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消雪融,春暖花開。2月22日,華為率先開啟手機發布季,推出了新一代折疊屏旗艦Mate X2。
雖然折疊屏手機問世已經三年有余,但是消費者市場似乎并沒有隨著廠商的努力而對折疊屏手機發起更多關注。Sigmaintell群智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約為400萬臺,僅占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0.26%。
用戶對于大屏手機有著天然的熱愛,并且頭部智能手機廠商也已連續三年推進折疊屏手機的產品迭代。但時至今日,折疊屏手機依然沒有打開市場,真的只是因為價格,所以折疊屏手機市場才一直處于冰封狀態嗎?
如果要找出一條智能手機進化的主線條,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CPU制程、攝像頭像素、充電功率等維度的升級,而是手機屏幕尺寸肉眼可見的擴張。
比如在塞班時代,很多消費者都覺得2英寸的QVGA屏的手機已經很大了,而到了2007年初代iPhone面世,我們又覺得3.5 英寸的手機十分科幻,直到現在面對6、7英寸的手機,我們都已經習以為常。
事實上,這一智能手機進化的路線,正昭示了消費者在感性層面對大屏幕終端的需求。比如2011年,整個手機行業都在恪守喬布斯“3.5英寸是手機的黃金尺寸”定律,三星卻發布了5.3英寸的Galaxy Note,一舉大賣1000萬部,在顛覆喬幫主定律的同時也開發出了消費者的全新需求。
但是在另一方面,智能手機便攜的特性又決定了手機屏幕的尺寸不可能無休止地上探,事實上,當手機屏幕尺寸在2018年來到6英寸左右后,行業就沒有繼續再往上進行過探索,畢竟不是所有人的手都可以單手抓籃球。
不過為了差異化競爭,手機廠商也不會放棄“屏幕大”這一顯而易見的可以贏得市場的產品路徑。
終于,隨著前沿技術的成熟,頭部的智能手機廠商們探索到了折疊屏手機這一產品突破口。
誠然,折疊屏手機確實有科技感強等方面的亮點,但是其最重要的產品優勢,就是在保證便攜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擴大了屏幕。比如華為最新發布的折疊屏旗艦Mate X2就在161.8×74.6×13.6 mm的普通機身尺寸上搭載了一塊比肩平板電腦的8英寸大屏。
那么問題來了,解決了便攜與大屏幕矛盾的折疊屏手機為什么就是打不開市場呢?
相較于傳統智能手機,折疊屏手機不僅僅是屏幕變得更大了。
由于折疊屏手機采用了柔性OLED屏模組以及鉸鏈的設計,使用時需要大角度的變形,因此,其極難克服大規模量產和耐用性的問題。
比如,三星首款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上市時宣稱可以彎折10-20萬次,但是上市不到一個月,就有大批Galaxy Fold出現彎折問題,不得已,三星緊急召回了Galaxy Fold。
其次,由于不能大規模量產,目前大部分可折疊手機的成本也都居高不下。國盛證券發布的數據顯示,三星Galaxy Fold可折疊屏手機的元器件成本比iPhone XS高出約65%。
廠商需要講求投入產出比,產品高昂的成本必然需要轉移到消費者手中,比如華為Mate X2的售價最高就上探到了18999 元。考慮到折疊屏手機售價和傳統智能手機之間巨大的價格鴻溝,大部分消費者會不會為了“幾英寸”的屏幕付出更高的成本,顯然這并非是一件廠商單方面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這一點,在2020年的疫情期間得到了清晰的體現。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所引發的在線教育、居家辦公熱潮,本來是主打大屏的折疊屏手機的機會點,但是整個市場卻向平板類產品傾斜。IDC數據顯示,2020 年Q3中國平板市場出貨量約為 690 萬臺,同比增長了21.7%,創2014年以來單季最高的增幅記錄。對此,分析人士就直白地表示:“折疊屏手機還是太貴,不是普通消費者能用得起的。”
更重要的是,與2010年后整個智能手機行業的玩家一齊朝著大屏方向進化不同,目前僅有華為、三星、摩托羅拉等少數幾家手機廠商潛心研發折疊屏手機,并且這幾家廠商的折疊屏方案也不盡相同。這就對整個安卓陣營的軟件生態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很遺憾,由于安卓平板的生態一直都沒有建設起來,并且Google對折疊屏手機軟件生態持放養心態,導致了目前的折疊屏手機僅僅可以使用“放大版”的App,并不能獲得高度匹配大屏特征的軟件體驗。
iPhone也是從不成熟走到成熟的,按照科技發展的規律,如果一項技術確實可以在消費者市場激起漣漪,那么時間的“復利”遲早會將種種技術難題的棱角磨平,但從整個行業來看,迂回發展的邊緣性技術卻讓折疊屏手機難有足夠的吸引力說服消費者耐心等待。
從終端的角度來看,隨著5G網絡的成熟,萬物互聯已然成為科技行業的一大風口,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其實緩解了消費者的“大屏焦慮癥”。
比如,華為一直努力構建的1+8+N?全場景戰略,就在致力于增強智能手機和外圍終端的聯系。具體使用的時候,消費者只需輕輕一碰,即可將華為手機的內容投屏至智慧屏、Matebook等華為終端。
無獨有偶,OTT廠商也在致力于構建開放式的連接性生態。比如酷開系統8就主打不論何時何地,都能保持使用狀態一致的“無界空間”——當消費者感覺到手機屏幕局促的時候,就可以換一個大屏終端觀看同樣的內容。
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成熟,此前歸于沉寂的AR眼鏡再一次被巨頭們瞄準。外媒透露,蘋果的AR眼鏡已進入第二個研發階段,如無意外,最早將于2022年問世。
AR眼鏡的一大特征就是實現“眼球即屏幕”,簡而言之,就是可以直接通過增強現實技術零成本地在眼球上呈現無數個大小不一屏幕。這似乎也解釋了為何折疊屏手機賽道一直沒有吸引更多的手機廠商——畢竟押注下一個時代,可比挽回已開始走下坡路的手機終端劃算得多。
總的來看,雖然折疊屏手機產品理念確實足夠新穎,并且也確實滿足了消費者對于大屏手機產品的需求。
但遺憾的是,折疊屏手機的誕生與智能手機市場江河日下的行業大趨勢“背道而馳”,這不光讓折疊屏手機在誕生之初就不能獲得更高的增量扶持,同時在和“后浪”技術的競爭中也不占絕對優勢,再加上折疊屏手機本身又有許多難以克服的頑疾。三年時間,折疊屏手機依然沒有打開市場,也就實屬正常了。
折疊屏手機未來如何,市場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2021-12-16 電科技發布了 《羅永浩劃定重返科技界目標:AR/VR/MR,下一站元宇宙?》的文章
2021-11-17 電科技發布了 《愛奇藝2021Q3財報發布:總收入76億元 會員營收43億元》的文章
2021-11-05 電科技發布了 《將3A大作帶入大屏場景,樂播攜手天翼推出云游戲主機》的文章
2020-03-23 電科技獲得了沐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