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穎秋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的王興,無論長相,還是穿著以及行事風格,都不太像一個大boss,似乎更像一個互聯網極客,他對傳統領域的事情興趣不大,但一聊起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以及外太空等話題,就不由自主地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作為典型的理工男,他一直篤定地堅信互聯網能改變一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切只需要找到一個發力的角度。
王興始終乘風破浪
2020年3月4日,在美團上線10周年紀念日,王興說了一句與時俱進且又耐人尋味的話:
“新的十年,我不祝大家一帆風順,我祝大家乘風破浪。”
“我不祝你一帆風順,我祝你乘風破浪”幾乎是王興創業生涯的真實寫照。
2003年,美國當時的社交網火遍互聯網,基于朋友圈的Friendster、Myspace都處于社交網的風口之上,發展得風生水起。
2003年冬,出身于福建龍巖、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26歲富二代王興,在美國向導師請長假,停止了攻讀博士學位,回國創業做校內網,王興奉行的是“學習硅谷好榜樣”的拿來主義,直接把Facebook的用戶界面拿來用了。
最終,校內網賣身他人,成就了人人網的一段佳話。
接著,王興又復制Twitter,做了國內微博的鼻祖——飯否網,后來飯否網也關門大吉。
在一次采訪中,有個記者向王興提出一個尖銳問題:“很多人說你始終沒有做出一些顛覆性東西。”
其言外之意就是王興總是借鑒別人,缺乏創新。
王興則機智地回應:“創新和科學發現是兩碼事,向海外的優秀商業模式學習沒有什么不妥,別人已經證明了這個東西有用,干嘛非得自己埋頭創新做一個不一樣的呢?我同意我所做的事情并非都是百分之百原創的,這也不是我所追求的。大家可能對發明和創新和創造的理解不同,原創是一回事,你做選擇判斷是另一回事。舉個最夸張的例子,一篇文章里面每一個字都是漢字編碼里面的,你所做的事情是通過重新排列組合展示一個不一樣的想法。這其實也體現了一種判斷。用戶本質上關心誰更能滿足他的需求,而不是誰用了完全不一樣的想法。”
曾經,在王興自己創立的飯否上,最大的大V就是王興本人,當年,在那里他有十幾萬粉絲。
十年間,王興在飯否上一共發布了一萬多條動態。
王興具有典型“INTP型人格”,長期保持著對多個領域旺盛的精力、好奇與一定的知識儲備。
王興喜歡了解名人軼事,愛讀書。
他最喜歡讀《道德經》、《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當然,王興時而也會流露出一些理工男罕見的文藝情懷。
他喜歡作家張愛玲、余華等。他曾專程找尋過張愛玲的一本非知名小說《秧歌》。
并求證到她的名字實際是英文名Eileen的音譯,足見其對張愛玲喜愛之深。
他一度也熱衷研究《追憶似水年華》、《仲夏夜之夢》的中文譯名問題。
他喜歡陳粒,時不時點評一下陳粒的新歌。
王興還有一個小癖好:喜歡下片,當然都是一些正常的影片。他喜歡看美國大片,比如《十二怒漢》。
坊間傳聞,某段時間飯否服務器崩潰時的文案是這樣寫的:不好意思,王興又在下片了,我們會馬上恢復服務!
始終保持一顆旺盛的好奇心,從未停止研究一切經典,永遠在用心觀察生活,不怕向外界展示最真實的自己。
飯否暴露了他,也呈現了他。
這便是社交網絡上的王興,一個真實的、感性與理性兼具的、充滿極客范兒的美團創始人。
千團大戰中異軍突起
一直以來,王興都被業界和媒體譽為互聯網行業最具前瞻性的企業家之一。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自創業以來,他先后創立了校內網、飯否、美團等公司,每一次都看準了風口和機會,令人不得不嘆服他驚人的商業敏感和判斷力。
三次清零,三次試水互聯網社交之后,王興將目光轉向新的產品形態——團購+電子商務。王興本人的思維方式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更為宏觀的思維邏輯、對事物本質的更多戰略性思考。
著名管理學大師邁克爾.波特關于企業戰略,有過頗為精辟的論述:“什么是戰略?我們發現取舍概念為解答這個問題提供了嶄新的視角。戰略就是在競爭中做出取舍。戰略的本質就是選擇不做什么,沒有取舍就不需要選擇,也就不需要戰略。”
在王興和美團的戰略價值觀里,消費者永遠是處于第一位。美團的消費者大部分在線上,這意味著線上廣告的性價比遠遠高于線下廣告。而“商家第二”絕不是說要放棄商家,而是指在廣告預算有限的條件下,選擇建立強有力的地推團隊。
用王興的話來說就是,“團購的本質在于服務。價格只是一時的,消費者最終需求還是會回到服務上。”
10年來,王興帶領美團從一個典型的小微創業公司,一步一步地在5000余家團購網站中殺出一條血路,成長為今天的中國互聯網巨頭。
2011年,“千團大戰”硝煙四起,各路團購網站紛紛使出殺手锏,在廣告上發力。左手剛剛融資進賬,右手就大手筆投放給廣告。團寶網全年的廣告投放費用是5.5億元,糯米網投放2億,大眾點評的廣告投放是3~4億元。
面對競爭對手瘋狂的揮金如土的廣告燒錢行為,王興陷入兩難的境地。
跟還是不跟?這是一個如同哈姆雷特面臨的“生存還是死亡”的難題一樣。
美團當時賬上資金捉襟見肘,更會導致現金流緊張;不跟,很可能會流失掉市場和消費者。
怎么辦?
王興經過深思熟慮,得出結論,即面向B端商家,廣告的功效微乎其微,B端廣告投放量再大再多,也不如線下端管用。而對于C端消費者,線上廣告的性價比更高。
王興有句話說的很精辟:客戶分為消費者和商戶兩端,兩端都很重要,都要服務好。如果兩者有沖突,就應該選擇把消費者排在第一位。如果沒有消費者,商戶是不會用我們的。
基于這樣的認知,王興在美團成立之初,就確定了企業不變的“一”:消費者第一,商家第二,在消費者身上獲得價值。這是美團的使命和支點,是美團的定海神針。
當不變的“一”確定之后,人在面對其他誘惑時相對更容易克制。
于是,王興做出明智的抉擇,決定不打線下廣告,沒有無謂地“燒錢”。
王興的判斷是,團購是一個雙向市場,一邊是商家,一邊是消費者。雙向市場的特征是,一邊越多,另一邊效果就越好。
激戰正酣之際,美團開發了上單流程、商家數據中心、自動結款等系統,幫助商戶和消費者提升服務體驗。
除此之外,王興還放了一個大招。
大手筆推出“過期退款”業務,直接動搖“行業潛規則”。
通常,消費者在平臺進行團購時,預先線上支付,在有效期內沒有實際的消費行為,則宣告該交易作廢,這筆滯納金不會退還給消費者,而是歸平臺所有。
很多中小團購平臺依靠這些過期訂單產生的資金沉淀,運營周轉下去。
美團的“過期退款”不啻于釜底抽薪,自斷財路,卻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和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行業標桿。
后來事情的走向證明了王興戰略決策的準確。
待廣告大戰硝煙散去,資本市場迅速冷卻,競爭對手們有的融資失敗,有的大量裁員,最終在中國互聯網的舞臺中如曇花一現,最終隕落泯滅。
只有美團,成為笑到最后的贏家。
美團在“千團大戰”后,交易額一路領先,狂甩其他團購平臺,從50億元一路攀升至460億元。
作為美團的“最強大腦”,在王興的辦公桌上,臺式機總是開著20多個瀏覽器窗口,筆記本電腦開著中國地圖。
為了建立與消費者和商家的黏性關系,王興帶領著美團,已經找到了更多垂直的領域:團購、酒店旅游、電影、外賣…..
每一個單點都對應著一個深入而遼闊的產業,都擁有者無限的可能性。
王興所要做的就是逐一進行單點擊破,完成并聯,之后全面切入O2O本地生活服務這個海口天空的廣袤市場。
王小川曾公開表示:“我覺得中文互聯網應該弄一個「王興效應」,就是王興同學要做哪一類型的網站,這一類型的網站就要火,而且離后續跟進者勝出就不遠了。
王興做校內,成就了開心網;做飯否,成就了新浪微博;這次做團購,不知道會成就誰。當然,不排除成就他自己。”
一切真如王小川所言,王興成就了美團,也成就了他自己。
十年來,美團從千團大戰中殺出重圍,已經成為一家市值超過5771億港元的上市巨獸。
今時今日的美團,在中國企業中市值僅次于騰訊和阿里,是中國第三大上市互聯網企業。
美團擊敗餓了么
2012年12月底,憂患意識深重的王興擔心以后會出現本地生活服務的新模式,干掉團購,于是在美團專門成立了創新產品事業部,由他的清華大學同學、美團二把手王慧文負責。
一開始,王慧文沒有開展具體業務,而是從一個人的吃穿住行開始研究,科學分析在什么樣的節點,算法和技術有可能打穿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效率。
如日中天的美團外賣就是這樣一點點算出來的。
王慧文在測試的過程中發現,外賣業務的數據非常好,高頻用戶一周能下單3次點外賣,復購率極高。
他和王興下決心把外賣當作一個重要的入口,投入資源。
美團做外賣的時候,餓了么已經在這個賽道深耕了4年,在8座城市開通了外賣服務。
王興有一個著名的后發優勢理論,即有前人趟路,后發者確定留給自己的難題只不過是實現方式的問題,與此同時,后發者比創新者更了解消費者和大眾的需求,后發者的商業思維,通常能把1做到N。
基于這種后發優勢策略,2016年,美團外賣決定先拓展20個城市來試水外賣市場。
大數據讓美團確認外賣市場的巨大潛力。
于是,美團先學習餓了么,從被餓了么成功洗腦的學生用戶入手,搶占外賣市場份額。
就這樣搭著餓了么的便車,美團外賣橫掃各大校園市場,直到2015年,美團自建配送團隊之后才著手開拓白領市場。
接著,美團開始放大招,加快擴張的步伐,蠶食餓了么還有進入的城市。
此時,餓了么從2008年創立到2013年只開拓了12個城市,而美團外賣憑借著王興的后發先至優勢,到2014年10月,已經布局了200個城市。
之后,美團外賣和餓了么經歷了眾所周知的搶市場、各自融資、玩命燒錢補貼用戶等各種競爭手段,打得不亦熱乎,亦逐漸決出勝負。
最終,2018年,餓了么以95億美元估值賣給了阿里巴巴,創始團隊退出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外賣大戰。
而到了2020年8月,美團外賣的單日平臺訂單量突破4000萬大關。
在美團外賣這一系列成熟算法的背后,其實也是王興自己從“看到”到“看懂”再到“看透”的過程。
相信今天的王興,已經透過戰略家的遠見卓識,以深遠的目光穿透遙遠的未來,正如王興給員工的內部信中所寫的那樣:
“十年一瞬,以客戶為中心、長期有耐心、堅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擁抱變化、每天前進三十公里、我不會但我可以學、苦練基本功……這些我們相信的,是十年來我們一路前行的航標,也將繼續指引我們遠航。
今天是美團十歲的生日,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將迎來更好的十年。新的十年,我們會在科技研發上加大投入,讓科技更好地普惠產業發展;會在組織建設與人才發展上更上一層樓,為大家和公司共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會繼續努力創造社會價值,和大家一起共創美好生活。”
新的十年,王興將繼續乘風破浪。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