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兔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3月5日,上交所官網顯示,福建匯川物聯網技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匯川物聯”)在暫緩審議后,首次回復了上市委會議的三次落實意見,涉及專利技術、業務實質等多個方面。
招股書顯示,匯川物聯成立于2010年,主營業務為遠程智能監管系統服務及相關設備的銷售,注冊資本為9309.36萬元,實控人為鄭文,持股比例為52.71%。
據悉,匯川物聯本次擬發行股票不超過3103.12萬股,募集資金8.78億元,將用于應用平臺升級、研發服務中心建設、產業化及營銷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匯川物聯營業收入分別為0.45億元、1.44億元、2.19億元、1.3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13億元、0.66億元、1.13億元、0.79億元。
研發不夠 改行來湊?
匯川物聯披露的2017年報顯示,該公司所屬行業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包括遠程視頻智能監控服務、硬件銷售、軟件銷售及硬件售后服務。
但在招股書中,匯川物聯卻強調其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下的“物聯網技術服務”行業,業務類別分為遠程智能監控系統服務、設備銷售和系統集成。
雖然只是去掉了一個軟件銷售,但卻被監管部門注意到并問詢。
在首輪審核問詢中,監管部門要求匯川物聯說明變更所屬行業、采取不同劃分標準、披露內容的具體原因及合理性,以及說明該公司是否屬于軟件行業。
匯川物聯稱,該公司不存在軟件銷售收入,屬于物聯網行業,不屬于軟件行業。
但GPLP犀牛財經發現,2017年至2020年,匯川物聯被福建省軟件行業協會評定為軟件企業,且申報了“軟件企業上規模獎勵”。
對此,匯川物聯表示申請“軟件企業認定”系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自主行為,未使用過軟件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其業務實質屬于“物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領域,該公司具備軟件技術開發和集成的能力,因此符合“軟件企業認定的資質要求”。
(來源:上市委會議二次落實意見的回復)
GPLP犀牛財經了解到,在《暫行規定》中規定,軟件企業最近3年的累計研發投入應占最近3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10%以上。但2017年至2019年,匯川物聯3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為3003.07萬元,占3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7.37%。
科創屬性被質疑 去掉“物聯”又改回“科技”
盡管被行業協會評定為軟件企業,但匯川物聯仍一直強調其屬于“物聯網技術服務”行業,不過該公司的“物聯網”屬性也頻受質疑。
在招股書中,匯川物聯一直使用“匯川物聯”的簡稱,但監管部門要求匯川物聯重新評估其名稱使用“物聯網”字樣是否會對投資人造成誤導。
匯川物聯的生產模式主要是通過外購配件和委托加工獲得智能終端設備,該公司主要負責調試、測試、算法寫入等環節。且該公司的核心技術主要運用于全景成像測距攝像機、梯控等智能終端設備以及配套實現具體應用功能的軟件系統中。
最終,匯川物聯表示,該公司的技術、產品及服務是物聯網技術在行業領域的創新應用。經重新評估后,其申請使用“匯川科技”作為股票簡稱,避免對投資人造成誤導。
GPLP犀牛財經注意到,2015年1月,匯川物聯在新三板掛牌時的證券簡稱就為匯川科技(831903.OC)。兜兜轉轉到了科創板,仍沒能加上“物聯”二字。
名稱或許不是關鍵,登陸科創板的關鍵在于企業自身的“科創屬性”。而匯川物聯3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僅為3003.07萬元,此外,該公司受讓的專利也遭到監管部門問詢,要求該公司披露通過受讓獲取的專利是否與其核心技術和主營業務直接相關。
招股書顯示,2019年12月,匯川物聯從閩江學院處受讓取得10項發明專利,其中有8項已由該公司產業化使用,并形成了主營業務收入。
GPLP犀牛財經發現,在這10項發明專利中,有6項是匯川物聯與閩江學院共同合作研發的,因此閩江學院允許該公司在受讓該等6項專利前,可以獨家無償使用該等專利。不過,但這些專利的發明人中并未出現該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此外,匯川物聯有多名高管曾在閩江學院中任職學院教授或畢業于該校。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