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拼多多發布2020年財報,同時黃崢宣布卸任董事長,此事引發了拼多多股價連續兩天的大跌。3月19日我在視頻號做了一場主題為《社區團購和后黃崢時代的拼多多未來》的直播,邀請了兩位嘉賓連麥。?一位是拼多多億級賣家易聯電商創始人胡濤,他旗下的喔小寶連續三年在拼多多生鮮蛋類銷量排第一,去年8月作為第一批供貨商跟著多多買菜在全國開疆拓土,對拼多多有貼身的觀察和認知。另一位是電商行業知名分析師、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他曾在騰訊電商、京東工作,現在還擔任每日優鮮等電商獨角獸的顧問,對整個電商市場有宏觀的把握。多多買菜的模式、打法、優勢以及目前的競爭格局,面對美團這樣的對手,拼多多能贏嗎?拼多多用戶規模達到7.88億,超過了阿里巴巴,這是否意味著黃崢到了可以離開拼多多的時候?以下是經梳理的直播內容,全文約9500字 ,需要 12分鐘。
易聯電商創始人胡濤
盧愛芳:去年8月拼多多開始做多多買菜,你就開始跟他們合作。對于拼多多和美團這幾個巨頭做社區團購,業界還是爭議挺大的,能不能從你的親身經歷來聊聊對這塊業務的看法?胡濤:易聯電商的核心產品是海鴨蛋,在拼多多主站上連續三年是這個類目的全網銷量第一,我們有很好的供應鏈,溝通成本也比較低,所以受多多買菜邀請供貨。?多多買菜第一站是南昌。8 月 6 號進南昌的時候, 8 月 7 號就聯系我們,讓我們過去。說實話,那時候我沒看明白,就沒過去。到第二站武漢的時候,我才看懂。多多買菜的速度非常快,每到一個地方,3天建倉,一周就上線。武漢多多買菜上線才幾天日訂單量就突破 20 萬,我們同行的一個頭部商家在其中占了接近50%,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事件,我才明白這個市場不可估量,趕緊跟進去。?胡濤:拼多多的戰斗力,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因為武漢已經開倉,我是到第三站西安才開始合作的,大家一起布局,幾乎是同步的。以前我覺得我們電商人是很拼的,但看到拼多多的工作人員之后,我只能用一個詞“瘋狂”來形容。拼多多召集我們這些拼多多店鋪頭部供貨商一起開了一個類似招商會的小范圍探討會,提出三天之內必須確定倉庫,一個星期之后上線。當時我就覺得這事太不可思議了,你現在連倉的位置都沒找到。第二天我就明白了,這事很正常。?拼多多從總部來了幾路人馬,招商的、做倉儲的,地推的,到了西安之后基本上兩天之內就是一兩個小時的打盹。還有一點是它為什么能在三天之內對接到倉儲,因為前期做了大量的功課,拼多多算也是一個萬億級的平臺,擁有巨大的商家資源,他們提前做好了部署,三天找到倉庫,七天上線,在做足了功課的情況下是可以完成的。盧愛芳:從商家的角度來說,做多多買菜,跟主站相比,究竟有哪些好處,比如特殊的扶持政策??胡濤:現在你只要打開拼多多,在正中間位置就是多多買菜,這就是流量,同行做了你不可能不做。?在去年人民日報發文批評巨頭做社區團購之前,拼多多對多多買菜的扶持可以說是無底線、無節操。當時供貨價 1 塊錢的產品,它可以免費送。一般來講,我們商家的利潤大概控制在 5% -10% ,他們拿到之后 0 元免費送。?初期幾個大平臺真的是直接拼刺刀,拼得最厲害的幾個核心地方,每個平臺都有一個核心的根據地,多多買菜在南昌,興盛優選在湖南,橙心是成都,你補一元,我補兩元,你補兩元,我補三元,你補貼一個億,我就補貼兩個億,都是先搶占客戶。?平臺的態度已經給我們了,我們平臺虧錢,不能說你們商家還賺錢吧。那對我們來說,你平臺愿意賠錢,我商家就愿意和你平臺一起,先把市場做大,再來賺錢,我們大家是一致的。?低客單的就免費送,高客單的就補貼,有時候最高可以補貼到 20% -30%,一個 30 塊錢的產品,平臺可以補貼五塊到十塊,真的很恐怖。?胡濤:8月份底開始做,9 月份大概做了三四百萬銷售額,十月份就做到了六七百萬,每天都在增長。不好的一面是,商家在有些城市啟動的時候,前期一直虧錢,因為在體量小的時候,每天要及時地履約。社區團購的模式是每天晚上十一點上線,第二天十一點下線。十一點下線之前,我們必須把當天 24 小時銷售的訂單,按時按量地送達它的中心倉,他們再分發到每一個社區,第二天下午四點必須要到達消費者,對我們商家的配送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們的操作模式是在每一個城市中心倉的附近,找一個第三方的合作倉即云倉,來幫我們做履約。如果一個產品的銷量足夠,是能夠分攤配送費的,但有些市場剛剛起步,前期和競爭對手死扛的時候,體量還沒起來,配送費、搬運費一樣要花,虧錢就虧在這里。?我對拼多多是很看好的,前期打市場的時候,這叫戰略性的虧損,我們在每一個城市開城的前幾檔活動,基本上都在虧,但后來平臺給我們的體量,基本上能做到盈虧平衡。?截止今天,我統計了一下,整個多多買菜在全國開了81個倉,我跟著做了50個倉的時候就停了。?胡濤:在去年十二月份的時候,我們暫停了,當時有幾個因素:第一,我們當時整個公司的團隊,對接五十幾個倉,為了保證每一個倉的盈利,你如果是一個單品,算上配送、倉儲費,還有倉庫的送倉費,單個產品是背不住的,必須要擴品。?第二,當時團隊對接50多個倉,還要對接供應商、云倉,還有這么多的平臺采銷小二,團隊幾乎是滿負荷,有點扛不住。所以在九月十月份的時候,我招聘了系統開發人員,急迫地要解決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問題,在11月啟動了專門針對多多買菜的系統開發,從運營端到采購端,到倉儲端,云倉,再到我們整個財務和車輛管理,都想用系統管理起來。?還有一點,我們當時在每個省的主倉已經都建立起來了,第51個倉是新疆烏魯木齊,接下來的52、53直到今天的81,都是每個省的二倉、三倉,這什么意思?比如說,武漢是整個湖北的主倉,下面還有襄陽倉等,每個省有一個中心倉,我只要把這個位置保住,后續的第二、第三倉,銜接起來就很容易了,不必要那么趕。?所以我暫停開倉,停下來優化我們的供應鏈、系統還有團隊和組織架構,優化好后再擴。從十二月份到今年的三月份,我們都在優化。比如,我們是把貨供到平臺中心倉附近的第三方云倉,有些云倉的履約服務是不行的,在服務理念上跟我們不同頻,不能完成平臺的送貨要求和時限,這種必須要換掉,不然會影響我們跟平臺的供應關系。?盧愛芳:剛剛講到你們的供貨體系,多多買菜或者說社區團購,從商家的角度來說,它跟傳統的電商模式究竟有什么區別?胡濤:對于我們商家來講,在拼多多主站上,我們是一種 to c 的模式,我們開店,客戶買東西,我們直接通過快遞寄給客戶。?而在多多買菜上則是 to b 的,今天晚上11點上線的產品,明天晚上11點下線時從后臺看到你的銷量,根據這個銷量,在11點到1點之間,按時按量送達它的中心倉,末端的送到客戶的環節我們不用管了。?作為商家來說,我們是多了一個賽道。如果你是做生鮮的,在拼多多主站上做得很好,但別人在多多買菜上賣,用戶一打開 APP 就能看到多多買菜,價格比你更低,而且在你的店里要兩天到達,在多多買菜下單第二天下午就能到,這一定會侵蝕我們原有店鋪的訂單。我們做多多買菜是擴展,不做,后面市場一定會被侵蝕,我們是有危機感的。?另外,我們之前跟客戶履約,現在跟平臺履約,一個城市,我們只需要向平臺的中心倉供貨,商家不用包裝,不要快遞,這效率一定是更高的。?盧愛芳:但對拼多多來說,它就變重了,黃崢在辭職信中也提到,拼多多過去是純輕資產打法,現在變重了。?胡濤:我個人認為,拼多多還是輕資產的打法。京東是自建倉儲,像在武漢建了亞洲一號,整個京東物流的體系花了巨大的資金,并且花了十年時間,真正地實現了,也成了它的核心競爭力。?但拼多多的每一個倉都是租賃。去年它只用了兩三個月時間,就在全國布局了 50 多個倉,而興盛優選布局了五年,才做了十來個倉。這種時效、這種快速地全國開疆拓土的要求,它也不可能重資產。它每到一個地方都采取租賃,倉儲租賃,設備也租賃,小部分自己買,包括辦公場所,我分享一下我的體會。?做電商這么多年,阿里的西溪園區,京東的總部和華中總部都經常去,經常參加他們的會議。但在拼多多,顛覆了我的很多認知。?2018年我們到拼多多總部開會的時候,我是第一次坐在地上開會。當時在拼多多總部的負一樓,他們租的一棟樓,有一些臺階,我們商家把隨身帶的報紙在地上一鋪,開會的人隨身帶一個投影,接個插線板就開始投,音箱用的就是廣場舞大媽用的便攜式音箱,參會的都是幾百人的商家,當時就顛覆了我對開會的認知。但是多多買菜開會的方式,再次顛覆我的認知。去年參加拼多多南京的一個招商會,當時我們約了上午九點在一個倉庫,可能小二特別忙,每個采銷人員都是高節奏的戰斗,還晚了幾分鐘到。他提了一個手提袋,拿了一個投影機,在倉庫隨便找一面白一點點的墻,拉一個工作臺把東西投上去。然后說:開會了,大家圍著。接近一百人,在倉庫的角落圍成一個圈。只有一兩個人在倉庫里找到一兩個凳子,整個會開了一兩個小時,有的人站不住了就蹲著。
拼多多的戰斗力就是這么瘋狂,雖然它已經是中國互聯網電商的頭部公司了,但做事就是這樣子,不講究什么排場,關鍵把事情做好,把需要傳遞的傳遞給商家,然后快捷高效地打。盧愛芳:除了戰斗力,跟美團、京東、橙心、興盛優選等相比,拼多多在社區團購上還有什么優勢?胡濤:一是流量優勢,這個大家都能理解。二是供應鏈的優勢。社區團購賣的是跟大家菜籃子相關的產品,拼多多在農產品方面已經建立了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另外拼多多在日用品方面,也絕對是老大。第三是資本的優勢。第四就是團隊戰斗力執行力的優勢。未來社區團購的第一,我個人覺得會在多多買菜和美團之間誕生。在流量和資本方面,兩家不相上下。美團一直在布局電商供應鏈,比如它一直在做團好貨,用時間的拉長來補供應鏈的短板。美團還有強大的地推優勢。第三可能是興盛優選或者阿里背后的十薈團。橙心我不看好,它跨界跨得太猛了,要流量沒流量,要供應鏈沒供應鏈,它的司機資源跟社區團購也沒什么關系,據我所知,最近橙心在部分城市放慢腳步了。而興盛去年一直是老大,再往后只能第三第四的位置。因為它是從一個很傳統的私企轉型過來的,依托芙蓉興盛便利店發展起來,前期在履約上比較強,可以快速占領市場,但它缺少流量、資本,而且因為它私企的背景,在一些區域的團隊有比較濃的家族色彩,在戰斗力上跟美團和拼多多差得不是一點點的問題。?為什么我看好阿里背后的十薈團,因為現在淘寶買菜是十薈團在履約,它收購十薈團之后就交給十薈團。淘寶這一波為什么動作慢,因為它的想法太多,體制太笨重,不靈活,它在社區團購上布局其實很深,投了興盛優選,也投了十薈團、大潤發,盒馬也在做,但他們還是投資的心態,同時投四五家,你們去賽跑。而拼多多自己做,全力以赴。一個是嘗試的心態,一個是全力以赴,結果是完全不同的。阿里為什么會這么做,因為如果它從淘寶 APP 上分流,這就會觸動它原有屬于自己的蛋糕。而拼多多不一樣,本身就要做增量。
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盧愛芳:但離開黃崢后,拼多多的未來會怎么樣。我們請電商行業的著名分析師、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來談談黃崢離任對拼多多會產生什么影響??
李成東:首先,不管是中國公司是美國公司,不管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企業,我們都認為 CEO 其實是一家公司的靈魂。黃崢本人還是拼多多最大的股東,現在 CEO 離開了,你能說對整個拼多多沒有影響,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股價馬上就有了反應,這兩天連續大跌,資本市場肯定覺得這不是個利好。
黃崢離開了,而且直接放棄了控制權。馬云離開也沒有放棄對阿里的控制,所以大家覺得馬云其實并沒有離開阿里。而且馬云的退出是一個很長周期的安排,前前后后三四年,每年可能都有一點點變化。相反,黃崢的變化就來得太快,太急了,在一個上升期的時候,你突然放棄,大家覺得很奇怪,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你黃崢要在這個時候選擇離開,在完全沒有必要的時候。盧愛芳:拼多多的年度用戶已經達到7.88億,超過了阿里,是不是黃崢認為拼多多已經進入一個比較平穩的狀態,可以放心離開了?李成東:用戶只是其中一個指標。從收入來講,拼多多大概五六百億收入,阿里大概 7000 億,還差 15 倍,差距還是非常大的;阿里一年有一兩千億的凈利,拼多多還是虧的,去年三個季度虧了大概 70 多個億;從訂單量來看,拼多多也還沒超過淘寶;從GMV來看更沒有,阿里大概七萬多億的交易額,拼多多現在是1.6萬億,差距還是非常大。?跟淘寶一直還在打,昨天還有新聞說淘寶要進微信生態。除了淘寶之外,還有抖音快手在做拼多多類似的業務。社區團購也剛剛開打,拼多多做了半年多時間,也沒有說穩定下來。?對拼多多來講,要做的事情還非常多,在這個時候,黃崢突然選擇退位,要去做研究,對投資人來說會覺得很奇怪。盧愛芳:你覺得黃崢離開對拼多多未來的發展會構成很不利的影響嗎?
李成東:當然會有。大家在看拼多多的時候,會看黃崢身上的光環,他很早跟段水平一起學習,跟巴菲特見面,朋友圈很牛逼,成長經歷很牛逼,但大家對陳磊不了解,就知道他是黃崢的校友,一起創業。但現在你黃崢不掌管整個公司了,我覺得資本市場賣掉拼多多股票也是正常。盧愛芳:當然高管團隊是投資人考量一個公司很重要的指標,拼多多目前的狀態是否已經形成了很穩定的戰略打法,陳磊只要去執行,還是仍然面臨著各種戰略的抉擇?李成東:它的戰略還是很清晰的,比如說做下沉市場,它的策略還是很堅定的。在業務指標上,比如用戶規模超過阿里,接下來目標是訂單量超過阿里,可能再接下來是交易額超過阿里,這些策略都是很清晰的,可能黃崢走了也不會受影響。但也沒有說只需要做執行,比如說社區團購,其實是去年新增的業務,因為如果你不做,可能被興盛優選抄了老底了。比如說自營,之前拼多多不太碰自營,但現在也在做。李成東:現在電商行業高手如云,美團進場了,字節跳動發力電商,還有快手,整個格局變得更加不穩定了。?2020 年電商行業肯定是有一些變化,抖音、美團都進去了,但其實它們也是剛剛入場,還沒有到發力階段,今年才剛剛開打。以前都是一些獨角獸,但不經打,一下就被打死了,因為你大概只能融幾個億美金,十幾億美金,但現在這些巨頭公司兜里都有上千億的資金,沒有人愿意認輸,今年肯定會打得更激烈。這個時候創始人離開公司了,肯定不是一個好消息。?盧愛芳:今年電商領域的確多了很多強敵,抖音、快手,甚至還有視頻號。前面老胡認為,在社區團購上面,拼多多和美團是站穩了第一陣營,你認為呢?李成東:也沒有吧,的確拼多多升得很快,美團更強一點。從日訂單量來講,千萬級應該有四家,拼多多、美團,興盛優選和橙心,當然從后勁來講,可能拼多多、美團的實力會強一點點。京東起來得也很快,阿里也在發力,還是有變化,沒有人會愿意放棄這個市場,興盛優選聽說也在融資,要融十幾億美金。?至少完全沒有到黃崢說我可以休息下來,根本沒有到這個階段,還在打。?盧愛芳:過去幾年,我只要打開一些長尾的APP,比如墨跡天氣、下廚房,基本都是拼多多的廣告。拼多多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阿里,接下來的戰略重點會不會轉移?比如從用戶增長轉移到營收增長?李成東:這是一個誤解。阿里早就有7億多的用戶,但每年還是拿幾百億出來投廣告。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就是用戶停留時長,你不做廣告,用戶就跑到其它平臺去了。比如雙11、618之后還是要做大量站外的廣告投放,做一些用戶拉回的動作。用戶搶奪一直在,因為中國用戶對電商平臺沒有很強的忠誠度。原來有一種說法就是,阿里是流量黑洞,用戶來了就成了阿里的用戶,大家都是給阿里去教育市場的。但現在阿里發現,用戶也不一定就在淘寶、天貓買東西,沒有一點電商基礎的抖音、快手一下子也能一年做幾千億規模。當年百度騰訊做電商做了這么多年,怎么也做不起來,居然抖音快手這么快就做起來了,大量用戶其實是沒有忠誠度的。?所以對于拼多多來講,用戶的戰爭一直在打,7.88億,九個億也好,就是個數字,用戶不是你的用戶,今天在你這里買,過兩天就不在你這里買了,你的數字可能往下掉。盧愛芳:如果說用戶沒有忠誠度,那對于電商來說,今年競爭的核心是什么?對于拼多多來說,經過這么多年發展,在哪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護河城??李成東:沒有。拼多多本身是用戶端創新比較強,用戶增長比較快。然后是獲客成本比較低,通過拼團裂變的創新模式發展起來,比別的平臺流量成本會低一點,所以大量淘系商家跑到拼多多來交易,但用戶是沒有忠誠度的。我現在看大部分平臺都大同小異,反倒是大家不看好的京東可能有些護城河,因為京東的物流和供應鏈,用戶體驗層面會好很多,它自己做采銷,對于一些中產人群,會主動選擇在京東購買。?而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其實影響不大。百億補貼的交易規模也就只有幾百億,補貼蘋果手機等并沒有動搖京東的地位,因為還有大量的用戶愿意選擇京東這種可確定的服務。相反,做平臺模式的其實每家都差不多。?盧愛芳:你這么看好京東,但是京東給人的想象空間是最小的。?李成東:沒有說看好京東,大家都很難。京東花了一兩千億資金,其實只是保住了一部分業務不太容易被抖音快手的直播模式快速侵蝕。?我要強調一點,連阿里這種公司都沒有護城河。當年我們說,阿里的護城河特別高,它有菜鳥物流體系、千人千面的算法能力特別強、有云計算、有阿里生態、跟商家關系特別強。每個人都會羅列出一大堆的東西,說阿里的護城河特別高,但現在發現它沒有護城河,一下子被打垮掉了,我們認為很高的阿里都沒有護城河,那你想想拼多多有很強的護城河嗎?連京東自己也不敢說自己有特別高的護城河。?盧愛芳:如此看來,拼多多的對手已經不是阿里了,而是抖音快手,可以這樣理解嗎?李成東:對,還有社區團購。為什么要做社區團購,不就是因為興盛優選要抄它的老底嗎?賣生鮮農產品的,履約成本很高,比如九塊九包郵的水果,履約費用要 6 塊錢,配送費和包裝費是最貴的,但如果社區團購,履約成本大概是一塊錢。相對于互聯網模式來講,社區團購的效率會更高一些。對于拼多多來說,它也必須要做一些變革。盧愛芳:老胡,剛才成東認為拼多多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強,也沒有形成什么護城河。那在社區團購這條賽道,拼多多有護城河嗎??胡濤:我個人覺得不能說拼多多在社區團購上有護城河,但是結合它原本的平臺店鋪,再加上社區團購,它是綜合線上線下 to c to b ,這樣整體的抱團才有護城河。就像京東,如果只是一個單純的平臺,沒有布局深耕十年的京東物流,它現在也很被動。?盧愛芳:對于拼多多來說,你們覺得它未來的增長點是什么?如果沒有多多買菜,拼多多應該可以開始做盈利了吧。?李成東:電商的增長就兩個邏輯,一是擴用戶,但用戶增長基本到頭了,中國14億人,頂多到10億吧,再往上報,大家也不信了。第二就是靠擴品類,原來賣20塊的產品,現在賣200塊的產品,這方面空間可能會多一點點。拼多多現在用戶的年消費額是2000 塊錢,京東大概是 4000 塊,阿里會高一些,大概接近 9 千多。?你要擴品,要吸引更多的品牌過來,賣汽車賣房子,原來阿里做的事情又再做一遍。但同時它還面臨一個問題,要保住它的基礎。阿里為什么難,因為淘寶被你挖了墻角,現在拼多多也不想步淘寶的后塵。胡濤:拼多多往后面再提升,擴品類是必然的,因為現在拼多多的主戰場在生鮮、食品、農產品和日用百貨,未來肯定向京東的電器、阿里的服裝、包括書籍、大健康的藥品領域深耕。因為它不可能永遠做一個 3 塊 5 塊 9 塊包郵的產品,擴充品類,消費升級是必然的。?盧愛芳:但是這種擴品類會有空間嗎?其實業界一直有一個爭議就是,拼多多是做下沉市場的,如果要做五環內的用戶,有機會嗎?胡濤:百億補貼,還有去年的特斯拉等等,拼多多就是想改變用戶對拼多多只賣便宜東西的認知。除了營銷事件,拼多多也在招商更多品牌,改變很難,確實是一個漫長的路。今天拼多多走的路,其實就是2003年到2008年淘寶走的路。但它有作業可抄,我覺得這個改變并不難,但是需要花一點時間來改變大家的認知。李成東:我覺得實際效果一般,更多是公關層面。我自己也用拼多多,買什么水蕨菜山蕨菜竹筍,我從淘寶轉戰拼多多了。而且我也買 iphone ,我們公司年終抽獎買了好多臺,拼多多的補貼力度太大了,一臺補貼 500 到 800 塊,平均補貼力度達到了 10% 了。而且它的 PR 層面做得很高,我理解為它應該完全搶了京東的市場份額,但它的補貼都達到這個程度了,仍然沒有撼動京東在3C領域的江湖地位,這意味什么?其實說白了,用戶不買賬!只有類似我們這種很精明的人,對電商很了解的人,知道拼多多的確是在傻虧,而且知道它賣的是真貨,但更多用戶是不買的,或者說看一下你有沒有補貼,沒有就去京東了。拼多多為什么開始做自營,因為它發現,我貼這么多錢沒有建立起用戶對我的認知,沒有留存下來。?除了品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賣家電,你怎么個送法,根本送不了。阿里為什么在3C上打不過京東,它還投了日日順跟一堆物流公司,但還是不行,物流是一整套的東西,投入量非常大,其實營銷端補貼相對是比較容易的。胡濤:我2003年開始做淘寶,做天貓、做京東,所有的平臺,我覺得未來的電商應該是兩頭化,高端的產品上京東,生活居家買菜上拼多多,阿里以后就是依托它的金融和物流、大數據,更偏向服務型公司。李成東:這是一個去壟斷的過程。過去五年,2015 年到 2021 年,阿里在電商的市場份額從80%去年掉到60%,今年會有可能低于 50% 。這五年來阿里的交易額在上漲,但份額在下降,接下來交易額也可能下降。?有人說阿里云計算很強,但那是基于它的電商基礎,亞馬遜云很牛,也是因為它的電商越做越強。阿里為什么要打拼多多,因為淘寶基礎沒有了。?我覺得阿里可能這幾年還是要掙扎的,爭奪電商老大的地位,所以現在不能輕易下結論,畢竟阿里每年7000 億的營收規模。平臺之間都是一個博弈關系,PK的是流量規模、人才組織、技術能力、生態能力。打仗還需要錢,拼多多一年收入才幾百億,你有多少錢PK?阿里也不會束手就范。我們也不要太夸大抖音快手的能力,他們做服裝、食品,但為什么不做家電?因為直播更多是沖動消費型的,可能100 塊錢左右的商品可能比較適合,超過 100 塊錢、三五百塊以上的東西,基本上決策周期都會超過一周。?為什么京東比較穩,因為 3 C數碼家電就不太適合做直播。?胡濤:我覺得拼多多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它一直站在用戶利益的角度。李成東:的確阿里巴巴是 CFO 掌管公司,逍遙子是財務背景的,重視營收持續增長。正是因為他狠抓收入,把流量商業化了,商家根本沒法活了,所以才脫離淘寶去了拼多多,誰愿意做多平臺,不累嗎?因為淘寶流量貴了,沒錢賺了。拼多多一定是以用戶為中心嗎?從目前的算法規則和流量來講,肯定是的,包括對商家的要求、百億補貼,從商家的直接感受來說,是以用戶為中心。連用戶都吸引不了,其它就更瞎扯了,對吧。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要做規模,現在少賺一點。?但說實話,拼多多已經是上市公司了,不可能一直這樣。我估計你作為商家,廣告投放也越來越多了,肯定不可能全是免費流量,你肯定有 KPI,要做直播,有銷量的要求,你要有資源位,有活動,對不對?包括你講的百億補貼,全是拼多多自己掏的腰包嗎?不是呀,它要求商家補貼,只是商家補貼了,會給到一些額外的資源而已。其實說白了,大家都還在打,你作為后來者可以講什么以用戶為中心,但遲早有一天會變的。十年前阿里也說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什么用戶第一、商家第二、員工第三、股東第四,目前來看,都是以股東為第一。作為商家,我覺得趁平臺有紅利多賺點錢是對的,但也不要太幻想各個平臺有多么的友好,沒有的,抖音快手也都是一樣的。我覺得商業骨子里都是一樣的,尤其大到市值上幾千億美金,由不得你決定了,資本決定市場。本文來自“科技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