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騰訊生態資源,作為又一赴港IPO的金融科技公司,聯易融招股書“成色”如何?
1月8日,聯易融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易融”)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高盛和中金公司為其聯席保薦人。
公開資料顯示,聯易融于2016年2月在深圳成立,是一家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融資方面,聯易融自2016年2月成立以來,先后完成A、B、C三輪融資,且三輪融資中均有騰訊參投。2018年10月獲超過2.2億美元C輪融資;2019年12月進行C1輪融資,引入戰略投資方渣打銀行。
償債壓力大 大客戶依賴風險高
目前,聯易融的主要收入模式為基于交易量收取科技解決方案的服務費用,對營收貢獻占比九成。
招股書顯示,聯易融2020年前9個月營收為8.08億元,2019年同期營收為5.31億元,同比增長52.17%。聯易融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3.83億元、7億元,同比增長82.77%。
研發費用方面,聯易融投入力度持續增長,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與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為4129.3萬元、5987.6萬元、7917.4萬元。
運營費用方面,聯易融一直處于長期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聯易融2020年前9個月凈虧損為4.32億元,2019年同期凈虧損為3.7億元,同比擴大16.76%。2018年、2019年凈虧損分別為14.1億元、10.8億元,同比收窄23.4%;
對于長期虧損,聯易融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公司業務增長和業務前景的改善帶動了可贖回可轉換優先股及可轉換貸款的公允價值增加。若未來公司無法產生足夠收入或有效管理成本及費用,未來可能繼續虧損。
流動資金風險方面,聯易融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流動負債值分別為14.09億元、28.49億元、33.38億元;而同期,借款分別為8.08億元、4.75億元、2.73億元;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分別達,5.19億元、3.9億元、2.57億元。這也意味著,聯易融面臨較大債務壓力。
此外,在客戶方面,聯易融存在過度依賴大客戶的風險。招股書顯示,聯易融2018年、2019年與2020年前三季度,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分別達69%、47.6%及37.9%,而同期以收入計的單一最大客戶營收占比分別28.7%、20.4%及14%。
與騰訊“淵源”頗深 第一大機構股東持股18.89%
值得注意的是,聯易融無論是業務還是股東構成上,都有濃厚的騰訊背景。一方面,聯易融是騰訊To B戰略生態圈的核心成員之一。聯易融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宋群,曾于2015年以騰訊支付基礎平臺和金融應用線顧問身份,受邀參加騰訊總裁劉熾平出席以“連接合作”為主題的金融合作伙伴高峰論壇。此外,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金融科技業務負責人林海峰是聯易融的非執行董事。
另一方面,騰訊是聯易融的第一大機構股東。目前,聯易融股東包括騰訊、中信資本、正心谷、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渣打銀行等大型企業和基金。IPO前,騰訊持股18.89%,中信資本持股12%,正心谷資本持股11.92%%,GIC SPV持股9.2%,渣打銀行持股為3.61%;
此前,據雷鋒網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聯易融與騰訊關系頗深,聯易融最初就是為運用騰訊理財通備付金而成立,“斷直連”后不了了之。
聯易融在招股書中也提到,我們極大受益于與股東的戰略合作關系。舉例而言,我們已與騰訊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范圍包括供應鏈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區塊鏈應用,以及在技術及產品開發、客戶推廣及業務發展方面進行合作。
面對持續虧損、資金鏈吃緊,以及不斷增長的研發投入,聯易融雖然背靠騰訊資源,但依舊要面臨行業各種風險及不確定因素。因此,如何實現持續性創新,有效應對迅速發展的技術及市場動態,則成為聯易融接下來丞需思考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