年前就開始有所規劃。
桂生悅指出,極氪公司不像一些公司一樣,先給一個PPT講未來的產品,這家公司一推出就有現成的產品,賣的是現貨,而不是期貨。
根據吉利的規劃,極氪首款車型基于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打造,將于上海車展開啟預定,第四季度開始交付。未來五年,極氪計劃每年向市場推出至少一款全新產品。
與新勢力相比,極氪因背后依托吉利汽車集團,而具有先天的一些優勢。桂生悅將其總結為三個方面的優勢。
具體來看,其一是技術優勢,依托于吉利多年造車積淀,極氪既有深厚的底蘊,又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在三電系統、SEA架構等方面,極氪都具備未來軟硬件全棧自研的所有能力,具有高度資源整合能力,完全掌握自主權。
其二是集團式作戰的優勢,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芯片、衛星等智能科技生態方面,吉利控股集團也將全方位賦能極氪公司。
其三是規模化優勢,SEA架構已合作品牌超8家,已展開研發車型超過16款。同時,通過與百度、富士康、騰訊的戰略合作,形成戰略陣營,加大戰略協同,分享戰略成果,進一步發揮了規模和體系化優勢。
在桂生悅看來,規模可能是未來“新四化”汽車能否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一個關鍵點。而這一點上,也是極氪品牌與其他品牌相比,一個很大的區分。
整體來看,吉利想要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分一杯羹,好像還真需要在當下推出極氪這樣定位中高端的智能純電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吉利汽車旗下的領克、幾何品牌,吉利將會把極氪品牌從吉利汽車中分拆出來,采取直營模式,直接面對C端。
但即便如此,對于極氪而言,能否利用吉利給予的優勢資源,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后來者居上,還有待時間驗證。(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張敏)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