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智己汽車在朋友圈又刷了屏。
一個多月前,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方聯手打造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智己汽車”正式啟動。
一個多月后,1月13日,智己汽車在中國上海、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和英國倫敦三地同步發布全新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品牌:“IM智己”。
作為上汽集團最高級別的高端純電項目,智己汽車可謂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純電動品牌,對內是上汽集團的“一號工程”,由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親自掛帥,總裁王曉秋任總指揮,其目標是打造”中國特斯拉”;對外則依靠阿里和上海張江高科共同聯手,坐擁百億資金支持。
對于智己汽車而言,不止是想做“中國特斯拉”。在品牌發布會上,智己汽車還表達出想成為一家偉大的用戶企業,其更深遠的目標是希望“在人工智能的偉大時代,與用戶共生,定義智能汽車時代該有的樣子,成就智能時代出行變革的實現者”。
從這場品牌發布會上,可以看出,作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后來者,智己汽車的野心,則是既想有特斯拉那樣的科技屬性,又想有蔚來的服務標簽。
但也許智己汽車并不會成為“中國特斯拉”,也不會成為第二個“蔚來”。
作為一家剛剛發布品牌的新創車企而言,向上對標是一種前進的方向。畢竟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代表企業,特斯拉和蔚來已經成為所有新創車企,以及傳統車企轉型過程中學習的榜樣。
之所以說智己汽車不可能成為“特斯拉+蔚來”,主要源于其與二者的基因完全不同。
不管是含著金湯勺出生的智己汽車,還是東風汽車推出的高端品牌嵐圖,其CEO基本都不用考慮錢的問題。而蔚來、小鵬、威馬這些公司,到今天為止,都不敢不考慮錢的問題。這就會直接導致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方式、行動方式。
同時,還有很多的行為決策,以及所承受的壓力,也不是職業經理人能夠做到和感受到的。比如,蔚來汽車李斌能夠放下架子,走進車主當中,與車主們喝酒聊天;在特斯拉最困難時期,馬斯克甚至睡在了特斯拉工廠的地板上......
線性資本創始人兼CEO王淮在接受鈦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對于蔚來汽車李斌、威馬汽車沈暉、理想汽車李想、小鵬汽車何小鵬而言,哪個不是把這家企業的成功與否當作他的生死之戰,都是把自己的身家、名譽都投進去了。”
這種經歷生死掙扎而產生的品牌理念和影響力,內在的東西是很難學到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創始人對一家企業的影響也非常大,提到特斯拉,就會直接想到馬斯克,提到蔚來就會想到李斌。那么,提到智己汽車你會想到誰?
也許有些人會說,提到智己汽車時會想到上汽,而或會想到阿里巴巴。這也并非壞事,如果上汽和阿里巴巴的品牌影響力,能夠直接帶動智己汽車的品牌發展,對于智己汽車而言,絕對是非常可觀的先天優勢。
但不可否認,創始人的IP或者說企業老大的IP,對一家新品牌的車企而言,也尤為重要。在這場品牌發布會上,卻沒有出現智己汽車的CEO,也許是故意而為之,后面會重點亮相。
整體來看,智己汽車尤其是自身獨有的特點,也不應該長成“特斯拉”、“蔚來”的樣子,它應該有它自己該有的樣子,就像品牌發布會上反復提到的“智能汽車該有的樣子。”
那么,智能汽車到底應該是什么樣?智己汽車通過產品、技術,全面進行了闡述。
根據知己汽車宣布,全系標配93kWh電池,高配選用115kWh電池,全球首用的摻硅補鋰技術,可實現單體300Wh/kg能量密度,全新架構帶寬內最高可支持近1000km的續航。?
與蔚來、廣汽埃安此前宣布的續航能達到或超過1000公里不同,智己汽車在1000公里前加了一個“近”。不過,從一方面來看,1000公里已經是高端純電動車的新競爭點。
這里多提到的摻硅補鋰技術,也就是在一定的循環下通過補鋰的技術讓負極損失的鋰有效的補上。實際上這次智己汽車發布的摻硅補鋰技術,與特斯拉之前對外公布的“百萬英里電池”本質上是一個概念,只不過宣傳策略上存在一些差異。
根據特斯拉“百萬英里電池”的相關信息資料顯示,這種電池是一種鋰離子電池,采用新一代“單晶”NCM 532正極和一種新的先進電解質,可以使電動汽車持續行駛100萬英里(約160萬公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該電池能夠實現量產上車,就算整車報廢了,電池還能夠繼續使用。
智己汽車剛發布的兩款新車都將搭載上汽與寧德時代共同開發的采用“摻硅補鋰電芯”技術的電池,并可做到20萬公里零衰減(NEDC工況),還具備11KW大功率無線充電功能。
作為純電動汽車中的核心部件,長續航、高安全性是消費者尤為關注的。不管是特斯拉、智己汽車,還是其他的新能源車企,都在積極布局研發和儲備前沿的電池技術。
智己汽車產品體驗主理人胡世聞在接受鈦媒體等媒體群訪時表示,上汽很早就開始和寧德時代的合作,并合資成立了上汽時代和時代上汽。這兩家公司中一家生產電池,一家專注電池管理。上汽和寧德時代的合作是專利共享,寧德時代最前沿的科技技術都會讓上汽首用,所以摻硅補鋰這個目前最前沿的技術,是智己汽車全球首用。
關于最近行業內熱議的固態電池,胡世聞認為,很多品牌之所以都想做固態電池,主要是因為這是最尖端的電池技術。
胡世聞透露,上汽集團在固態電池領域一直保持積極關注,先后投資了國內外對于固態電池的頭部企業——QuantumScape和清陶。
從目前對固態電池的觀察了解,全固態電池的大規模量產實際上還有一段a路要走。胡世聞認為,對于尚處于發展期的技術,比如固態電池技術,應該保持對用戶負責審慎的態度。
關于電池方面,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智己汽車喊出了“永不自燃”的口號,如何能夠實現電池“永不自燃”?
智己汽車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電芯材料配方優化、專利成組技術隔熱阻燃,以及M.A.S一體成型鑄鋁電池殼體封裝技術;同時結合BMS 7×24小時端云協同管理,檢測到電池異常時,提前報警并禁止使用,防患于未然,可以達到永不自燃的最高安全等級。
純電動汽車能夠實現“永不自燃”,此前并沒有一家車企能夠做到這一點,如果智己汽車真能做到,無疑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加分項。
在自動駕駛方面,智己汽車表示,在國家法規允許及高精地圖開放的情況下,2021年底智己汽車將具備點到點“零接管”的自動駕駛能力,同期還將在一線城市特選商業中心應用自動代客泊車和喚車功能,2022 年起逐步向一線、新一線城市優選商超拓展。
根據智己汽車發布的數據來看,這套自動駕駛的硬件技術是基于搭載英偉達Xavier (30~60 TOPS)、標配15個高清視覺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的視覺融合解決方案,搭配IPD智能駕駛域控制器。
同時,兼容激光雷達軟硬件架構冗余方案。支持英偉達Orin X(500~1000+TOPS)和3個激光雷達的升級能力。
胡世聞向鈦媒體透露,該激光雷達方案的視角超過300度。得益于它的探測角度更廣,對于車輛加塞的應對表現更好。尤其是三顆激光雷達的方案,更會優于一顆激光雷達。
在胡世聞看來,激光雷達對于算力的要求不是特別高,智己汽車首款車型上搭載的英偉達Xavier芯片的自動駕駛軟硬件架構,就已經完全可以覆蓋激光雷達的布局。
與蔚來ET7上直接上激光雷達不同,智己汽車在首款量產車上或不會采用激光雷達,只是提前預埋下冗余。
根據智己汽車的說法,后續激光雷達進入商業化量產成熟期,其將具備在量產車型上立即升級激光雷達系統的能力。
現階段,不管是蔚來、理想、小鵬,還是傳統車企長城、上汽,以及智己汽車,都是將自動駕駛的硬件先堆起來,然后通過軟件的不斷迭代進行演進,簡言之,就是基于中國特色路況和駕駛習慣,通過Data-Driven核心算法架構,進行自動數據記錄、上傳、標注、模型訓練和迭代更新。最終各家比拼的還是數據收集和驗證能力。
隨著越多越多的車企將硬件前置軟件收費后,汽車智能化比拼的就是2年以后的體驗,即便是1年內交車的,軟件也不會全部推出,都會給自己留足時間去OTA。
在智能硬件逐漸成為標配后,智能座艙底層的操作系統將成為新的差異點。智己汽車的另一個殺手锏或許是其智能座艙。
根據斑馬智行副總裁、首席信息官徐在百人會(2021)線上論壇上透露,斑馬智行為智能座艙打造的操作系統,已經在今年率先應用在智己汽車上。
徐強表示:“該智能座艙OS采用多核異構分布式融合架構,可實現云、邊、端計算、存儲與服務的一體化融合。其采用SOA軟件架構分布異構融合,將實現服務原子化,主動服務用戶。”?
所謂的SOA“原子化”軟件架構,是基于服務的軟件架構將車輛功能的不同能力進行拆分形成模塊化的服務,并通過這些服務之間定義良好的接口和協議聯系起來。在服務層,各種服務可隨意組合調用,消除了硬件之間的壁壘,打造與眾不同的融合體驗。
智己汽車稱,OTA直達“原子”層,包括底層控制器都可結合車輛感知、分析能力,根據實時場景來優化控制策略和程式并進行即時推送更新,為用戶提供完整、實時的深度智能化體驗,真正能夠實現全車OTA。
但簡言之,也就是有了斑馬智行這套這套智能座艙OS,智己汽車在交互方面將會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在這場品牌發布會上,智己汽車還對外宣布了兩款定型車的交付節點:首款純電動轎車將在2021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接受預訂、2021年底上市、2022年交付,而第二款車型是一款純電動SUV,計劃在2022年上市。
作為一家新創品牌,在新車落地速度上,以及技術、資金儲備上,智己汽車可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關于發布會上展示的產品配置,是智己汽車整個產品架構層面的配置露出,其中絕大部分會在首款量產車上應用,一部分會在未來兩年陸續投放在量產車型上。?
當賣“期貨”成為一種潮流與時尚,智己汽車是否會成為智能汽車該有的樣子,值得期待和關注。(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張敏)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