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摩羯商業評論,作者丨小嬌
一直苦于支付牌照“封箱”,而總是在支付環節被支付寶與微信宰一刀的小巨頭們,終于在2020年迎來了曙光。疫情帶來的政策利好,使得央行給閘門打開了一條縫隙,小巨頭們紛紛得償所愿。
在它們拿到支付牌照之后,不同于以往支付平臺福利、手續費優惠等搶奪流量戰術,或者各平臺分分合合的相互試探,這次,小巨頭們扯起大旗加入了支付賽道的逐鹿之戰。
然而,真的有鹿可以“逐”嗎?
2020年,互聯網企業費盡周折,通過收購、合并等方式紛紛上陣,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1月,拼多多通過收購付費通,獲得支付牌照;
9月,字節跳動通過收購合眾支付,獲得支付牌照;
9月,攜程通過上海國企東方匯融,獲得支付牌照;
11月,快手通過收購易聯支付,獲得支付牌照。
一張支付牌照,背后是數年曲折。以攜程為例,早在2014年,攜程便計劃獲取支付牌照。
2011年支付牌照開始發放,至2015年,央行基本停止了全國支付牌照的申請和發放。期間,攜程尚未完成的支付牌照申請也就此擱淺,裹足不前。
攜程曾多次受到“無牌經營”質疑,還被烏云漏洞平臺監測到支付漏洞。2017年5月,攜程被實名舉報預付卡涉嫌違規,并被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受理,一時間登上了風口浪尖,支付牌照成了燃眉之急。
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大了市場退出力度,注銷了38張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余233張?!爸怀霾贿M”的局面,讓收購支付牌照成為攜程唯一的選擇。
是什么推動了2020年集中“拿牌”的局面?
因為互聯網金融監管愈加嚴格。2019年底,隨著一系列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的收緊,讓“持牌”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必要條件,巨頭們再也難打“擦邊球”。拼多多、字節跳動、攜程、快手等與攜程相類,支付牌照的隱患隨時爆發。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無接觸式購物、直播帶貨等方式再次火爆,互聯網企業化危為機,更呈現出互聯網金融的巨大空間。
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成熟,柴米油鹽一鍵支付,用戶移動支付展現出巨大的前景。即將到來的5G時代也像一張大餅,吊足了巨頭們的胃口。新時代,新機遇,必須持牌才能入內。
一推一拉之間,互聯網大小巨頭開足火力朝著支付領域發起猛攻,爭先恐后抓住疫情之中開來的支付牌照“末班車”,終于在2020年紛紛“拿牌”。
巨頭們滿足了監管合規性要求,雄心勃勃地向互聯網金融業務挺近。
歷經二十年發展,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流量變現模式,形成了廣告、游戲、電商、金融四種模式。其中,金融利潤空間遠超其他業務。
螞蟻招股書披露,微貸科技占總營收比例已接近40%,主要包括面向個人的花唄、借唄以及面向小微企業的網商貸。
金融是肥肉,被支付寶、微信幾乎吞下大半;其他垂直電商平臺的巨頭們在廣告、游戲和電商奮力廝殺,賺了錢卻好要被前兩者宰一刀,被揩走一大筆油水,誰不眼紅?
對有些企業來說,這場仗卻是“以攻為守”,不得不打的戰爭。
支付就是抵達肥肉的直通車,既是吸金“錢包”又是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入口。消費者支付的錢在支付平臺上停留,產生了無限商機和流量紅利,吸引小巨頭們躍躍欲試。
以2019年為例,快手全年營收超500億元;字節跳動全年營收超過1400億元,較上年增長近280%;美團全年實現營收975.29億元,同比增長49.5%。看著付出去的通道費每年攀升,誰能甘心讓支付平臺在自家流量上“薅羊毛”?
不主動迎戰,就要被動挨打。沒有直接的支付通道,就意味著真金白銀的損失——支付“錢包”必須是自己的。
2020年,美團搶先一步出手,取消了支付寶支付,結果,餓了么APP下載量攀升,阿里坐收漁利。令人猝不及防的是,兩個月后,因在美團APP、美團點評APP等在支付環節取消支付寶渠道,美團還遭遇反壟斷訴訟。無奈之下,美團又不得不通過用戶在在線客服中輸入支付寶選項的方式,恢復支付寶支付通道。雖然折疊了支付寶選項,王興本次硬扛支付寶鎩羽而歸。
美團這樣的巨頭,作為先行者未必獲得先機,說明支付格局一時半會還動不了,但在2021年,小巨頭們一共而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還能扛得住嗎?
山雨欲來,前途未卜。無論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卷入,巨頭們都各顯神通,勢必要在支付領域分一杯羹。
就算拼得你死我活,支付大戰能夠“剩”者為王嗎?
恐怕很難。支付大戰歸根結底是由于支付壁壘的存在。國內各第三方支付平臺及各商業銀行App端的服務不互通,比如淘寶平臺不會支持微信支付,給用戶帶來諸多不便;與之相伴的是第三方支付高昂的通道費,導致各電商平臺支付成本非常之高,不得不開辟自己的通道。
可以說,在2021年,任何第三方平臺都沒有壓倒性優勢。
但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卻可以在重重壁壘之間“穿墻而過”,這讓巨頭們望塵莫及。
不同于第三方支付,央行數字貨幣具有“法償性”,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可以通過銀行柜面、手機客戶端或者其他渠道,在不同商業銀行兌換、轉賬。在線上交易中,使用數字貨幣就是用人民幣本身,任何電商平臺不得拒收,在國內暢通無阻。
目前,數字貨幣正逐步在深圳、成都、蘇州、北京等地的試點落地。使用數字貨幣只需要下載并開通數字貨幣錢包應用軟件,并綁定銀行卡即可。未來商家將提供數字貨幣支付專用的二維碼標識板。標識板被置入了芯片,消費者可以掃碼支付,還可以在離線狀態下“碰一碰”支付,方便安全。選支付寶還是微信?再也不用做選擇題了。
不僅如此,使用數字貨幣交易是零成本,就像用現金交易一樣。不同于第三方平臺支付要先到平臺“錢包”,需要商家體現并支付手續費,數字貨幣直接支付到了商家的銀行賬戶。使用數字貨幣,各平臺怨聲載道的通道費將不復存在,支付寶和微信凜冬將至。
數字貨幣盡力讓錢依舊留在銀行,大大減少錢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的停留,占領支付“錢包”就可以“躺贏”的時代正在過去。
壁壘沒有了,通道費沒有了,連揩到的現金流的“油水”都不再豐厚,各巨頭混戰又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目前,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程度世界第一,支付寶和微信已經為電子化支付鋪平了道路。數字貨幣會直接“接管”移動支付巨大的市場嗎?
支付領域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正在上演,數字貨幣悄然重塑支付行業的競爭格局,乃至于整個互聯網金融的模式。
面對數字貨幣這個超級對手,巨頭支付領域的酣戰最終可能只是一場末日狂歡。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