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民以食為天”...可想而知吃在中國人心中的重要性。
3月17日,食材供應鏈企業鍋圈食匯宣布獲得3億美元融資,約合人民幣20億元。這是鍋圈成立以來的第五次融資,也是金額最大的一筆。
據悉,鍋圈成立于2017年,從2019年8月拿到第一筆融資起,現已共計融資近30億元人民幣。
短短一年零七個月,融資30億元,這頻率,這金額,罕見吶!
一位行業資深人士判斷,本輪融資之后,鍋圈的整體估值將高達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0億元,成為妥妥的獨角獸公司!
吃乃人生大事,鍋圈發展如此之快,也不難理解。據統計,在2020年,已有超過14家食材供應鏈企業完成融資,這其中不乏DCM中國、IDG資本、經緯中國等知名投資機構。
看到這些,小編不禁感嘆吃貨的強大啊!

人生大事,離不開“衣食住行用”,談了吃,接下來我們再來關注下用。
芯片短缺危機仍在發酵,這不三星也中招了。
3月17日,據媒體報道,三星美國工廠已停產一個月,移動負責人稱今年或暫停NOTE系列。
據悉,三星電子位于美國德州奧斯汀的芯片制造工廠自上個月16日停產以來,至今停產時間已經達到一個月,且仍未復產,這也是該工廠生產線停產時間首次超過一個月,預計三星的損失將達到4000億韓元。有消息稱,這將導致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產量減少5%。
此外,三星還發出警告,稱半導體行業出現了嚴重的失衡,并表示芯片短缺可能在2021年導致該公司暫停推出新的Note系列智能手機。
全球IT行業供需失衡已是不爭的事實,有分析師稱,如果三星公開談論未來的產品,你就可以知道芯片緊縮的情況有多嚴重。

芯片危機的影響是世界范圍內的,中國也在其中。不僅如此,美國新政府針對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仍是延續前任政策,設置重重障礙。
最近,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政府對各種高科技產品中使用的半導體設備、藥品、電動汽車電池以及關鍵礦物質的美國供應鏈中的潛在弱點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
辛里奇基金會國際貿易專家史蒂芬.奧爾森刊文表示,拜登政府的供應鏈審查的目標之一就是降低美國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結合其以工人為核心的貿易政策,其結果可能是制定貿易政策和國內舉措,例如財政激勵措施和采購法規,鼓勵美國本土生產,并減少對大范圍供應鏈的依賴。
自由主義是二戰結束后美國政策的特征之一,但現在這種觀點卻飽受質疑。現在美國政府內逐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兩黨共識,那就是美國必須從根本上重新調整其貿易方式。
拜登也明確表示,他不會重回自由貿易的哲學懷抱當中,對于特朗普制定的全球關稅和雙邊關稅政策,拜登的處置措施是可能保留一部分。
現在拜登政府已經著手開展為期100天的供應鏈審查,這表明美國的貿易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的標志,相比于拜登任職副總統時的奧巴馬政府,由此產生的政策可能與他擊敗的特朗普政府更為相似。
對此,小編想說的是,“潘多拉的盒子”已被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打開,沒有那么快就合得上的。

您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公眾號(ID:ctoutiao),給您更多好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