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成都來說,2021年的春天,比往年來得早了一些。與春天同步而來的,還有一群熟悉的“客人”——紅嘴鷗。
近日,不少細心的居民在天府新區錦江河段發現了提前到來的紅嘴鷗,朱喙墨尾,白羽覆體,時而展翅翱空、齊聲引吭,時而掠過水面,紅爪撥浪。
這些“客人”對成都來說并不陌生,2018年“興隆湖現大量候鳥”的視頻走紅網絡后,幾乎每年都會有不同種類的候鳥“做客”天府新區。一次次“來訪”的背后,鳥兒和成都人民共同感受著天府新區——這片公園城市首提地的美好生活。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時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這既是對高質量推動天府新區建設的殷切希望,也是對成都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城市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重大要求。
“營城”,首先要“謀城”。堅持“一點一園一極一地”的戰略定位和重大要求為主線,近年來,天府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機遇,以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為契機,加快建設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十三五”期間,四川天府新區生產總值突破3500億元,位居全國19個國家級新區第五位,累計引進重大產業項目373個,落戶創新人才14.9萬人,經濟活躍度、區域標識度顯著提升。
數據一路飄紅,數年之間,天府新區完成了從“規劃起步”向“全面起勢”的蛻變。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勾勒出這片年輕的國家級新區,在高質量發展下,可以預知的未來城市模樣。
重塑城市形態“公園城市”首提地的探索實踐
春日的清晨,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劉毅像往常一樣,走出家門沿著湖邊道路來到辦公室。他工作的場所在興隆湖北岸湖畔,一街之隔即是天府新區的人才公寓。與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一起“落戶”天府新區的幾年時間,劉毅已經愛上了這里的生活。用他的話說,北邊是濕地,南邊是湖,還有商場,實現了每天走路上下班的人生理想。
理想的實現,源于一個理念——公園城市。
每一座偉大的城市,都是一個獨特的傳奇,而這個傳奇的腳本就是城市規劃。在大國崛起的“中國敘事”中,聚焦核心“以人為本”的城市藍圖,正是實現大城崛起“成都表達”的第一步。
2018年2月,公園城市理念在興隆湖畔“問世”,天府新區優良的生態本底似乎已經等待多時,摩拳擦掌為成都建設公園城市注入強大基因。
如何建?作為擔負國家戰略的重大平臺、治蜀興川的“百年大計”和成都大城崛起的重要支撐,天府新區從“公園城市”破題——堅持70.1%的藍綠空間,按照“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規劃理念,在城市建設中尋求保護和開發的平衡,找到人與自然的最大公約數。
這樣的解題思路從生態環境的變化便可看出。
“我們對山水林田湖進行了全面保護和修復,開展了包括水環境綜合治理、農田景觀再造、全域森林化在內的一系列專項工作,已經形成了‘一山、兩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的大美生態格局,這是我們建設公園城市最大的底氣。”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局)局長王科介紹,天府新區累計投資400億元實施17個重大生態項目,形成連片綠地濕地、河湖水體、城市森林5.1萬畝,打造生態綠道223公里。新增森林面積1.2萬畝,形成河湖水體1.3萬畝,藍綠交織、山水交融的生態本底全面鋪筑。
建設城市的終極目標是“聚焦人的感受”。按照500—800米的服務半徑,天府新區布局了118個“15分鐘公服圈”,建設了包括華西天府醫院、天府中學在內的300多處基礎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便捷的獨立綠道體系,將與老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社區服務、公共綠色空間串聯起來,營造出“與工作的人一起生活,與生活的人一起工作”的生活工作方式。
是總結,更是分享。去年10月24日舉行的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天府新區發布了兩項重要成果:全國首個《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這一研究成果是對公園城市理論的深化闡釋,是公園城市工作的度量標尺,也是公園城市推廣的框架基礎;《鹿溪智谷公園社區規劃建設——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實踐探索》,以鹿溪智谷社區建設實踐為小切口,對城市建設規劃設計范式提煉形成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
在公園城市建設新區標準方面,天府新區探索形成“1個發展范式、4個時代導向、3個實踐路徑、6個價值目標”的公園城市“1436”總體思路,“1組頂層規劃指引、5個維度、36項重點規劃”的公園城市規劃體系,首創“城市設計圖則+公園城市規劃圖則”雙重管控方式。
這些經驗總結,為理想的城市形態提供了一套“標準答案”:公園城市應該是什么樣的?公園城市的標準是什么?公園城市如何落地?公園城市如何建設?
如今,天府新區已建成麓湖、麓山、興隆湖3個國際化示范社區;鹿溪河生態區、天府公園、興隆湖、雁棲濕地、湖畔書店、景宴半島等網紅打卡地點和市民只有一個轉身的距離。生態價值正在向人文價值、經濟價值、生活價值轉化。
強化創新策源成都科學城的核心起步
春日午后,站在天府新區規劃廳向東遠望,曾經僅是一汪湖水碧波蕩漾的畫面,多了許多不同的色彩。
距興隆湖東南方向僅2公里之隔的桐子咀南街上,成都超算中心碩大的藍色立方體建筑格外醒目。作為我國西部首個國家級超級計算機中心,自去年10月底建成以來,最高運算速度可以達到10億億次/秒,由此進入全球超級計算機排名前十。成都超算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勤介紹,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為200多家用戶提供服務,累計完成了152萬個科研課題作業的計算,CPU計算利用率已達30%。
同樣引人注意的,還有相距不遠的一朵“白蓮”。新年伊始,天府新區獨角獸島項目啟動區——這片獨角獸企業“獸群”棲息地的首個單體建筑全面呈現。這一區域從一紙規劃起就備受關注,不僅源自宛若蓮花花瓣朵朵綻放的設計理念中透露出的“未來感”和“公園”氣息,更源于還未待登島,已經有商湯、云從、安謀中國等一大批“獸群”聞訊而來,未來,這里將成為匯聚全球獨角獸企業的新經濟高地。
優秀的城市從不缺乏創新的因子。今年成都市兩會期間,“創新”一詞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成都將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聚力協同創新,優化創新生態,強化創新資源集聚轉化功能,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創新應用場和開放創新示范區。
如何實現創新策源?鎖定視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一處——成都科學城。
去年6月的科技創新大會上,西部(成都)科學城首次登上歷史舞臺。如何布局建設?成都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出以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為引領,統籌推動“一核四區”聯動發展的戰略布局。“一核”就是位于天府新區的成都科學城。
近年來,成都科學城充分聚焦核能與核技術、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集中布局電磁驅動聚變大科學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交叉研究平臺10個、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基地14個、西南天然藥物與臨床轉化綜合研究平臺等科教基礎設施25個,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國家成都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目前已經初步構建起“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創新體系。
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產業支撐。天府新區以生態投入吸引高水平地產業投資,又以公園城市品牌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為例,截至目前,該研究院在天府新區已經孵化了13家創新企業,估值數十億元。“我們在天府新區有一個國家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這個項目全國只有55個。”在劉毅看來,興隆湖畔是讓人可以專心做研究的地方。虹吸效應下,越來越多的“劉毅”們落戶這里,截至目前,天府新區已成功引育高層次人才273人、頂尖團隊14支,累計吸引14萬余名“蓉漂”青年人才落戶。
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總會帶來新的考題。“十四五”時期,便是四川貫徹落實科技自立自強戰略要求,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關鍵時期。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集聚地和西部科學城的核心支撐極,天府新區將緊扣“兩區一城”高能級平臺和“一核四區”功能布局,遵循“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三級跳路徑,大力集聚以中科系為核心的“國家隊”,積極拓展校院地協同創新的“高校圈”,努力培育新經濟“獨角獸”,超前布局以超算中心為代表的科技“大裝置”,加快打造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統籌推進科技創新中心、中國西部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四位一體”的創新平臺建設。
服務國家戰略成渝“雙城記”下的新區攜手
2021年1月3日,元旦小長假還未結束,兩江新區現代服務業局副局長杜欣宇已經坐上了成都前往重慶的高鐵。在4個月前,杜欣宇還是另外一個身份——四川天府新區總部商務區黨工委委員、功能區建設處處長。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渝互派年輕干部掛職,2020年9月,川渝首批101名干部陸續到崗。杜欣宇是其中之一,被安排到重慶兩江新區掛職。
“不愿當過客,越忙越充實。”在很多場合,杜欣宇毫無保留地向重慶的干部分享成都市以及天府新區好的理念和做法。當好川渝兩地的協調員、服務員、信息員,在馬不停蹄的緊張工作中,杜欣宇以及其他互派干部已不知不覺融入兩江新區崗位。
開放,是為了更好地發展。2020年1月3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對于地處“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同為國家級新區的天府新區和兩江新區來說,這樣的國家戰略帶來了未來無限的可能。自此,新時代成渝“雙城記”的大幕拉開,兩大新區頻頻攜手,動得早、跑得快,以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為重點,開展多維度多層面的交流合作。兩地互派干部掛職交流,正是這組“江天一色”CP合力唱好“雙城記”、互促互進的重要措施之一。
謀定,更要行動。“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無疑是天府新區繼建設公園城市后,又一必須奮斗作答的時代課題,也是新區立足新時代把握新機遇的關鍵所在,必須系統謀劃推進開放合作的戰略布局,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形成要素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加速構筑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
時間倒回2020年2月28日,天府新區黨工委會同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召開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不到兩個月后的4月23日,雙方召開第二次聯席會議,確定《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門戶2020年十項重點任務》。
在兩次會議之間,兩江新區、天府新區分別成立了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辦公室。目前,該辦公室已實現月度視頻會議、情況月報等常態化工作對接模式,推動部門和街道密集互訪40余次。
一年間,兩個新區多次專題研究聯合對上爭取事項,并草擬《天府新區兩江新區聯合對上爭取清單》,共計對上爭取事項22條,形成深層級對接、高水平聯動、多主體參與的協同發展新格局,為兩地持續深化合作提供了強勁動能。
從上到下,從部門到街道,兩個新區合作步伐越來越快,合作路徑越來越廣。截至目前,兩個新區部門及街道之間簽訂合作協議15個,涉及金融、教育、港口、會展等領域。共同舉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服務峰會、首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論壇等高端論壇活動;2020年10月24日,兩江新區赴天府新區參加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共謀公園城市未來發展。
天府新區行政審批局還設立“兩江新區企業專窗”,并發出首張兩江新區執照,進一步推動兩地政務一體化發展平臺。
“開局之年,同時也是成渝合作一周年,我們將繼續協同兩江新區打造內陸開放門戶,以開放蓄勢發展、以發展賦能開放。”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天府新區也為下一步的開放合作制定了目標——力爭到2022年,以要素聚集為重點,加快形成內陸開放門戶基礎功能;到2025年,以功能集成為重點,基本建成內陸開放門戶;到2035年,以能級躍升為重點,成為西部全面立體開放核心樞紐。
提升開放能級協同大平臺的多維構建
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走進天府總部商務區,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西側,兩棟高樓分外醒目,這便是天府新區又一重要地標——天府國際商務中心。數日之前,全國首個高能級法律產業服務聚集區——天府中央法務區正式啟動運行。
提升開放能級,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而法治便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縱觀全球,高能級、國際化法律服務是世界級城市的重要功能。當前,天府總部商務區作為未來總部經濟的聚集區,正在著力打造世界級的“CBP(中央商務公園)”。對標倫敦金融城、紐約曼哈頓、新加坡濱海灣等世界級城市的法律服務聚集區,結合本土法律資源優勢,可以說,天府中央法務區的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必然。
按照規劃,天府中央法務區將聚焦商事、知識產權、金融、自貿、涉外等重點領域,突出訴訟事務綜合性、跨域性、智能性的服務理念,按照三級法院“共同入駐、一體運行”模式,打造以“非接觸式”為核心的“智慧訴訟服務”新模式。
提升開放能級,離不開協調發展,聯動周邊區域,不斷擴大輻射效應,至關重要。
協調發展,要敢于破界融合。同樣是在天府總部商務區,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正在加快推進建設。作為落實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支點,四川區域協同發展總部基地不僅是對外合作的平臺和形象展示的窗口,還是企業加速聚集、區域聯動發展的有效載體,更是成德眉資同城化和成都南拓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以此為“樞紐”,天府新區創新探索“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產品+市場”的合作機制,先后3次聯合省內市(州)和重慶兩江新區在總部商務區舉辦招商活動,共享招商平臺和招商資源。
截至目前,天府新區與廣元、內江、瀘州、自貢、南充、雅安、廣安等9市簽署共建總部基地合作協議,推動新區發展由“做強極化效應”向“擴大輻射效應”躍升。
此外,天府新區還參與成都都市圈建設系列規劃編制,加快《成眉高新技術帶產業規劃》編制,推動組建成眉創新經濟發展帶聯盟,收集報送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共215個項目,涉及總投資9319億元。全力保障省同城辦組建入駐。
提升開放能級,離不開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而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關鍵在開放平臺的多維構建。
秦皇湖畔,黑色國風感包圍的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和銀色科幻感十足的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深情對視。很快,具備國家主場外交承載力的天府國際會議中心即將竣工運營。未來,它將與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共同組成我國中西部最大的會議會展綜合體。以此為基礎,天府新區立足夯實會展“第四城”功能支撐,進一步放大國際會展博覽的窗口效應和乘數效應。
2020年的“雙11”購物節,是天府新區保稅物流中心正式投運后,迎來的首次大考,項目日交易單量從500單增至1500單,漲幅300%。天府新區保稅物流中心項目作為成都市距離主城區最近的保稅物流中心項目,未來將打造成集中展現對外開放成果縮影和跨境商貿產業示范基地,推動天府新區對外開放能級提升。
誕生于新時代,成長于新時代。進入新發展階段,天府新區需要以更高視野規劃設計、以更高標準集聚資源、以更高站位服務大局、以更高成績輻射引領。
行百里路半九十。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天府新區向未來提出了更加遠大的目標:努力為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生態文明新范式,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勇開拓、砥礪前行!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首席記者 鐘文 記者 曹凘源
攝影 李冬 部分圖由天府新區提供
編輯 凌晨
校對 王映丹
審核 張婷婷 李影 莊偉偉
監制 吳東偉
本篇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 成都日報錦觀
2020-08-31 IT小喇叭發布了 《一汽-大眾推進數字化戰略轉型創新載體建設 摩斯召開第一次董事會》的文章
2020-08-28 IT小喇叭發布了 《“城市大腦”在高速領域優勢明顯,阿里云實現突發事件秒級處理》的文章
2020-08-28 IT小喇叭發布了 《阿里云城市大腦落地四川 平均擁堵率已下降15%》的文章
2020-07-20 IT小喇叭發布了 《2020年都江堰市精品旅游線路大賽頒獎儀式暨線路發布會隆重召開》的文章
2020-04-17 IT小喇叭發布了 《覆蓋24省200多城市 阿里云支持“健康碼”全國快速落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