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躍幕,作者丨七月
2021年電影市場的開門紅。
元旦當天票房破6億、3天元旦小假期累計票房近13億,今年元旦檔的好成績打破了歷年的元旦檔票房記錄。這無疑為2021年的國內電影市場開了一個好頭。回過頭來看,這樣的“開門紅”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這一時間段的市場上出現了諸多優質的國產片。
去年國內電影市場經歷了疫情帶來的災難性沖擊,最終如愿突破了200億總票房,說明了整個行業的積極自救已經讓市場得到了極大的提振。今年作為抗疫常態化的首個年份,整個電影市場能夠實現怎樣的票房表現對接下來整個行業的發展尤為關鍵。
除此之外,在去年疫情“冰封”全球電影市場的大背景下,2020年成功登頂“全球第一大市場”的國內電影市場已經充分體現出了能夠快速復工的能力。而對于直到現在仍危機重重的全球電影市場來說,今年的國內電影市場能夠恢復到怎樣的水準也至關重要。
不過,這一切基本是由2021年市場上的重點待映影片所決定的。因此,悅幕盤點了今年的重點待映國產影片。從不完全統計的34部重點影片來看,2021年的整個市場還是有著比較足的內容信心的。
強強綁定的必然趨勢。
以往的電影市場都對定檔重點檔期的影片有著較高的關注度。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抗疫成為常態化、已經邁入了長期復蘇的階段,整個市場對將在重點檔期上映的影片更為關注。畢竟,重點檔期的票房成績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全年大盤的走向。
目前來看,定檔重點檔期或者極大可能定檔重點檔期的頭部影片呈現出了數量更多、檔期選擇更密集兩個特點。
以春節檔為例,目前已有7部影片定檔這一時間段:無論是想看人數破記錄的《唐人街探案3》,還是定檔前因為沈騰+賈玲備受關注的《你好,李煥英》等影片,定檔影片中一半屬于與重點檔期強強聯合的頭部影片范圍。
實際上,市場將長期面臨觀影信心不足的問題,對于頭部影片來說,春節檔、國慶檔這種資源、資金高度集中的重點檔期所帶來的加成作用在疫情之后變得尤為關鍵。這一變化帶來的是,春節檔、國慶檔這兩個重點檔期的競爭賽道有所升級,頭部內容的壓力會更加明顯。
盡管目前尚未有頭部影片明確定檔今年的國慶檔,但陳可辛的《李娜》可能會參照類型題材相似的《奪冠》選擇國慶檔,想來博納出品的《中國·醫生》和《長津湖》也會有一部計劃在國慶檔公映。由此來看,春節檔、國慶檔的影片更“頭部”將成為一大長期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今年的7月1日是建黨100周年紀念日,目前定檔的影片已有極具看點的《1921》,以及管虎執導的《革命者》,接下來可能還會有其他影片定檔。這對于戰線較長的暑期檔來說,今年或許會出現較為明顯的七一檔期小高峰。
另外,與這一情況類似的還有賀歲檔,跨年檔或元旦檔同樣具備形成檔期小高峰的能力,相信《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影片加持下的今年元旦檔已經足夠證明這一點。
尤其是,其他尚未定檔的頭部影片不在少數,比如《封神三部曲》第一部、《鬼吹燈之天星術》等影片。對于這些影片來說,如果春節檔、國慶檔擠不進去,暑期檔、賀歲檔將是他們的優先選擇。這無疑也會促使這兩個長線檔期出現一個甚至多個檔期小高峰。
較強的商業屬性。
對于以往的市場來說,五一檔等非重點檔期的影片供給并不穩定,上映影片的體量大小不一。但今年的市場在這些非重點檔期方面,也呈現出一些不同之處。
以五一檔為例,目前已有5部影片定檔。其中,雷佳音、李現等主演的《古董局中局》明顯具有較強的商業屬性,在前期就展現出了不俗賣相,至少從市場評級來看該影片足以進到暑期檔的賽道進行競爭。
不過,目前《古董局中局》這樣有望成為一匹黑馬的影片,選擇了五一檔這種非重點檔期,雖然無法憑一己之力令整個市場不那么“擁擠”,但影片可能會在進一步拉動市場上貢獻更多的作用力。
那么,2021年的非重點檔期會誕生出更多的新爆款嗎?通過今年相應的片單來看,至少可以看到的是,包括《古董局中局》在內的爆款預備影片數量明顯增多。
與此同時,除了《古董局中局》之外,今年還有《風林火山》等不少熱門港片待映,常規喜劇題材上也有《超能一家人》等一系列影片在列,同時現實題材這兩年成為整個市場的剛需,《我的姐姐》《不止不休》《涉過憤怒的海》等影片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也具備在市場產生共鳴的基礎。
實際上,回看2018、2019年的國內電影市場,破10億的國產片分別有10部和9部,其中共有9影片屬于口碑逆襲的案例,而像《掃毒2天地對決》《無雙》這樣強類型元素、強商業屬性的影片只占了1/3左右。
由此來看,無論是喜劇題材,還是犯罪、動作類型,上述片單中的待映影片展現出了相對不俗的市場賣點、具有較強的商業屬性,既在重點檔期的表現值得一看,又適合在非重點檔期沖擊爆款。
因此,如果這些影片選擇非重點檔期,則有望成為該檔期中的一匹黑馬。尤其是,選擇非重點檔期的這些影片在檔期分布上基本比較分散,這對于抗疫常態化的國內電影市場來說,帶來的提振意義可能會更大,成為行業恢復信心的一個重要支點。
支撐空窗期。
回看這幾年的國內電影市場,比如2019年3月至6月的進口片票房遠遠高于國產片票房,甚至出現了5月相差十倍的巨大“鴻溝”,四大檔期之外的空窗期更多的是以“進口片+國產文藝片”的組合來進行填充的。
從近年來上映的國產文藝片來看,像是婁燁的《風中有朵雨做的云》、王小帥的《地久天長》這種在A類國際電影節提名獲獎的影片,或者像是李少紅的《媽閣是座城》、馮小剛的《芳華》這種導演本身關注度更高的影片,基本屬于少數派。
而隨著資本的入場,市場上的文藝片計劃、青年導演扶持計劃明顯有所增多。這就決定了,在這幾年上映的文藝片中青年導演輸出的作品占了大部分,像是萬達菁英+計劃與導協青蔥計劃聯合推出的《過春天》,ART文藝片計劃推出的《路過未來》和《送我上青云》。
相比這兩年扶持青年導演更為明顯的文藝片不斷出現,定檔2021年的影片可能更多的是以大導新片為主。具體來看,田壯壯執導的《鳥鳴嚶嚶》、陳正道執導的《盛夏未來》等影片都屬于這樣的影片,有望在今年與觀眾見面。
同時,在已經定檔的影片中還有著曾在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提名最佳影片的《吉祥如意》。這是大鵬第一次執導文藝長片,影片在電影節的展映期間收到了不少的好評,比如豆瓣上不少影評人給出了四五星的好評也令人期待。
以張驥執導、周冬雨和劉昊然主演的《平原上的摩西》為例,這些影片雖然不屬于強商業屬性的類型片,但在主演、題材等方面具備的市場賣點遠遠大于以往市場上青年導演輸出的文藝片。因此,這樣的中層影片擁有的填充市場作用可能會相對增強。
實際上,今年元旦檔左右上映的一系列國產片基本上都不是傳統意義的大體量影片,卻刷新了歷年元旦檔相關的市場記錄,已經能夠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尤其是,至今為止的海外疫情依然不容放松,今年能夠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映的進口片有多少還是一個未知數。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這些中層影片所能實現的支撐“空窗期”作用可能會更加凸顯出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