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院和村醫“爭口袋”、編外人員的工資待遇、公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的落地等是困擾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分配的幾個棘手的問題。基層員工的積極性和任務完成情況怎么去平衡,是基層在績效方面反映比較多的情況。吉林省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和經費保障機制強化績效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關于“兩個允許”的落地,在基層醫療機構績效工資的分配,體現在下面這個公式里:工資總額=國家和省規定應發工資額+編外用工工資額+獎勵工資+績效工資總量。1.國家和省規定應發工資額=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省規定績效工資。
2.編外用工工資額=編制外聘用人員工資報酬+臨時用工人員工資報酬+特崗計劃招聘等其他工資。3.獎勵工資額=引進緊缺急需人才的獎補性支出+其他獎勵性支出。4.績效工資總量=(醫療收入-成本費用-職工福利基金-醫療風險基金)×計提系數(0.6~0.9)。其中,醫療收入包括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成本費用需扣除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及財政工資性補助收入。曾有基層村醫反映,公衛經費存在中途被“截留”的問題,核心問題其實是經費去向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的情況。吉林省這次的文件里明確提出,用于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要單獨列支,將不低于4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交由鄉村醫生承擔,同時統籌兼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相關工作任務量和考核結果,一并相應核定專項補助資金。采取“先預撥、后結算”的方式全年四季度嚴格按序時進度撥付,確保基本公共衛生補助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各地要進一步明確村醫補助發放程序,通過銀行卡,規范發放村醫補助,做到公開透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制定的分配辦法要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以知識價值為導向,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有突出業績人員、患者滿意度高的家庭醫生團隊傾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結合實際需要,根據崗位特點自行設置績效工資具體項目(最多不得超過10項);全科醫生崗位津貼項目可在績效工資中單列,津貼標準按不低于全科醫生所聘專業技術崗位對應的崗位工資標準的20%核定。同時,加強編外人員聘用管理,編外人員聘用計劃應報主管部門審核,統籌考慮編外人員工資待遇,力爭做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內外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文件最后提到,對政策推進不力的,將建立獎懲機制和通報約談機制,足以看出吉林省這次改革的決心。基層醫生的好日子要來了。
?來源 :?國家衛健委
?整理?: 基層醫師公社? 羽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