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零壹財經·零壹智庫在北京召開“數字經濟·數字科技·數字金融——2021零壹財經·零壹智庫峰會”,攜手數字經濟行業專家、商業銀行與科技領域等人士,共同探討數字經濟發展。
本次峰會,零壹財經發布兩本書籍、三份報告、四項榜單;數字金融在監管政策層面挑戰,技術應用層面挑戰;數據如何實現知識化與智能化?消費金融行業趨于持牌化和多元化;普惠小微金融的挑戰、模式、生態與趨勢;區塊鏈面臨著產業、人才與應用層面的挑戰;場景金融有場內、本身、場外三種風險;中國數字科技的信息、數字、智能三大階段各有怎樣的態勢?
新格局下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與挑戰
中國財政學會政府與社會融資專委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原副局長安起雷說,金融首先是經營風險的一個行業,金融的本質實際上是以負債進行經營,因而金融就要做好兩件事,一是選好項目,二是把項目做好。金融的運行則是產生現金流,產生高回報。
主流金融機構經營當中還會產生風險,甚至會產生大量的不良資產,一些非專業的機構在做金融的時候可能風險會更大。安起雷提醒,“希望大家敬畏職業、敬畏金融,同時接受監管,最好是擁抱監管,不要拒絕監管。”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偉認為,發展數字經濟是暢通雙循環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當前智能化時代已經開啟。新一輪信息技術的革命給我們數字化經濟創造了條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經濟數字化,加速經濟數字化,并且催生了很多數字化業態。
由于數字經濟本身由很多的數字技術來承載,相應地,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其發展也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就單家企業或單個項目而言,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初期投入會非常大,在生產沒有形成,或者生產規模較小時,平均成本會立即顯著提高。只有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技術應用趨于穩定,生產也上了一定規模,邊際成本才可能下降,平均成本也隨之下降,數字化轉型的優勢才能真正顯現出來。因此,需要冷靜看待數字經濟本身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前景很美好,但道阻且長。
零壹財經·零壹智庫創始人柏亮宣布,《數字金融:科技賦能與創新監管》《區塊鏈產業全景2020》兩部書籍即將出版。
《數字金融:科技賦能與創新監管》零壹推出的“金融科技發展報告系列”之一,該系列始于2017年。《區塊鏈產業全景》是零壹推出的“區塊鏈產業普查報告系列”之一,該系列始于2019年,今年首次正式出版。
對2021年的展望,柏亮表示,首先是政策,預計2021年應該還會有更多的監管政策出來,可能會對監管加強,也可能也會通過監管沙盒等方式來促進創新。
其次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一些新的技術可能會在金融領域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比如,數字人民幣2021年會進行更大范圍內的試點,數字人民幣可能在跨境支付上實踐。
零壹財經合伙人、副總裁、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發布了《深入產業:中國數字科技兵器譜報告2020》。他說,產業數字化浪潮分為三個階段: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2018年之后,在數字化基礎之上,各項新興技術融合創新,廣泛應用在各個產業之中,由此進入產業智能化階段。
于百程認為,2021數字科技有十大趨勢:①數字科技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一部分,成為國家科技戰略重點和企業戰略;②數字資產價值被進一步認同,交易平臺與監管提上日程;③5G、區塊鏈與其他技術的協同加速;④政務、制造、地產等場景為數字科技提供更大舞臺;⑤數據安全和信息保護將有實質突破;⑥數字科技服務實體經濟目標更加明確;⑦數字科技平臺化發展,使得專業細分的小微企業受益;⑧龍頭企業在數字科技中的重要性凸顯,上市提速;⑨數字科技價值更加體現在降本增效上;⑩從消費環節創新向全產業鏈互動創新轉變。
北大光華?百行征信征信數據分析與應用聯合實驗室主任王志誠展現了數據如何成為經濟要素的過程。王志誠認為,數據要素有用,能優化生產,改變消費習慣,并且有一定的稀缺性。前面得幾種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和具有獨占性的,但是數據資源和它們有本質的不同,就是它有再生性,有分享增值性。所以,數據要素在企業、生產,人與人彼此之間的合作等方面,都有很強的作用,未來整個社會很多的方面都會隨著數據要素制度體系的建立和數據要素的處理帶來很大的改變。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金融論壇理事、銀行支行行長周承說,2020年以來,我們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不過數字化科技的升級、革新、迭代,為我們創新獲客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0年對我來說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我們通過數字化渠道和工具,突破了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打破了重點依靠線下物理網點獲客的傳統零售銀行展業模式,開拓出了一條數字化轉型營銷的新路徑。在疫情期間客戶無法到網點的情況下,成效非常顯著。這個動作對于傳統銀行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竹間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總監尤輝認為當前數字金融發展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數據打通層面。包括金融行業的、制造業的,包括IoT領域相關的業務類公司,很多業務數據還沒有打通,在為后面智能化的發展或者是應用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尤輝說,如何將數據轉化為知識,是用戶比較痛的一個點,目前們已經在推動智能化的知識轉化,也推出了知識工程平臺,相信在今年我們能夠抓住機遇,為廣大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智能化資產轉移,幫助他們在線上這些渠道開展更為廣泛的業務。
億聯銀行戰略發展部兼小微金融部總經理王凱鴿表示,當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監管的挑戰,我國的金融數字化跟國外的金融數字化,完全是兩條路線,我國是自下而上的驅動,國外是自上而下的推動。在這個過程當中,金融的數字化走的就比較快。
王凱鴿說,第二個挑戰是互聯網銀行運用金融科技和數字科技,數字科技本身也會帶來一定的挑戰,一些基礎設施還有待加強,要從基礎設施方面完善。還有就是技術帶來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個人信息隱私保護等。最后一個挑戰是人才的挑戰。
捷信運營及總務部部長胡泊希望政策對于市場或者對于企業能有更明確的指導,有更加規范的、更加能夠得到市場和政策認可的創新,所有市場主體因此而受益。
“我們在面臨的挑戰在于非常多新的技術,包括新的一些智能科技公司,包括大數據的公司,他們有很多的技術。作為企業或者說作為服務的提供者,我們有實際的業務需求,但是如何能夠很好的把這些技術和痛點或者需求能夠結合,這實際上對于我們這種企業而言相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MobTech金融風控專家霍文虎分享了數據智能風控的實踐案例。具體為他在某知名互聯網企業甲方公司遇到的支付風控案例,從搭建變量體系、做模型、判斷數據特征、變量整體交互、變量優化、新增模型覆蓋、自動迭代等方面,展現了風控模型的知識。他還介紹了曾經做的催收模型,可以通過動態,以加權的方式去增強元數據的學習。
區塊鏈的2020與新格局
零壹財經?零壹智庫創始人柏亮發布了《區塊鏈產業全景2020》。他說,區塊鏈領域2020年關注度最高的是兩個貨幣,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和比特幣價格的飆升。它們背后有區塊鏈產業和區塊鏈技術方面的背景。
政策上,2020年是區塊鏈政策在全國普及和廣泛生根發芽的過程,全國發布的各類區塊鏈相關政策有493條,22個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區塊鏈技術和區塊鏈產業,各省市發布的專項規劃就有24個。
專利層面,中國在區塊鏈上的專利申請占全球的60%左右,專利層面,中國在區塊鏈上的專利申請非常多,2020年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5萬多件,其中中國申請了3萬多件,排名前十的大部分公司都是中國公司,尤其是阿里巴巴、騰訊、平安。
雖然區塊鏈在蓬勃發展,但柏亮表示,中國區塊鏈還面臨著三大挑戰:一是技術,雖然申請專利很多,但在真正的核心技術和基本技術共識上突破較少,安全多方計算等方面還存在很多技術難關;二是人才,區塊鏈人才是一個巨大的瓶頸;三是產業應用的挑戰。
趣鏈科技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張貝龍指出,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有三大趨勢:
微眾銀行區塊鏈戰略合作負責人鮑大偉介紹,在區塊鏈領域,微眾銀行走的是開源合作的路線。他還展示了微眾銀行在產業應用、生態構建、技術創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鮑大偉說,微眾銀行希望通過免費開源的工作,推動國產區塊鏈技術能夠蓬勃發展,能夠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參與到這個非盈利性的聯盟組織當中,共建最大的國產開源聯盟組織。
零壹財經·零壹智庫發布了“2020中國區塊鏈應用TOP30企業”榜單。微眾銀行區塊鏈、趣鏈科技、神州信息、金融壹賬通、螞蟻鏈、歐科云鏈、京東數科、眾享比特、數秦科技、溪塔科技、信任度、荷月科技、瑞策科技、矩陣元、宇鏈科技、數衍科技、亦筆科技等30家企業入榜。
消費金融與場景金融的總結與挑戰
零壹財經合伙人、副總裁、零壹智庫總監趙慧利發布了《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20》。她說,零壹財經已經連續幾年發布消費金融的行業年度報告,這次報告馬上消費、捷信、海爾消費金融、盛銀消費金融和中原消費金融,提供了專業、有價值的案例以及知識參考。
趙慧利表示,2020年的消費金融行業是規范與鼓勵發展并重。目前行業的持牌化趨勢已經顯現,全國獲批籌建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達33家,其中27家已開業。今年獲批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已有5家,其中,小米、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已開業,螞蟻、唯品富邦、蘇銀凱消費金融正在籌建中,消費金融牌照發放明顯提速。
多元化融資體系已經形成,包括同業拆借、發行金融債、ABS等。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有招聯、捷信、馬上、興業、湖北消費金融等持牌消金公司通過發行ABS、金融債方式融資超200億元,獲批數量及金額遠超去年同期。
此外,在金融科技的驅動下,消費金融也衍生了很多新的發展模式,截至2020年12月底,一共有8家消費金融公司,累計公示專利合計333項,這個數據同比上漲了118%,其中最典型的是馬上消費金融,2020年一年的專利數量就達到了191項。
光大銀行智能風控中心VP祝世虎發表了以“看透風險,突破浪潮中的場景金融”為主題的演講。他說,隨著教育分期場景、醫美分期場景、長租公寓場景等的接連暴雷,讓一眾金融機構進退維谷。此時,金融機構對于場景金融風險,一是“看不透”,對風險“隔霧觀花”,二是“管不住”,手中的風險管理工具“方枘圓鑿”,其根源是缺乏“體系化”的場景風險的識別與管控。
祝世虎認為,場景風險是一個“三層風險金字塔”,頂層為“場景之內”風險(客戶級風險),中間層為“場景本身”風險(場景經營風險、交易風險、欺詐風險、客群偏差風險、特定風險),底層為“場景之外”風險(集中度風險、逆周期風險、“灰犀牛”風險、戰略違約風險),三層風險由下而上疊加而成,越底層的風險發生概率越小,但是一旦發生,整個金字塔倒塌的概率越大。
對于場景本身和場景之外的風險,祝世虎認為其管理不僅在于智能風控,更重要的是聚焦場景風險中的“模型之上、數據之外”,將智能風控和傳統風控手段相結合。
普惠小微金融的2020
零壹智庫金融組研究總監李薇發布了《中國普惠小微金融發展報告2020》。她說,2020年新冠疫情對于我國眾多的實體中小微企業來講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與此同時我國的小微金融生態體系也帶來了一個線上化、生態化的新篇章。李薇從挑戰篇、模式篇、生態篇以及展望篇,四個方面進行分享。
挑戰上,紓困中小微企業已成為銀行業第一要務;二、模式上,主要集中在產品創新、場景分析、信貸技術、農村金融、經營風控。生態上,在我國監管機構和眾多的小微企業融資處理之間,目前無論是小微金融供給方的數量還是參與主體的層次,會日漸豐富;展望上,李薇分析中國普惠小微發展有十大趨勢與挑戰。
趨勢與挑戰共有十大關鍵詞,分別是:①政策引領;②信息信用基礎設施逐步完善;③政府聯動;④小微征信;⑤行業選取;⑥鏈式金融;⑦場景融合;⑧轉型升級;⑨開放生態;⑩智能風控。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