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明晰野望
這件事在當年引發軒然大波,也對王蓉的事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更深的影響在于,整容這一產業徹底的被抬上了明面。
不過,明星們對整容諱莫如深,凡是遇到整容問題緘口不言。2015年,飽受整形輿論折磨的Angelababy,為了“還自己一個清白”,不惜去醫院進行面部鑒定,力證自己沒整容。
但隨著互聯網+顏值經濟的逐漸興起,以及“網紅效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明星網紅已經不避諱公開承認做過醫美,閆妮大方承認自己會打一些美容針。
選秀節目《青春有你2》中,選手趙小棠在被問及如何變美時,曾直言不諱表示“現在都微調啊,打針啊”。
從明星到素人,醫美已逐漸成為一種全民風潮,很多人的過年變美三件套,已從曾經的美甲染發種睫毛,變成了現在的水光針肉毒素玻尿酸。
而消費者對醫美的火爆需求,不僅讓民營醫美機構成為行業主力軍,也讓新氧、更美、悅美等互聯網醫美平臺迅速崛起,推動了醫美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
在二級市場上,這種表現更加明顯。2020年下半年以來,醫美板塊異軍突起,其中去年剛上市,主打玻尿酸產品的愛美客,股價一度飆升至1331元,變身A股市場唯三的過千股,股民們也打趣其為“醫美界的茅臺”。
但2021年2月中旬后,男人的茅臺不香了,女人的醫美也遭遇困境,相關上市公司股價“跌跌不休”,愛美客更是距離股價最高點已經下跌了41%,近乎腰斬。
那么醫美板塊的下跌,究竟是因為機構抱團的瓦解,還是泡沫破滅導致的真實價值回歸?
在2020年下半年,A股市場對大消費概念、核心資產類公司,大資金“抱團”式炒作。其中,處于醫美產業鏈的上游企業,如原料、針劑、設備廠商們,因超高的利潤率,深受資本青睞。
以玻尿酸起家,被稱為玻尿酸之王的愛美客來說,其生產一只售價上千的玻尿酸產品,其成本可能僅為二十元,有著近92.63%的毛利率,這也直接讓資本把其從發行價的118.27元,僅在四個半月后就推到了1331.02元,漲幅超過1100%,市值狂飆至近1600億元,成為繼茅臺、石頭科技之外的第三只股價超1000的股票,瘋狂程度可見一斑。
“醫美界的茅臺” 愛美客雖與茅臺一樣,都有著超高的毛利率,但其滾動市盈率卻遠遠超過了茅臺。
從愛美客和茅臺的營收數據就可以發現,愛美客的估值高得離譜。據推算,2020年茅臺集團的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達到了1140.41億元和543.72億元。對應來看,目前貴州茅臺市值(截至2021年3月5日)2.6萬億元,滾動市盈率(TTM)57倍。也就是說千億規模營收、五百多億規模凈利,支撐著近3萬億的茅臺市值。
再看愛美客,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總營收僅7.09億元,凈利潤4.4億元。對應當前的公司總市值(截至2021年3月5日)948億元,滾動市盈率則高達215倍,這比茅臺彪悍得太多了,要知道市盈率越高,則代表風險越大。
無獨有偶,在A股市場中,與愛美客最為接近的兩家公司是華熙生物和昊海生科,三家公司同屬醫美行業上游廠商,均是市場玻尿酸相關產品的主流供應商。
被資本熱炒的愛美客、華熙生物雖然市值都近千億,但是市場規模距離千億甚遠。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8年我國醫美透明質酸終端產品市場規模為37億元,預計在2021年超50億元。
不僅是玻尿酸市場,從整個醫美行業來看,其市場規模在2019年才達到1769億元。而這,卻支撐起了多家千億估值的企業。可見,這些醫美企業估值高的離譜,堪稱魔幻。
除了市場規模之外,從產品本身來說,玻尿酸產品不具有品牌唯一性,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會更加注重價格,因此一旦入局者增多,現在的玻尿酸企業能不能維持現在的高利潤率就兩說了。
其實,在這次醫美上游企業被爆炒之前,早在2015年~2017年間,中國醫美市場就因每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42.23%,迎來一波熱潮,吸引了大量資本布局。
不過,當時的火爆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下游。醫美產業鏈包含上中下游,上游是藥品、器械及耗材供應商,中游是醫美服務機構,參與者眾多,包括公立醫院整形美容科、大型連鎖醫院、中小型民營整形醫院、小型私人診所等,下游是消費者和獲客平臺,如線上搜索類平臺、線上垂直類醫美平臺以及線下美容院等導流機構。
僅2015年,醫美行業迎來249起投資,較2008年增長超過15倍,投資金額增長近10倍。跑步入場的,既有紅杉資本、經緯、IDG等財務投資者,也有恒大、蘇寧、朗姿股份等產業資本布局醫療機構,已在新三板上市的華韓整形、麗都整形等機構也在大舉擴張機構數量。
然而,隨著眾多資本的入局,醫美江湖反而掀起了一波“惡性價格戰”。沒有穩定客群,也缺乏差異化的定位,新進玩家大多走回了“以超低價招徠客人、生造概念”的老路上,比如“99元做一項面部手術還送韓國進口面膜”。
盡管低價為醫美行業帶來了更多的客源,使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在2017年躍升到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但也將全行業拖入了盈利困境,一多半的醫美機構不掙錢,同時也讓行業更亂。例如超低價手術的主刀團隊很有可能是速成的,使用的材料和藥品也可能不是在正規渠道采購的。
在大量醫療美容行業維權事件出現后,國家也開始逐漸出臺各類政策,加大行業監管,規范各類行為。
2017年6月底,針對非法醫療美容亂象,原國家衛計委等7部門重拳出擊,印發《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方案》,打擊非法“微整形”等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消費者權益。這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整治非法整形”的行動。
在市場的自然淘汰和國家的監管整治下,洗牌勢在必行。 2017年以后,注銷的醫美企業多了起來,并且在2018年3月開始激增,注銷企業的數量是2年前的3.8倍。
原本以為,醫美行業會因此走入低谷期,沒想到3年后的現在,卻再次火爆起來,更直接帶動了相關企業的股價成倍暴漲。
不過,這次的火爆,卻不及3年前的資本入場來的真實。畢竟當時資本入局是謀求與企業共同發展,而這次暴漲之后,機構投資者們獲利出逃,醫美企業股價紛紛大跌,可謂是“來得快,去的也快”。
對于經歷了二次火爆的醫美板塊,市場研究機構們認為:未來5-10年將是醫美賽道發展的黃金時期,對醫美行業未來的景氣度持看好態度。
畢竟,隨著消費者的接受度提高,醫美不再是女人的專屬,連男人都開始做醫美了。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的《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也顯示,中國男性醫美消費者目前占比為11.12%,且消費金額不低,平均客單價為7025元,是女性的2.75倍。
誰都不會否認醫美市場的繁榮,但隱藏在繁榮下面的冰山我們也不能視而不見。
整體醫美市場增速在下降是事實。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沙利文數據,2020年中國醫美服務行業增長規模僅為5.7%,而2015年至2019年中國醫美服務行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5%。
原因在于,一是醫美市場過于集中,過于注重存量市場的開發,忽視了下沉市場。
據《 2020 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相較于一、二線城市中部分相對成熟的醫美市場的激烈競爭,在部分一、二線城市中的新興醫美市場,乃至三線及以下的更多下沉市場中,則有著更多的市場空白。
照理說,市場空白越大,越是布局的好時機,但是對于醫美機構來說,卻并非如此。目前,醫美行業上游和終端賺錢能力區別極大。比如,上游企業愛美客2020年的綜合毛利率為92.63%,凈利潤為61%。
醫美的終端企業掙的卻是“辛苦錢”,如上市美容機構瑞麗醫美披露其2019年毛利率為52%,凈利潤僅有13%。在2020年,行業top的瑞麗醫美和醫美國際,盈利情況直接為虧損,龍頭都是如此,何況其他醫療機構。據了解,有近9成醫美終端機構都處于虧損狀態。
二是醫美行業的利潤大頭(上游企業)的賺錢能力在逐漸下降。
例如,上文提到的昊海生科和華熙生物(愛美客僅公布了2020年報),它們2020年業績快報都不理想。其中,昊海生科2020年營業收入為13.32億,同比下滑16.95%,歸母扣非凈利潤為2.06億,同比下滑42.22%;華熙生物2020年營業收入為26.3億,同比增長39.61%,歸母扣非凈利潤為5.7億,同比增長僅有0.47%,即增收不增利。
三是,醫美市場這款巨大的蛋糕,自然不斷吸引新玩家入局,競爭加劇,也就意味著為了搶奪用戶,價格戰不可避免,這個勢必會影響到行業的利潤率面臨承壓。
不過,增速的放緩、利潤的降低并不是醫美行業最關鍵問題,層出不窮的醫美亂象才是威脅醫美行業發展的“毒藥”。
主要是黑醫療機構、黑醫生屢禁不止。前段時間,女演員高溜整容失敗鼻尖壞死事件引發廣發關注,失敗原因很大程度在于這家醫美整形醫院并不是具備該項目資質的機構。
高溜并非各例,隨便翻翻社會新聞,一樁樁醫美失敗的事故比比皆是:“世彩”額部填充,頭發禿了一塊、打瘦臉針后嘴歪了,“奧拉克”認為不一定是他們的問題、注射玻尿酸后栓塞,半邊臉發黑發麻等。
據人民網報道,研究機構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合法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僅占行業12%,“黑機構”數量超8萬;合法合規醫師僅占24%,非法從業者多達10萬,平均每年因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大約有10萬人,非法針劑占比66.7%,也就是1支正品針劑背后伴隨著至少2支非法針劑的流通,藥劑贗品數量高于正品數量。
同任何行業的發展一樣,醫美行業的發展之路道阻且長,畢竟不動刀的注射型美容或許只是用戶動刀整容的前兆,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如果行業亂象還不解決,這些潛藏的危險對于正處在野蠻生長的醫美行業可不是什么好事。(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