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此次藥品退市名單中來看,退市的主要原因和以往一樣,多數是依企業申請注銷,同時也有個別情況是不予再注冊。
對此,業內人士都有直觀感受,自2020年起,大批藥品開始啟動退市,而且很多都是常見藥。
據藥店經理人不完全統計,根據2020年國家藥監局發布的藥品退市公告來看,全年總計已有409個藥退出市場。
那么,藥企究竟為什么要申請藥品退市呢?
這其中,有的是因為藥品存在嚴重不良反應,經評估后風險大于收益,所以退出市場,比如酚酞片和酚酞含片。
據悉,生產酚酞片和酚酞含片的81個企業已經全部啟動該品種退市程序,未來不論是在醫院,還是在藥店,公眾也將不再看到酚酞片和酚酞含片出現在市場。
藥品退市,為何還有同類藥銷售?
除了不良反應退市的案例外,另一種藥品退市原因,主要是企業基于自身生產效益所作出的考慮。
由于歷史原因,很多企業手中存在大量的“僵尸批文”,這些品種由于面臨一致性評價大考等原因需要投入較多成本,但同時品種的經濟效益又比較低,所以企業干脆選擇注銷退市。
這些企業基于自身利益考慮而選擇自行注銷的品種,如果生產、質量均正常情況下,它就屬于合格藥品。只要按照說明書和保質期服用就沒有問題,只是以后該企業生產的該品種,在市場上買不到了。
但與酚酞片退市案例不同的是,這些品種雖然市場上買不到了,但同一通用名稱下的同類替代品,也就是其他廠家的同類品種依舊可以買到。
以諾氟沙星膠囊為例,由于現有的批文已經有622個,替代品很多,同時本身品種單價不高,因此,一家企業停止生產并不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和使用。
總結來看,結合之前的藥品退市案例,一個品種啟動退市的原因我們可以總結為這樣幾點:
一、繳費注冊成本高昂,加速低利潤品種退市;
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品種,必須退市;
三、扎推注冊品種,陸續啟動退市;
四、批文轉讓機制尚不成熟,只能退市。
根據業內觀點來看,不論是哪一種原因退市,隨著新版《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的實施落地,今后或許還有更多類似品種將啟動退市程序。
來源:賽柏藍—藥店經理人
2021-10-11 醫創社發布了 《最高降98%!零點開始》的文章
2021-10-09 醫創社發布了 《公立醫院市場,這40個藥賣得最好》的文章
2021-09-22 醫創社發布了 《醫創社祝中秋快樂》的文章
2021-09-02 醫創社發布了 《即日起,藥店恢復「四類」藥銷售》的文章
2021-09-01 醫創社發布了 《34個大品種集采,藥企報價開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