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IPO對于水到渠成的公司來講是高光時刻,然而對于一些嚴重虧損的公司則是續命時刻。
很不幸,叮咚買菜屬于后者。
2021年2月18日,叮咚買菜被傳最快年內赴美上市,至少募資3億美元。
公開資料顯示,叮咚買菜的前身是成立于2014年的上海壹佰米網絡科技推出的“叮咚小區APP”,叮咚買菜2017年上線之后,在隨后新零售大戰硝煙四起的兩年間,共完成了Pre A輪到B+輪的7輪融資,資方有今日資本、紅杉資本、高榕資本、星界資本、CMC資本、BAI等。
對此,有電商戰略分析師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阿里、騰訊、美團、京東、拼多多等巨頭在生鮮領域持續加碼,給叮咚買菜這樣沒有巨頭背景的“新秀”帶來了一定的生存壓力。此外,融資、上市不只是謀求規模化擴張,更多的還是“輸血”,如果融資跟不上燒錢的速度最后還是死路一條。
由此可見,叮咚買菜的IPO融資就是續命。
一年燒20億 ?叮咚買菜會是下一個易果生鮮嗎?
生鮮領域最為典型的案例為易果生鮮。
作為中國最早從事生鮮的企業,易果生鮮曾是資本寵兒,成立15年、號稱拿下生鮮電商領域最大融資、曾獲得阿里系連續四輪領投的明星創業公司已經宣告倒閉。
2020年10月13日,新加坡早報消息,易果生鮮、云象供應鏈以及安鮮達在2020年7月30日已經進入自愿破產重組。

倒閉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
瘋狂燒錢做規模,企業遲遲不能夠盈利。
叮咚買菜似乎在重復易果生鮮的老路。
公開資料顯示,自從2017年轉型做生鮮買菜之后,叮咚買菜同樣經歷了多輪融資,其中包括高榕資本、紅杉資本等。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叮咚買菜多次進行公司章程變更,或許伴隨著資金的進一步到位,在資本的帶動下,叮咚買菜開始瘋狂擴張——僅在2020年,叮咚買菜就先后進入北京、南京、廣州、河北、浙江、安徽、四川等重要城市及省份,僅在11月的一個月間,便新開城市近10個。
2021年,叮咚買菜又計劃在2021年總投資6億美元,選在江蘇昆山(毗鄰上海)建設生鮮綜合體。這個類似生鮮基地的綜合體,運營能力包括生鮮半成品、面食的加工等。
不過,在生鮮這個特殊行業以及前置倉模式領域中,叮咚買菜在沒有找到其盈利模式前,可以說融的多,擴張的多,也就虧的越多,而這并不能走“回頭路”,此時的叮咚買菜已經騎虎難下。
根據叮咚買菜披露:2020年,前置倉總數要進一步增加,目前其前置倉布局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北京等地。
快速擴張,不斷依靠燒錢獲得發展,這就是叮咚買菜的發展邏輯,而無論是開城擴倉還是獲客拉新都需要大量成本。因此,已經在2020年一年沒有明確融資消息的叮咚買菜選擇流血上市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叮咚買菜的融資迫在眉睫。
2021年,生鮮電商的競爭愈加激烈。
2021年2月18日,在社區團購領域,有消息傳興盛優選將完成30億美元融資,紅杉資本領投,騰訊、方源資本、淡馬錫、美國KKR、DCP、春華資本、恒大等跟投。
與此同時,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領域共有14家平臺獲得融資,涉及平臺包括:兔子鮮生、食行生鮮、味庫海鮮、多點Dmall、奇麟鮮品、新發地掌鮮、誼品生鮮、每日優鮮、叮咚買菜、T11、新凍網、鮮沐農場等,融資總額超136.5億元人民幣。
對比興盛優選高達30億美元的融資,叮咚買菜僅以20億美元估值、融資額為3億美元進行流血上市也就不難理解,可以說,在一級市場當中,叮咚買菜陷入了融資困境。
公開資料顯示,叮咚買菜自從2017年轉型生鮮電商之后已經經歷了11輪融資,其中8輪融資是從2018年到2019年年底完成,也就是說,在中國風險投資市場資本火熱的時候完成了主流融資,當然,也與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主流投資機構都進行了接觸,這一點,從其2020年頻繁進行的工商變更可以清晰可見。

2020年5月,有報道稱叮咚買菜獲得了新一輪融資,融資完成后估值為20億美元,不過,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對此回應為“假的。”
如果該消息是假的,那么,2020年一年之內,叮咚買菜都沒有傳出任何融資消息。
為什么叮咚買菜會陷入融資困境當中呢?
這與其始終無法盈利有關,投資人看不到未來,只能謹慎選擇。
“在生鮮電商行業,我們目前會特別謹慎,整個2020年,風險投資行業融資比較難,也讓我們對缺乏盈利模式的企業比較謹慎。“某風險投資人告訴GPLP君。
而在這方面,叮咚買菜則是典型案例。
據傳,叮咚買菜每單客單價只有40多元,而履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這意味著在履單利潤層面就很可能已經是虧損,再加上開城擴倉,資金壓力可以想象。
此外,叮咚買菜還需要付出另外一項高額成本,即獲客成本。
通常而言,對于一家互聯網電商企業而言,決定銷售額的主要因素包括訂單量和客單價,而訂單量又和新獲客量、老客留存量以及復購率相關。簡而言之,想要維持一定的銷售額,需要開拓新客、留住老客,讓他們盡可能高頻次、高客單價地復購。
叮咚買菜入場較晚,用戶早已被其他同行業品牌獲取,只能通過持續燒錢來搶占用戶。對此,為了獲客,叮咚買菜不得不進行促銷——公開資料顯示,為了提高日單量和拉新,叮咚買菜采取了補貼拉新的方式,比如新人首次下單獎勵8元,第二單獎勵12元。在北京地區,叮咚買菜將配送費調至0元,同時不設消費門檻。邀請他人注冊返券的優惠力度,也從滿59減30升級為減40。
這樣算下來,其用戶增加的越多,盈利壓力也會越大。
如果再加上生鮮行業最低6%-8%的損耗率,計算其品牌成本、運營成本及宣傳成本的話,商業模式可以說并沒有跑通。
所以無論是在北京還是上海,叮咚買菜既要面臨盒馬鮮生、每日優鮮等頭部生鮮電商的直接競爭,還要面臨快速擴張帶來的成本壓力,這讓叮咚買菜的融資并不順利。因此,叮咚買菜急需渠道獲取資金維持目前的規模——據媒體報道,即便在叮咚深耕3年的大本營上海,每單履單平均至少要虧5元。那么零散的分布在10多個城市的其他倉,想要盈利恐怕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在無法盈利的背景下,叮咚買菜需要不停地融資續命。
這也是易果生鮮即便獲得了阿里、KKR等知名投資機構7輪高達60億人民幣之后依舊倒閉的原因。
其實,在生鮮行業,不只是易果生鮮,不少紅極一時的生鮮電商平臺都在過去兩年內遇到了“生存地震”。2019年11月22日,生鮮電商黑馬平臺呆蘿卜宣布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2019年11月29日,社區生鮮電商妙生活被爆關閉全部門店,悄然退場;2019年12月6日,生鮮電商吉及鮮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要進行大規模裁員、關倉;2019年12月11日,主打凈菜配送服務的生鮮電商“我廚”被發現其官網和APP均已暫停服務。
有易果生鮮作為典型案例,在叮咚買菜商業模式不具備持續發展,且需要大量燒錢的現狀面前,大部分投資機構選擇了望而卻步。
如果不是這個邏輯的話,那么,還存在另外一個可能,那就是叮咚買菜就是為了上市而上市——所有的數據都是為了上市而燒錢做的準備。
IPO救了近渴,叮咚的未來依舊迷茫
生鮮電商萬億市場規模讓所有巨頭都垂涎三尺。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國內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大概是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5%,2014-2019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是4.9%。以此推算,國內的生鮮零售市場在2022年預計可以達到5.4萬億元的規模。
不僅市場規模過萬億,而且,作為國民基礎消費品,生鮮市場消費屬于高頻且穩定的一個細分行業,一旦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則有可能持續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在此背景下,生鮮行業讓包括巨頭在內的所有人傾巢出動。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生鮮電商行業未來應該會是多種模式相融合,既包括社區團購、即時配送等模式,又包括到家或拼團等模式,既需要在上游布局供應鏈,提高供應能力;又需要在下游布局線下零售以及倉儲體系,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7年,生鮮電商們就開始探索起了更“重”的資產模式,這也是生鮮電商們想要爭奪賽道的一條必經之路。
總而言之,生鮮電商行業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擁有可持續的合理經濟模型,并獲得資本或者巨頭在背后進行有力支撐。
以阿里進軍生鮮電商為例。
阿里系除了有盒馬鮮生這種模式之外,還推出了社區拼團類生鮮電商“菜劃算”,該平臺主打平價菜場,在時效上提出“29分鐘新鮮到家”。目前,“菜劃算”已經在杭州、寧波、蘇州三個城市上線,這三個地方是叮咚買菜的主戰場,可見其對標的正是叮咚買菜。
此外,美團旗下生鮮業務美團買菜在深圳開設了首批9家線下服務站,欲在三角洲打出自己的旗號。
同樣的,社區團購也在加速,在2020年12月初,十薈團完成阿里領投1.96億美元C3輪融資,在2021年1月29日據新經銷消息稱:十薈團日單量突破1500萬單。目前,十薈團已覆蓋了華北、華東、華中、西南、華南、西北、東北七個大區,20個省220個城市,擁有60余萬團長,數千萬用戶。
?
備注:生鮮電商SKU對比
因此,即便叮咚買菜能夠成功上市,依舊回避不了在生鮮行業這場持久戰的賽道當中前后夾擊的現狀——所以叮咚買菜如此著急IPO,是想在競爭激烈的生鮮電商賽道上可以走得更遠。
然而,融資3億美元對抗融資30億美元的企業,且與巨頭抗衡,叮咚買菜能建立優勢嗎?
與此同時,在上市之后,叮咚買菜需要面臨的更是苛刻的投資人——在二級市場,叮咚買菜就必須公布融資金額及虧損金額,這讓其融資難度加大,與此同時,二級市場的投資人通常以規模或者盈利來觀察一家企業,然而這兩點叮咚買菜都不具備,在此背景下,即便上市然而如果持續找不到盈利模式,資本市場對其信心也會進一步消失,叮咚買菜的融資將會更難,一旦其前期的投資機構選擇套現之后,叮咚買菜的未來發展將更加堪憂。
因此,IPO可以解決叮咚買菜的近渴,然而叮咚買菜的遠方依舊堪憂。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