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丨貝克街探案官,作者丨賈沛霖
新能源汽車行業在進入2021年之后,繼續獨占著各大媒體的“鰲頭”,特斯拉、蔚來、理想和小鵬成為了流量代名詞,而各位互聯網大佬,如果沒有參與到這個行業似乎就掉隊了。
王興說“從desktop到laptop再到palmtop,沒想到下一步是wheel-top。”我們不敢斷言說人類的未來將會承載在車輪上。但即使這個行業在經歷國家補貼 “退燒”過程中,新能源汽車依舊是當下最為熱門的話題。
1月18日,國家四部委聯合發布最新版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在《通知》中,2021年純電動汽車領域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同時門檻提高,續航300公里以上車型才能獲得補貼。
這也是繼2019年開始的補貼政策退燒后,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繼續第三年下滑。擺在各家新能源汽車企業面前的路,其實已經十分明顯:
再想像以前一樣通過騙取補貼和投資的行徑,已經不再有效。
只有踏踏實實進行研發提高產品力,才有可能活到最后。
在補貼政策逐漸退燒以及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始投產的影響下,蔚來、理想、小鵬、威馬等新能源車企在經歷補貼潮退去銷量下滑,再到實現逆襲,各家車企都在逐漸找到發力點,顯現出自己的特點。
蔚來發布固態電池應用時間線、廣汽公布石墨烯電池、百度和吉利宣布合作、富士康注資拜騰希望入局新能源造車、馬斯克一躍成為世界首富……種種信息都表明,新能源汽車的熱浪,還會繼續吹下去。
特斯拉8年前拋出了“胡蘿卜”——公開所有專利,引來了一眾“小弟”紛紛入局。
而經過8年發展,當初的“小弟”如今已然在明里暗里和當初的老大叫板。
無論從特斯拉遙遙領先的銷量上來看,還是從特斯拉多年的技術積累上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呈現出“一超多強”的格局。
在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非特斯拉莫屬。
2004年馬斯克入局特斯拉,在他的堅持下,特斯拉走了一條全體量技術發展道路,即優先發展和研發技術,而不是急于將實車投產。
特斯拉第一輛實車Roadster花費四年時間才實現量產,而且產量十分低迷。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大眾車型Model S,直到馬斯克進入特斯拉后8年才實現量產。
特斯拉所擁有的優勢,第一點就體現在自身的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
新能源汽車除了使用無污染性能源作為動力之外,無人駕駛也是新能源汽車能夠保持當下熱度的主因。包括蘋果、谷歌在內,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無人駕駛研究。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動駕駛系統。
自動駕駛系統依據人力輔助程度,分為無自動、個別功能自動、多重功能自動、受限自動輔助駕駛、以及完全自動駕駛五個級別。
2012年,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 Hardware 1.0還是基于其他家都在使用的Mobileye。但是Mobileye發展套路過于穩重,與馬斯克的想法不符。2015年,特斯拉在內部組建了算法研究小組,準備替代Mobileye。
一年后,特斯拉與Mobileye和平分手。特斯拉開始推出以自家Vision系統為基礎的AutoPilot Hardware 2.0。
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后,AutoPilot系統已經成為L3(多重功能自動)級別自動駕駛系統中的佼佼者,并且成為裝機量最多的自動駕駛系統。最新版的AutoPilot已經可以達到L3+級別的自動駕駛。
而特斯拉之所以能在AutoPilot系統上取得如此成就,離不開自家FSD芯片的研發。
在馬斯克決定自己研發FSD芯片之前,特斯拉AutoPilot系統一直都在采用英偉達公司的Xavier平臺芯片。芯片的運算能力,決定了在同短時間內特斯拉AutoPilot系統能處理的數據量。
可以說,所處理的數據量決定了自動駕駛系統的準確程度。哪怕有著英偉達芯片的加成,馬斯克還是覺得“慢”。
2017年8月,經過兩年籌備后,特斯拉FSD芯片完成設計,同年完成流片。第二年底,FSD芯片就被裝上了Model S和Model X車型。
特斯拉花費大力氣研發FSD芯片,帶來的優勢就是比此前使用的英偉達芯片功耗僅僅增加了25%,成本下降25%,性能卻提高了100%以上。
FSD芯片的運算能力,也成為AutoPilot系統最佳的性能支撐。特斯拉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自動駕駛系統達到了L3+級別的車企。
有了完善的自動駕駛系統,還需要優異的升級系統才能隨時隨地完成升級。這也就是特斯拉的另一個技術優勢:OTA升級機制。
提起OTA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但是用來類比手機操作系統升級方式,則十分明了。OTA是指汽車通過移動通訊網絡更新系統的方式。傳統車企通過OTA智能升級娛樂系統,而涉及到汽車動力、操縱等系統更新升級要到線下 4S 店。
而特斯拉改變了這一方式:特斯拉車主通過在線 OTA就可以更新自動駕駛系統,升級車輛性能和動力系統。
除此之外,特斯拉之所以能橫掃全世界各地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品牌效應是最大的助力。
2020年初,理想總裁李想就曾經在朋友圈發文,稱特斯拉續航不是最強,車型不是最好看,但是賣出去的車卻超過了幾家國產新能源車企總和。究其原因,就是特斯拉的品牌效應。
與蘋果創始人喬布斯類似,圍繞在馬斯克身上的傳奇經歷,馬斯克個人追求夢想而傾其所有的方式,契合很多人的“個人英雄主義”口味。如果給馬斯克打上標簽,“追求極致”、“科技范”、“極客精神”、“顛覆”、“探索”、“創新”等詞語就代表著馬斯克的“逼格”。
正是這個“逼格”,讓許多車主絲毫不考慮任何性能方面的優劣,只瞅準了特斯拉。
況且,特斯拉國產化后的價格,可謂是“誘人”。
特斯拉依然十分強力,不過在它的后面,一群“小弟”正在虎視眈眈。
2020年11月,國務院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政策指向就是市場的明燈。在政策出臺后,國產新能源汽車領域風頭重新開始強勁。之前由于疫情影響而沉寂的新能源市場,呈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態勢。不僅三杰蓬勃發展,更有百度聯手吉利,富士康注資拜騰。
在國產新能源汽車領域內,理想、蔚來、小鵬是雷打不動的三杰。這三家公司的創始人李想、李斌、何小鵬,都是受到馬斯克的影響,才先后加入到新能源汽車這個領域。
國產新能源三杰中,目前明顯已經占據頭名的就是蔚來。
2021年1月15日,蔚來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成為新能源汽車股票市值僅次于特斯拉的存在。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競爭中,蔚來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所推出的服務。
“換電”,是蔚來的主打服務。用戶車輛電量用盡后,可隨意更換,將車輛開去換電站,5-8分鐘就換好了一塊滿電的電池,不用再去擔心電池衰減的問題。
不僅如此,蔚來的用戶在行駛途中遭遇到電量用盡后,可以撥打服務電話即有蔚來工作人員到車輛位置進行電池更換。用戶每年都有6次免費服務機會,而且此服務包購買價格也并不高。
服務,就是李斌做蔚來的互聯網思維。“在未來,汽車不應該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通過自動駕駛、人工智能、云服務這些技術的進步,蔚來汽車將會讓車變成一個移動的生活空間,車會變成有溫度、情感的伙伴。”
這就體現了李斌的差異化競爭思路。在各家新能源車企中,蔚來的服務堪稱最優。蔚來將每個線下4S店都包裝成了高端體驗中心,在李斌的眼中,這些中心并不僅僅是賣車以及提供服務,更多的是充當蔚來車主們溝通交流的空間。
每位蔚來車主都可以使用APP直通李斌,給予意見和反饋。這是其他家車企所不能給予消費者的待遇,尤其是特斯拉。蔚來用差異化服務,奪得了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三杰中大哥的地位。
在服務優異的基礎上,蔚來在2021年伊始,就借著發布首款轎車ET7的東風,對外界顯示出蔚來的研發投入:固態電池,第二代換電站,NIO Pilot自動駕駛系統等……
雖然技術落馬時間還有待商榷,但是蔚來結合服務來沖擊特斯拉的市場之心,已經顯而易見。
相較于蔚來,理想的步子可以說跨向了不同的方向。
李想曾經創辦了汽車之家,深諳汽車之道。在他看來,當下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問題在于續航。特斯拉也好,蔚來也好,盡管有著速充技術和換電服務加持,但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
于是李想在推出理想ONE車型時,另辟蹊徑地開創了“增程式電動車”概念。
增程式新能源汽車與其他車型最大的不同,在于使用了一個發電機以及油箱。當理想汽車電量將要耗盡時,發電機就會工作,從而增加續航里程。這也是李想為了解決當下電池技術瓶頸而想出來的獨有辦法。
正是在這個增程式技術的加持下,理想ONE成為目前續航里程一枝獨秀的存在。800km的續航里程,超出特斯拉和蔚來主流車型一大截。
新能源汽車中電池成本占到整車成本30%-50,增程式技術不僅大幅增加了理想ONE的續航,而且成功地降低了整車電池成本。
除了增程式技術,理想能夠成為目前三杰之一,靠的是精確的企業費用管理。據統計,三杰之中,理想在2020年的毛利率以19.8%高居第一。而且銷售管理費用占比也是相比蔚來和小鵬更是大幅降低。
“在資金困難的時候,減少銷售管理費用,企業才能活下去,”這是李想一直以來的堅持。
李想2020年7月曾在朋友圈發文:
“理想汽車行政要求出差經濟艙都必須買折扣最低的,經濟酒店都要兩個同性在一起住。”
作為國產三杰中最早實現毛利率轉正的車企,增程式的使用和銷售管理費用的降低,是理想的兩大法寶。
在李想的推動下,理想也是三杰之中“最有錢”的那個。2020年4月,當時正在遭受疫情寒冬的李想曾表示:理想的現金儲備足夠支持36個月。
與前兩位三杰相比,小鵬著實有些低調。
雖然何小鵬自己“嘴上一直很硬”,曾經聲稱:如果不在這個行業做出什么,他是不會輕易放手的。但是新能源造車比的不是硬氣,而是差異化特性。
何小鵬找到的就是車型差異和自動駕駛。
不論是蔚來還是理想,首款車型也是當下熱銷的車型都是大型SUV。在何小鵬全身心投入到小鵬之前,小鵬汽車的首款產品也是大型SUV,但是交付情形并不好。當2017年何小鵬回歸小鵬之后,一年時間,小鵬推出了首款緊湊型SUV——G3。
車型差異化是小鵬成為三杰的主因。2020年4月,小鵬又先于蔚來和理想,發布了新款轎車P7,更為高端豪華。
2020年,小鵬兩款車型交付量達到了突破性的27041輛,同比增長112%。當年才發布的P7就已經實現了交付,2020年12月單月P7交付量高達3691臺。
產能不是焦慮點后,小鵬另一個領先其他廠商的,在于NGA自動駕駛系統。
“更高性價比的自動駕駛”,此前一直是小鵬的宣傳語。何小鵬一直在打造更為本土化的自動駕駛系統,走了與特斯拉不同的路。
蔚來、理想都不執著于與特斯拉進行自動駕駛系統交鋒,而小鵬一直在“正面剛”。采用特斯拉相對的NGP系統,宣稱2021年引進馬斯克嗤之以鼻的激光雷達,來提高小鵬自動駕駛系統的精確性。
XPilot,是小鵬的自動駕駛系統,最新的3.0版本已經搭載了NGP。在最新的系統中,針對國內特有道路特點,小鵬XPilot要比特斯拉AutoPilot更為適應本土特性。
但是小鵬目前面對的是,自動駕駛系統上的精進,NGP的應用,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并不具備十足的吸引力。
小鵬的銷售顧問說道:“小鵬P7中車型不支持升級到未來更高XPilot系統的智享版銷量占比達到了80%,大多數消費者認為L2級自動駕駛輔助已經夠用了。”
小鵬達成了自動駕駛系統差異化,但是這個差異化還沒有轉化成銷量。
中國新能源車企齊頭并進蓬勃發展,與國外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勢,這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巨大不無關系。
2021年初,商務部發布2020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產量和銷量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即使是在疫情巨幅影響的2020,新能源汽車依然取得了穩定增長。
尤其是在2020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70%正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很可能超過30%,甚至接近40%,達180萬輛。國務院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則顯示,新能源市場規模有望到2025年達到汽車銷售總量20%。
這個無比巨大的市場,不僅吸引著特斯拉,更是吸引著一眾國產廠商。
除了國產三杰外,威馬、哪吒、零跑三家與三杰一起,構成了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和特斯拉一較高下的六大金剛。
除此之外,百度和騰訊先后和吉利達成合作意向,共同開發新能源汽車。五菱通過一款宏光MINIEV沖上了2020銷冠第二寶座,比亞迪更是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的佼佼者。
馬斯克經過數年籌備,于2019年進入中國,于上海建廠。中國的“基建速度”讓特斯拉上海工廠在一年內投產,成為了那條“鯰魚”。
從現今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狀況來看,特斯拉的鯰魚效應十分明顯。特斯拉進入中國不到兩年,不僅讓特斯拉價格拉到了“尋常百姓家”的水平,而且成功引爆了國內新能源市場。
蔚來、理想、小鵬,國產三杰在2020年疫情寒冬年份里,交付量和銷售量卻沖擊到了歷年最高。相比較2019年的情形,特斯拉對各家的壓力轉化為了車企的動力。
與此同時,國家補貼政策的退潮,讓更多“浮于表面”的新能源車企被拍死在了沙灘上。留下來的,更多的是希冀在這一行業取得成就的車企。
現在看來,特斯拉和國產各大勢力的一超多強格局,還會繼續維持下去,甚至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特斯拉在技術上和品牌上的優勢,短期內是國產六大金剛難以企及的。
不可否認的是,在特斯拉的品牌效應和銷量壓力下,六大金剛使出了渾身解數來應對。蔚來推出“固態電池”;理想鞏固增程式陣地;小鵬在自動駕駛繼續深耕;威馬、哪吒、零跑三家各有特點,意圖沖擊更高位。
以前被馬斯克引進門的李想、李斌等人,從當初的“跟著特斯拉”轉變為“對特斯拉嗤之以鼻”,幾家國產車企的創始人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抨擊過特斯拉,諸如李想吐槽“特斯拉賣得好并不是因為車好”、李斌接受采訪時稱“目標不是特斯拉,是BBA”,都在彰顯其實對于特斯拉,國產車企們警惕程度甚于以往。
在特斯拉的引領下,新能源車企會更多關注研發實力的增長,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汽車“組裝廠”。
一超多強的路,未來將會走的更加精彩。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