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流量公園,作者丨高文靜
微博上擁有58萬粉絲的老照片bot,運營者名為布布,日常就是在微博上發一發老照片。
去年的12月28日,他便發了一張拍攝于1939年倫敦,一名士兵在返回部隊的火車上,拿著槲寄生和他的女友親吻的老照片。
此外,布布也接受投稿。有一天,投稿人在舊貨市場收到一臺老式照相機,里邊還有一家人全家福照片的膠卷,投稿人希望通過老照片bot能找到這臺相機原來的主人,并且把照片沖洗出來寄給他們。
即是對時代印記的一種保留,也會平添一些額外意義。
類似的bot賬號,在微博內容生態占據著一定陣地。他們像一個機器人一樣,收消息,發內容,不需要原創內容,很少摻雜自己的個人觀點,但是依舊收獲了一大批真實的粉絲。
自2018年起,微博上掀起一股bot號的熱潮。現在搜索微博用戶,一共有近25萬人名字中有bot的后綴,粉絲量比較大的頭部賬號糗事bot、冷知識bot、全是吃bot等已經有幾百萬粉絲,其中天秀bot有1172萬粉絲,大部分賬號也有幾萬到幾十萬粉絲。
bot其實是機器人robot的簡寫,微博名為“某某bot”就是以“某某”為主題,開設的一個定期更新主題內容的機器人賬號(當然,機器人是人扮的)。
最早的Bot賬號起源于推特,網友們寫下簡單的腳本,運營出簡單沙雕但是有趣的賬號。
微博bot和推特bot不同的是,微博bot賬號大部分都是由真人運營的,他們只是模擬機器人發博,通過設定固定的標簽,自己挖掘內容或者粉絲投稿,定期更新。
布布和孟堯結識于同人圈,兩人成為了好朋友。2018年,孟堯開設了千禧bot,收獲了很多粉絲的喜愛,千禧bot也成了微博bot中最有名的賬號之一。
出于對歷史的興趣,布布對老照片有一種特別的情懷,看到孟堯的bot號做的效果不錯,布布隨后也開設了老照片bot,專門收錄老照片。本來只是做著玩玩,但是沒想到漸漸的收獲了一群同樣熱愛老照片的粉絲。
比起明星名人,博主布布說,自己希望能通過老照片bot看到更多平凡人的故事。相機記錄下來曾經的一幕幕的真實瞬間,給她帶來很多回憶和感動。
千禧bot是一個專門收錄90年代末和00年代初回憶的賬號,千禧年的物品,零食,故事,總能讓我們想起過去那段充滿希望和美好的時光。
冷知識bot致力于挖掘不為人知的冷知識,比如,啤酒的“啤”字是青島人創造的,為什么奧特曼胸前為什么會有一個彩色計時器?如何區分皮卡丘的性別?
梗百科bot顧名思義就是科普你不明白的梗,做一個128G網速沖浪的微博選手。
還有意難平bot、黑歷史打臉bot、有錢人發言bot、法國文學bot、打折bot……
歷史愛好者、飯圈交流地、沙雕表情包、經典名場面,一個細微的角度,特殊的情緒,某一個群體,都能被開發成一個bot。
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微博bot群體,能滿足用戶們不同的選擇,有些人看起來平平無奇,其實微博上偷偷關注了十幾個沙雕bot號。
這種奇思妙想的bot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新奇的體驗。與個人博主不同的是,由于bot賬號的機器人屬性,他們的內容簡潔直觀,具備鮮明的標簽特色,像機器人一樣客觀的發布和標題相關的內容,幾乎不發表自己的觀點,為用戶免去其他的干擾信息,充分的滿足用戶某一方面的興趣需求。
選定一個主題,只需要接收網友的投稿就可以發博,做一個bot號幾乎沒有門檻。但是bot主題的選擇不僅需要考慮是否能吸引粉絲,也要考慮內容獲取的難易程度。
梗百科bot的運營者王浩是一名大二的學生,最開始是被冷知識bot有趣的內容,干凈的界面吸引,想到自己經常在上網沖浪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不懂的梗,于是在高三畢業的暑假里,突發奇想,做了一個專門解釋梗的bot賬號,來給自己和大家科普梗。
王浩運營這個賬號已經堅持兩年之久。他經常和粉絲在評論區互動玩梗,粉絲也親切的叫他梗寶,王浩之所以沒選擇做一個單純的機器人,就是因為和粉絲的互動也是他的樂趣之一,玩起梗來浩浩游刃有余,粉絲也樂于看到機器人博主親切接地氣的另一面。
但是,最近粉絲經常調侃他“沒梗了”,但是實際情況就是這樣,網絡造梗速度跟不上梗百科的更新速度。粉絲投稿不多,更新內容太少,王浩也努力自己去找一些新內容,但是大部分梗都已經發過了。談及以后的發展,王浩也從來沒想過放棄,只是說,要先努力找新梗。
智慧言行bot 是學磊創建的微博號,從2018年創號到現在,發布微博3600多條,平均每天大約要發布7條左右,粉絲量已經達到163萬多。雖然叫“智慧言行”但是bot上發的是一些“不智慧”的,沙雕的搞笑類型的內容。
學磊說,bot號雖然有粉絲投稿,但是對于一個搞笑號來說,某一個粉絲覺得好笑的內容并不一定符合大眾審美,也很難符合賬號定位,大部分時間,學磊還是需要花很多時間,自己去各種網站找一些搞笑的圖文視頻內容發布在微博上。
bot內容的垂直性導致有些題材的賬號能發布的內容有限,一方面,運營一個bot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找新內容,另一方面也面臨著難以變現的問題。
老照片bot的運營者布布說,自己運營這個賬號沒有考慮賺錢,也很少有適合她的推廣,一些賣假鞋假包的推廣她從來不會接。除了平臺每天會給十多塊的獎勵,僅僅是偶爾會有一些轉發抽獎的推廣,現在家里已經堆了好多本轉發抽獎送的書。
智慧言行bot的學磊同時在運營三個賬號,兩個大號基本可以穩定變現,但是bot號卻需要用大量的時間去找素材。
花費時間最多的bot號卻是最難變現的一個賬號,智慧言行bot號也很少接到推廣。問及原因,學磊覺得,一方面是相較于美妝、美食、娛樂等題材,搞笑類型內容不夠垂直,難接推廣,一方面是賬號還不夠大。
學磊覺得,如果賬號過于垂直,也很難接推廣,比如一些外國文學分享的bot號,很難有符合定位的產品推廣。同類型的賬號中,也只有天秀bot等少部分頭部賬號能穩定的獲得收益。
相對于個人號,學磊和圈子里的大v都很熟。他們在運營時,會互相轉發,增加曝光量。即便如此,學磊的bot號也不算一個成熟的能獲得盈利的賬號,只能靠另外兩個大號養活。
一些個人兼職的運營者更少會有這種渠道,僅靠小眾的內容輸出,粉絲量不大,賬號曝光量少,想要變現更不容易。
想起當年剛剛創號的時候,看書bot的運營者小七只能在微博互粉超話里給自己手動漲粉,經過努力才換來了幾萬的粉絲量。直到后來開始做抽獎送書活動的時候,才迎來了漲粉的高峰期。
現在看書bot的粉絲量已經有80多萬,也很少做推廣,小七說,沒什么合適的,一般只有書的推廣她才會接。
很多人看來,bot號在商業性上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想要做純粹的bot,就難以接到合適的推廣,而真正能賺到錢的,本質上還是營銷號。
所以,采訪到的個人bot號博主都表示,運營的bot號是只是出于興趣,能掙到錢固然好,掙不到錢也沒關系。
小七說她說,忙完這陣后,要好好運營自己的微博。并且,她準備將來在微博上連載自己寫的小說。
小七還想著沒準有一天,等自己把bot號做的更好,粉絲不僅能在賬號上看自己的小說,還能有更多其它的小說作者把自己的作品更新在自己的bot號上。
布布也已經習慣了每天收到各種粉絲發來的老照片,并發布到微博上,運營賬號兩年時間,布布說,如果沒什么意外,還會一直堅持下去,它是一份愛好,并且給他帶來了很多難忘的回憶,即便不能掙錢,“愛好也是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的。”
學磊說,即便自己的bot號不掙錢,因為內容是自己感興趣的,也會一直堅持下去。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