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21年2月
企業文化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如企業哲學來得更加內核化、更有針對性、更具引領力。
“文化是哲學的表象, 不是機理。”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說,“企業是一個商業組織,不是宗教組織,但是一樣有指導企業的準則,有形而上的思想來指導形而下的實踐,我們選擇用‘企業哲學’,代替‘企業文化’的叫法。”
一家公司的企業哲學通常和創始人的人生思考密不可分。季琦的多次創業和不停折騰,其實是探索各種可能性,讓生命之花盡情綻放的一次又一次努力。
當然,自己的生命之花,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更不能傷害他人來滿足自己的私欲。不僅如此,還要在生命這個過程中為世界帶來一些好的東西,讓世界因每個生命而美好。
這便是季琦的人生哲學,同時也孕育了華住的企業哲學。創辦華住的季琦,其主要目的已經不是追逐財富,而是希望能夠做點不一樣的事情,做點讓自己覺得有挑戰、有激情、有意義的事情。
如今的華住已經由短短15年的成長一度追上了歐美酒店50年的發展速度和規模,背后離不開創業精神和初心的堅守,這是一家企業是否能夠長久發展的內核和靈魂。
華住的企業管理哲學是如何由上而下、始終如一地貫徹執行的?這里面有哪些不尋常的管理哲學?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及團隊深入研究、華住官方授權《未盡之美》深度復盤華住15年。
2020 年 9 月 22 日凌晨 1 點,晚點的飛機終于落地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我放心了:今天早上 9 點可以去看季琦(華住酒店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敲鑼了。敲鑼即上市。
這是季琦創業生涯中的第四次上市。華住酒店集團從納斯達克回到香港,二次上市。
1999 年,季琦和梁建章、沈南鵬、范敏聯合創立了攜程,2003 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2 年,季琦作為創始人之一和首任 CEO,代表攜程用 500 萬元啟動資金創辦如家,如家 2006 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2005 年,季琦創立漢庭,2010 年漢庭在納斯達克上市,2012 年漢庭改名華住。
三家納斯達克公司,四次上市,連續創業者季琦給這個時代交上了他的答卷。
敲鑼的地址是上海市閔行區吳中路 699 號全季酒店一層中庭。9 點半港交所正式開始交易。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后,企業在海外上市的常見場景。
但季琦本人并沒有敲鑼,而且看起來波瀾不驚,并沒有特別興奮。他說:“其實我的三次創業都不容易,攜程遇上了互聯網泡沫崩潰,如家遇上了‘非典’,華住遇上了金融危機,今年的疫情更是一場考驗。我們能走過來,是因為我們始終能看到美好的東西,看到光明,相信好的東西,相信價值創造。”
9 月 22 日晚,季琦在朋友圈了發了一段話:
“人要做對世界、對自己的一生有價值的事情。我希望每個人、每個公司、每個單元時刻保持正念,保持美好。問問自己,為世界創造了什么?帶來了什么?不是遺憾,不是怨恨,而是美好向上的力量!當碰到困難與烏云的時候,只要飛得夠高,就不會被烏云蔽目,因為沒有烏云能遮擋太陽。所以,我們心中要有陽光,有正念,只要內心正直、取法乎上,愿意創造價值、成就美好,我們就會無所畏懼!”
創辦漢庭的時候,季琦說,他不會再創辦第四家、第五家企業, 這將是他“一輩子的事業”。
山河遼闊,萬里初心。唯有熱愛,不負韶華。
喬布斯說過:“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如果你還沒能找到讓自己熱愛的事業,繼續尋找,不要放棄。跟隨自己的心,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的。”
當強烈的熱愛,與一個人內在生命的本能發生碰撞的時候,他就會擁有超越現狀的無窮力量,綻放生命中的未盡之美。
在這個意義上,到底是季琦成就了華住,還是華住成就了季琦,已然不再重要。
一如我們很難分清,沒有了喬布斯的蘋果,或者沒有了蘋果的喬布斯,還能不能成為傳奇。
季琦出身貧寒農家,身上有強烈的奮爭精神,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是 IT 男,“技術”和“系統”是他在運營管理企業時的信仰。但他最吸引我的,是濃厚的“人文精神”和對商業文明的不斷求索。
季琦對企業的理解,不是簡單的“賺錢”,他覺得企業應該和宗教、藝術一樣,服務于人,讓人快樂,讓生活美好。
季琦出生于江蘇南通如東縣,家里幾代都是農民,小時候生活很苦,住的房子很差,外面下雨時家里也下。冬天睡不暖和,薄薄的被子上要再壓很多衣服保暖。父母經常吵架,也讓他覺得沒什么家的感覺。他曾說:“因為痛苦的童年,我在自己做酒店后,就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不在家里的人能有家的感覺,這個家是安全的、可靠的。”
季琦的經歷孕育了他的人生哲學,又演變成華住的企業哲學,即求真(探求真理)、至善(謹行善業,認認真真做好的事、對的事)、盡美(追求極致,永遠創新)。
在我認識的企業家中,季琦是比較少見的從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出發,然后去做企業的人。
他在大學讀書時就仔仔細細想過:“我生也有涯,在有限的生命里,我們應該如何將有限的時光花在那些值得做的事情上?”
季琦早前在自己撰文中寫到:假設生命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有來生,一種是沒有。這個理科生是這樣分析的:
“假如有來生,不管是按照佛教的因果報應,還是量子力學的量子糾纏,我們都應該揚善避惡,不要去傷害他人、他物,那些算計和虛榮都是虛妄,毫無價值和必要。
“假如沒有來生,只有這一輩子。更應該趨善避惡,不作惡,不蹉跎,順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將自己僅有的時間花在那些值得花的地方,將自己的時間、智慧、物質跟身邊有緣、相愛的人分享、共度。”
無論有無來生,最后的結論都是“我生也有涯,而美好無涯”“人的一生應該‘真實、善良、美好’”。
很多年前,季琦拜訪過無印良品社長金井政明。季琦的夢想,是做一個適合中國中產階層的酒店,這和無印良品的審美及趣味很像。但出乎預料,無印良品不打算開太多酒店,季琦當即覺得興味索然。
“當一個商業能觸達更多人時,你的內心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完全可以做一個特別豪華的酒店,但有什么意義呢?如果我們能影響整個人類的文明進程,影響旅行中的文明,那才是重要的。”
約瑟夫·熊彼特說,所謂經濟發展,并非在于為女王提供更多絲襪,而是在于使絲襪的價格低到工廠女工都能購得。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說,所謂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 , 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
季琦有同樣的抱負。他認為,商業機構就應該做這樣的事,用市場化、普惠化和有品質的商業力量,改變更多人的生活,進而助益文明的進程。
作為一個產品主義者的季琦高度重視品質和顧客體驗。漢庭創立之初,就在細節上進行了很多創新,如床頭多設置一個寬帶接入口和 3.5 米超長網線,讓住客冬天可以窩在被子里使用筆記本電腦;設計一面是蕎麥、一面是海綿的雙面枕,減輕商務人士的頸椎壓力; 推出“零秒退房”和房卡、會員卡、門禁卡“三卡合一”的一卡通,讓住客輕松方便;雖然是經濟型酒店,也給馬桶加上電熱墊圈和自動清洗設備,采用屏幕更大的電視,帶給住客多一分驚喜。這種“做得好一點、不同一點”的氣質延續到了漢庭之后的每一個品牌之中。
除了人文色彩之外,華住的另外一個特征就是用技術提升價值。
季琦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本科和碩士時是狂熱的技術發燒友。現在華住所有的管理軟件都是自己開發的,如會員、供應鏈、IT、云服務、品牌、市場、金融、投資顧問、品質控制、產品、培訓、經營管理等等。
以華住的忠誠度計劃“華住會”為例,通過從一開始就建立獎勵積分等計劃,持續培育,目前每 10 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華住會的會員,大部分還是付費的。這些會員貢獻了 76% 的間夜量,也極大抵御了 OTA(在線旅游)的沖擊。
華住的自助入住、自助選房、華小二前臺、送物機器人等,看上去不那么起眼,但加在一起大約可以為每家門店節省 1.6 人,6 000家店一年就可以節省人工成本 6 億元。
華住開發的收益管理系統目前可以做到 58% 的酒店客房定價由系統自動做出,根據酒店周圍 3 公里的大數據將價格精細調整,實現最優。
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以至在一些國際投資者眼中,華住并非一家傳統酒店公司,而是一家酒店業的創新型技術公司。
用季琦自己的話,華住的關鍵創新在于用三種復合材料打造一個未來型的酒店集團,這三種材料分別是品牌、流量和技術,分別對應華住的三個關鍵戰略——線下大王、會員主導、全流程數字化,也代表華住所強調的三種關鍵能力——產品力、回報力、創新力。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在《午夜的沉默》中說過:“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在聯系,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繼續下去,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
季琦非常喜歡這段話。在一篇題為《生命的兩個假設》的文章里,季琦有過類似思考:“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天或者三個月,又假如還要活上 150 年,你會分別怎樣決定自己的人生?”
他自己接下來回答道:“三天或三個月的假設告訴我們,一生中哪些事情是應該去做的;150 年的假設告訴我們,一生中哪些事情是不應該去做的。”
季琦說,他最近正在重讀《中國哲學史》和《西方哲學史》,“只有把自己放入一個更大的時空中,才能看到當下生活里所沒有的大美”。
最近和最遠,最長和最短,最大和最小,最細節和最宏觀,就這樣矛盾又和諧地集中在季琦身上。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有這么一句名言:“一個人能同時保有全然相反的兩種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志。”
這就是季琦,AB 血型、天秤座。這就是華住,腳踏大地,仰望星空。
一個追求未盡之美的企業家,創辦了一家追求未盡之美的企業。
有一次,季琦和雅高創始人之一保羅·杜布呂在北京后海的一家咖啡館里聊人生。
保羅·杜布呂(左)和杰拉德·貝里松(右)跟季琦交談的場景
季琦問他:“你一生如此輝煌,有什么遺憾的地方嗎?”
曾經是法國參議員,還擔任過楓丹白露市市長的保羅·杜布呂回答說:“一是在從政上花的時間太多,二是家庭上有些遺憾。”
季琦心下默然。他想,假如我也是一個 70 多歲的老頭,坐在北海邊,有位后生問我同樣的問題,我也這么回答,那我這一生挺悲哀的。
保羅·杜布呂的回答,宛如當頭棒喝。季琦決定以前輩為鑒,努力做得更好。
“現在,我的人生目標非常清晰。”季琦說,“第一,要和伙伴們一起,把華住做成全球最大也最好的酒店集團,實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快樂地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的理想;第二,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不以物喜,不為名累。”
季琦說,這才是自己創業最有收獲、最有價值的地方——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在向善,而且變得單純和簡單。
華住15 年,走過了歐美酒店集團用50 年乃至更長時間走過的路。這里的奧秘是什么?我曾經請幾位華住人給我“一句話答案”。
華住中國 CEO 金輝說,奧秘是敢闖敢干、迭代改進的創業者文化。“華住是民企,我們捕捉到百分之五六十的市場信號時就開始行動了。”
華住集團首席產品官周光明說,奧秘是中國文化和東方美學的復興。“華住希望表達的美,并非是擺放在博物館中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而是讓絕大多數人感受到舒適與溫暖,并恰到好處地融入東方美學氣質。”
華住集團首席信息官劉欣欣說,奧秘是技術。“技術能把過去需要 5 年完成的工作縮短到一兩年完成。”
季琦本人則說,是這個時代和中國市場帶來的機遇,加上向善而行的堅持。
善并不是高大上的價值,而是很普通的常識。
季琦說:“找到意義,找到真理,才能讓我們分辨善惡,此所謂‘至善’。在華住,不作惡是底線。
不能為了多開店,忽悠加盟商;不能為了省錢,使用有污染、對環境有害的材料;不能為了一己之私, 損害合作伙伴的利益。華住對善的理解包括住客熱愛、員工美好、加盟商發財、社區和諧等等,不僅不作惡,而是行善業而得昌盛(Do well by doing good)。真和善的自然結果,就是創造美好。”
15 載光陰,風雨兼程;任山河遠闊,蓄勢再發。
一部華住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服務業現代化的進化史、創新史。華住,是服務業的“中國創造”的杰出代表。
要真正了解華住,當然不是“一句話答案”這么簡單。
于是我們看到了《未盡之美》這本書。它樸實,詳細,生動,感人。
季琦希望通過《未盡之美》傳達自己的心得感悟:商業的本質是用市場化的方式對社會的善意表達,是為了持續地提升國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見目前,天見久遠。久遠的東西,就是光明、美好的東西。中國需要季琦這樣的企業家,中國服務業需要華住這樣的好企業。
如果你想透徹地理解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把握服務業和企業成長的規律,感受那種永不歇止的奮爭和創造力量,《未盡之美》會是你的好伙伴好向導。
【本文內容來自于《未盡之美:華住十五年》作者,秦朔,著名媒體人、人文財經觀察家,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南風窗》《第一財經日報》原總編輯,新媒體品牌“秦朔朋友圈”發起人。】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