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端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向越來越向具有差異化的領域靠攏。但是由于大多數手機廠商并不具備和蘋果、三星和華為那樣擁有自研處理器的實力,所以留給其它安卓(Android)手機廠商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以及發揮空間其實并不多。
就像羅永浩曾說的那樣,“都TM是供應商供的,你在那裝什么孫子。”
?
基本就是A廠商能夠拿到的優質屏幕、新存儲器件等核心零配件,B廠商大概率早晚也都是能拿到的,因為這種通用元器件主要就是求一個薄利多銷,力求通過盡可能多的銷量盡快覆蓋研發成本。體現在消費者這一端時,如果不是刻意區隔產品定位,就是A品牌手機與B品牌手機的差異化變得非常小,比如旗艦手機,是不是大家都堆料,都長得差不多,性能也都八九不離十?
因此,能夠給消費者留下直觀體驗、且具備一定技術護城河的手機相機功能,便成了擺在手機廠商追求差異化時幾乎沒得選的一個選擇。
以前還有一個音質可以進行產品賣點上的區隔,無奈聲學過于玄妙,連水電和核電都會對音質波動產生影響,普通用戶體驗起來,差異感就更難突出了,再加上耳機對于音質的提升力度更為明顯,通過手機音質制造差異這條路也就跟著斷了。
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國產手機的發布會重點幾乎全放在了相機部分,相機評測機構 DxO這一會念經的外來和尚也因此頻頻登上舞臺中央。
?
但是平心而論(DxO測試結果),國產廠商在手機拍照領域始終難以翻越華為這座大山。這其中固然有華為專業相機團隊的辛勤努力,但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則是,華為與傳統相機廠商徠卡的聯名,使得它能夠在手機影像領域率先上升了一個維度。
沒有清晰的數據表明,因為徠卡,華為多賣了多少貨。但是,從聯名徠卡以后,華為手機的影像能力因此提高了也是不爭的事實。當然,也有說法是華為在這一方面能力的迅速提升,是得益于早些年收購了諾基亞的影像團隊。
?
總之,在多種原因的照拂之下,印著“leica”可樂標的華為手機在消費者心目中錨定下了“拍照很牛”的標簽。
也許是看到聯名真的有效,也許是后知后覺。最近,不少手機廠商也開始搞起了聯名動作,一時之間,全球那些其實已經活得很艱難的老派相機品牌紛紛揚眉吐氣起來。
比如近期vivo和一加就分別宣布了與傳統相機廠商蔡司、哈蘇的合作。這為兩家廠商吸引到了不少的眼球。另有爆料稱,OPPO 也正在準備和徠卡聯名(手動狗頭,這是什么鬼?)。
盡管有華為和徠卡聯名的成功案例在前,但是如今一堆廠商扎堆式的與相機廠商聯名,卻反而讓人犯了疑心病——手機與相機品牌聯名是否只是一個噱頭?
而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厘清都有哪些方面的因素在影響手機攝影能力,進而再來判斷,聯名相機品牌對于手機影像功能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這到底是一顆十全大補丸還是大力丸,結論并不難得出。
如今電子產品已經是高度集成化了,蘋果的首款自研桌面級ARM架構芯片 M1已經將內存、I/O 芯片和雷電控制器等元器件一股腦集成到一起了。
智能手機方面也是如此,拆開后蓋會發現主板的面積還沒有電池一半大,刨去這兩大塊,剩下的基本就是影像系統了,主要由鏡頭、光圈、傳感器和 ISP 圖像信號處理器組成。
1、硬件層面
在硬件層面,相機的能力主要有這四部分組成。
1)鏡頭方面,主要分為玻璃鏡片和樹脂鏡片,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在于色散控制。樹脂鏡片的能力肯定是要弱于玻璃鏡片的,但是憑借更低成本,它反而成為了智能手機相機鏡片里的主力軍。
2)鏡片材質之外,還有能夠影響鏡片透光率的鍍膜。透光率的多寡對于相機成像是很重要的,透光率低會讓成像出現鬼影的現象。
現在,鍍膜技術能夠獨步天下的當屬卡爾蔡司,獨家的T*鍍膜能夠提供非常高的透光率,此外富士的 EBC 和賓得的 SMC 也有著一方諸侯的實力。
3)手機沒有光圈硬件,都是靠算力來達成,所以這方面并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更小光圈能夠對相機的背景虛化能力提供非常好的幫助,也就是擁有大景深能力。
4)最后就是傳感器和ISP,這是最重要的部分。智能手機的相機傳感器基本就是索尼和三星的對臺戲,如果想要實現優秀的手機攝影能力,除了這兩家以外基本就沒得選。
三星的傳感器在像素和尺寸方面具備較大優勢,發布不久的GN2尺寸更是達到了1/1.12;而索尼則是在為手機廠商提供定制開發傳感器方面做得更好。
ISP (Image Signal Processing,圖形信號處理)方面,主要看手機處理器的能力,由于蘋果A系列芯片和華為的麒麟處理器不外售,因此一眾手機廠商僅有高通、聯發科兩家可選。
處理器的ISP算力越強,能夠支持的最大像素就越大,在背景虛化的運算方面也能夠更快,成像速度方面也較大仰仗處理器的算力。
由于處理器的研發難度極高,且成本巨大,因此高通和聯發科給什么樣的處理器,手機廠商就得用什么樣的處理器,不能接受定制。而這往往就決定了相機在成像質量上的些許差異。
?
2、軟件層面
因為智能手機是集成度非常高、尺寸限制大的設備,所以相機傳感器的尺寸肯定和傳統相機無法比較,不過仍有能夠讓手機相機攝影水平彎道超車傳統相機的地方,那就是算法。
手機相機成像時的算法主要體現在對不同場景下,不同對象的拍攝,比如拍美食的時候,相機會自動調高成像飽和度。
與手機廠商難以插手的硬件不同,軟件方面可是有充足的話語權,可以自己研發算法,也可以在市場上購買成熟供應商提供的算法。
與大多數人所知道的不同,軟件算法其實比硬件水平在視覺效果呈現上的作用要來得更大。比如適度的美顏,比如拍月亮和星星。那些在手機行業膾炙人口的黑段子,有一大半都來自與此。
1、硬件層面參與度有限
從達蓋爾的旗幟飄揚,一百多年來,能夠存活到今天的相機廠商誰都有著一本“獨家秘籍”,在相機研發方面有著這樣或那樣的Know How與技術積累。
?
不過由于手機這種終端的特殊性,相機廠商能夠提供支持的一般僅有鏡頭材質和鍍膜、定制傳感器的需求參數以及軟件層面的部分算法調教。
以最近vivo和蔡司的聯名為例,vivo大力宣傳的T*鍍膜便是蔡司的獨家技術,并且由于配備了蔡司光學鏡頭,因此在透光率和色差控制方面算是得到了蔡司的“真傳”。
?
傳感器方面,一般來講公版的手機相機傳感器很難滿足相機廠商的調教需求。如果相機廠商想要盡可能地提升自家相機的成像水平,那么基本都會在像素大小、對焦方案和進光量三方面對傳感器廠商提出具體要求。
2、成像需求考驗相機廠商光學調校能力
算法方面,相機廠商主要提供的是讓手機相機在成像時能夠模擬自家某款經典相機的成像風格,讓其成像色彩偏向那款經典相機的風格。
但是想要精準地模擬自家相機的成像風格,還是要依靠相機廠商參與對手機相機的研發,其中的硬件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考驗是相機廠商如何在小型設備上實現出這種效果,如果相機廠商在光學影像能力上積累不夠豐富,復現成像風格可能也會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因此,如果只是加了一個聯名濾鏡,而不參與手機相機的具體研發調校,并不能反映相機廠商為手機相機成像能力提供了多少的幫助。
比如近日一加與哈蘇的合作,雖然兩者在市場營銷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在海內外均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但是最終的效果也許并不會讓你滿意。
?
首先是硬件方面,一加僅僅提到了定制傳感器,在鏡片方面沒有提及,其中主要原因大概是因為哈蘇并沒有自己的鏡片技術。
而華為、vivo與徠卡、蔡司的合作中均明確提到了相機廠商參與到了鏡片的制造、鍍膜環節。
所以在硬件層面,擅長中畫幅相機制造卻并不擅長數碼成像的哈蘇應該是本身能力有限,參與力度也有限。即便消費者最終能夠理解這其中的難言之隱,但是也讓人對這次聯名的含金量有所疑惑。
?
軟件層面,上過月球的哈蘇,其影像調校能力其實并不出眾,至少并沒有超過蔡司和徠卡。眾所周知的是,因為經營方面的原因,哈蘇品牌早在2019年就已經被中國的無人機品牌大疆收歸賬下。
所以,這次雙方的合作最大賣點也許就是哈蘇的調色風格。
據哈蘇所介紹的自然色彩解決方案(HNCS)稱,其核心組成“哈蘇RGB色彩空間”是通過圖像處理算法和色彩處理模式,并且集合傳感器的感光度等因素來實現的,這種復雜的色彩處理模式不是能夠通過簡單的軟件算法所實現的。
但電科技在上文中也提到過,哈蘇并未深度參與到手機研發的硬件層面,所以最終成像方面到底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
?
目前,我們從一加公布的官方樣張中可以看到,在低光室內下,畫面噪點很多,動態范圍難言優秀,也從側面證實了這顆定制傳感器的感光能力并不算優秀;色彩方面也是寡淡如同自來水,與真哈蘇相機的“斐濟水”般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雖然是直出樣張,但是色彩看起來更像是被后期拉低飽和度的樣子,并不能做到硬件配合軟件的一體式算法,直接模擬出最像哈蘇色彩風格的成像風格。
?
這是一張哈蘇攝影大賽的風景糖水片樣張,雖然乍一看也不算搶眼,但是照片色彩的厚重感還是一眼就能感受到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哈蘇的樣張看起來還是有故事有背景有內涵的,單純通過降低成片色彩飽和度來模仿清水般的色彩風格,只能算是畫虎不成。
在雙方沒有深度合作下做出的聯名款手機相機,這和相機廠商提供一個經典款相機濾鏡其實差別不大,只能算是一個市場營銷的噱頭,至于一加的新手機成像能力,大概多半還得靠自己或者母公司的相機團隊進行開發,除了LOGO以外,和哈蘇大概也就是三娘娘的六舅母那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
結語
智能手機的攝影能力進步神速,這是廠商自研算法和供應鏈成熟算法,配合高素質元器件的結果。
由于跨品類的緣故,手機相機聯名專業相機廠商在產品實際實力上的提升非常有限,且在研發過程中困難重重。
?
蔡司和徠卡對手機相機元器件的高水準要求,使得與它們聯名的手機相機均有不錯的表現,但是與沒有多少獨家技術、數碼影像技術的相機廠商合作則多半是一個噱頭。
我們消費者在評判此類聯名手機是否僅是一個噱頭時,電科技文中所提到的這些要素均是十分有用的參考手段。
盡管手機相機能力大多與行業元器件水準的提升有關,但是從各家手機廠商積極反撲線下的現狀來看,與知名度高的相機廠商聯名,還是會對提升消費者品牌認知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至于,這是否意味著你花幾千塊買個手機,就能實現好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相機成像效果。這事,聽聽就得了,你要都當真了,那相機賣給誰去呢?
電科技專注于TMT領域報道,青云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2021-12-16 電科技發布了 《羅永浩劃定重返科技界目標:AR/VR/MR,下一站元宇宙?》的文章
2021-11-17 電科技發布了 《愛奇藝2021Q3財報發布:總收入76億元 會員營收43億元》的文章
2021-11-05 電科技發布了 《將3A大作帶入大屏場景,樂播攜手天翼推出云游戲主機》的文章
2020-03-23 電科技獲得了沐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