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王新喜
特斯拉股價持續大漲,美國當地時間1月7日,截至美股收盤,特斯拉股價收于816.04美元,大漲7.94%,市值為7735億美元。埃隆·馬斯克身價隨之漲到1950億美元。
計算一下,全球現在有大約76億人。如果大家來均分馬斯克的財富的話,每人可以分到25美元。
需要知道的是,根據摩根士丹利公布的估計指出,SpaceX的估值超過了1000億美元,按照胡潤獨角獸排行,spacex估值2500億人民幣,384億美元。馬斯克擁有SpaceX約54%的股份,也就是207億美元。
隨著SpaceX的估值增長,馬斯克未來身價還有增長的空間。
馬斯克坐上世界新首富,這是今天這個時代下的消費者與資本對當前科技行業越來越稀缺的創新者與顛覆者精神的一種嘉獎,也應該是國內立志賣菜的巨頭對自身行為反思的一個契機。
近年來,在科技行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一種科技創新頹靡的跡象,從庫克接掌蘋果以來,人們所期待的顛覆式創新似乎隨著喬布斯的離去而越來越遠。蘋果已經不再是人們眼中顛覆式創新與前沿科技的代名詞。
而下一個接棒喬布斯,去改變世界的人會是誰?人們把這個可能性交給了馬斯克。
而在今天的IT科技、互聯網行業,充滿著各種模式創新,從國內來看,資本與巨頭從一窩蜂扎向共享單車,進入外賣市場,投入短視頻,直播帶貨,到一窩蜂扎堆賣菜。
科技行業充滿了賺快錢的靡靡之音與短視。一眾巨頭們只盯著眼前的蠅頭微利,而忘記了時代賦予的仰望星空的使命。這也是為何從美團到拼多多一眾巨頭圍獵社區團購之時,許多人都在感嘆馬斯克在造火箭上太空,國內巨頭卻在搶菜販生意,兩相對比,馬斯克成了這個時代下最具鮮明記憶點的那個“仰望星空”的巨頭。
在今天的科技行業,馬斯克像一個異類,從特斯拉電動汽車到spaceX、到對腦機接口的探索,馬斯克曾解釋自己“創辦特斯拉和SpaceX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世界需要這些公司”,而馬斯克也在對清潔能源技術作出初步探索。他曾解釋這是源于一種深切的危機感,“如果不改用可持續能源,未來氣候變化將把人類置于無法想象的危險境地。”
在特斯拉之外,馬斯克還擁有SpaceX、Neuralink、隧道和交通公司The Boring Company。每一家公司都是處于科技前沿。人們也看到了SpaceX SN8試飛,人們驚嘆一家公司能把科技玩到這個水平,馬斯克涉足的領域覆蓋了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太空旅行、超級高鐵,甚至是腦機接口。管理這樣龐大的工程,沒有極高的領導力和科研人才隊伍,真的很難做到。
馬斯克在一直保持著對科技前沿的創新與探索的欲望,它身上的標簽就是充滿了科技狂人的氣質,而這種氣質充滿了顛覆式的欲望與野心,這與過去的喬布斯有著諸多類似之處。
特斯克股價上漲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身上的標簽符合了國內人們對“科技巨頭應該干什么,是什么樣的”的想象,盡管這種標簽有包裝與營銷的成分在。
特斯拉進入中國,它的成功和在中國建廠密不可分。用上海扶持的資金建立生產線和銷售渠道,讓特斯拉成功在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站穩腳跟。對于中國這種缺乏石油,亟待發展清潔能源的國家來說,電動車也是最符合大方向的選擇。特斯拉電動汽車在中國的增長幾乎是沒有懸念的,未來特斯拉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霸主地位相對是穩固的,與中國市場捆綁,也為它的未來前景的穩定性帶來了多重想象空間。
在今天科技巨頭一窩蜂扎向離錢最近的項目,愈加鮮明的凸顯了馬斯克的可貴之處。
不過從當前來看,特斯拉的股價可能存在著很大的泡沫,目前的市盈率高達1390倍,很明顯,市盈率過高,隱含泡沫,盡管在電動汽車上,特斯拉已經獨占鰲頭,但是其產品類型還非常有限,相比起豐田、本田這類車企,其銷量要在短時間內超越太難。但是特斯拉的市值已經超過豐田汽車、通用汽車、福特汽車、戴姆勒奔馳汽車、法拉利、寶馬汽車市值總和,這是不合理的地方。
但很明顯,美股在長達十幾年的大牛市之后,泡沫無處不在,特斯拉有泡沫,但不等于沒有市場潛力,市值說白了是把企業的未來價值和期望利潤體現在了現在的股價上。這是特斯拉這一輪大漲的重要原因。
當然這背后也有驅動這一輪泡沫的市場投機者,他們負責泡沫吹大,就看誰來接盤了。有業內人士指出,其實最主要還是因為很多理性的金融估值方法無法對這些企業進行計算,讓投機者們有機可乘。這也是一大批互聯網企業不賺錢時估值高,賺錢了反而估值變低的根本邏輯。
知名對沖基金管理人Michael Burry曾指出特斯拉的估值與業內其他公司相比“十分荒謬”。他建議馬斯克可以利用當前極高的股價來籌集更多現金,“因為很有可能這是最后的機會了”。
任何新興產業在初期增長階段都會存在大量泡沫的。這是資本市場對其預期過度的一種反應,但泡沫遲早會被修正。此外,新能源車企走的有多遠,最終盈利能力頗為關鍵,數據顯示,2020年Q3特斯拉的毛利率是23.5%,蔚來12.9%,理想19.8%,小鵬4.6%。
正是因為更高的毛利率,特斯拉才有更大的空間在產品端降價,甚至隨著未來零部件成本與價格的降低,特斯拉進一步降價的空間依然存在,不可避免切入蔚來等廠商的價格區間,這樣一來,國產造車新勢力不可避免的將在盈利空間上被不斷擠壓。此外,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巨大銷量讓其具備非常低的融資成本,加之當前電動車的購車補貼高,特斯拉可能還會將價格進一步下探,逐步蠶食傳統汽車中級車的銷量,對大眾、豐田、通用、寶馬、奔馳等廠商造成巨大沖擊。
從電動車市場來看,競爭對手一方面來自傳統車企轉型,比如比亞迪。一種是造車新勢力,比如蔚來理想小鵬等。國內造車新勢力基本是借助傳統汽車的流水線代工+寧德時代的電池組裝模式。有制造能力的,沒有芯片與自動駕駛技術;有相應自動化技術的,又沒有整車生產能力。特斯拉無論在技術層面、品牌層面、供應鏈優勢、整車生產能力上都沒有對手。
現在的特斯拉,其實就是汽車行業里的那個蘋果。國內市場與政策對特斯拉一路綠燈,本質也是希望特斯拉能夠像蘋果一樣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升級,蘋果帶動了國內的手機產業鏈,而特斯拉所在的電動車市場,其前景更大,尤其是自動駕駛領域。
有業內人士談到,目前特斯拉的Autopilot功能雖然尚不完善,雖然時間的完善,在自動駕駛領域帶動的產業鏈將更加龐大:攝像頭、人工智能芯片、大數據、雷達傳感器、視覺傳感器、定位傳感器、姿態傳感器、云服務、車聯網、5G通訊、遠程管理、高精地圖......一旦全自動駕駛時代來臨,汽車將徹底取代手機成為新的智能終端,萬物互聯成為現實。
在筆者看來,特斯拉很可能將成為一家對標蘋果模式的,與中國電動車產業鏈高度捆綁的科技企業。而不同于蘋果的零部件部分國產化,特斯拉的零部件有望實現90%以上乃至100%的國產化。
特斯拉侵蝕競爭對手市場份額,做大電動車市場的蛋糕的可能性很大,未來電動車普及已經是大勢,特斯拉將進一步蠶食電動車乃至傳統汽車市場份額,股價也是資本市場對其潛在增長能力的一種預判。
特斯拉的股價上漲,其實就是一個風向,人們從追捧應用層創新轉移到更關注基礎底層硬核科技創新與前沿科技探索。
特斯拉股價上漲,應該是國內那些下決心砸錢買菜的互聯網巨頭們反思自己所作所為的一個契機,也應該是國內巨頭未來在硬核技術層面升級的動力所在。
【鈦媒體作者介紹: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