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觀復財經
貸后管理是金融機構信貸業務風險管控的最后一道防線,良好的貸后管理手段,不僅能為金融平臺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還能在客戶服務模式變革上實現彎道超車,從而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占據主動。而催收作為貸后管理的關鍵角色,既能有效控制風險、防止不良貸款產生,又能幫助客戶建立良好誠信,有助于金融穩定和社會良性治理。但在早些年,P2P網貸、現金貸的野蠻生長滋生出“暴力催收”等不規范行為,使得公眾對催收的認知也如同“洪水猛獸”。
一方面消費信貸市場急劇攀升,迅速推升不良資產規模,大量不規范的催收公司趁機涌入“搶食”市場,良莠不齊的市場參與主體帶來合規風險隱患;另一方面,與快速發展的催收市場不相匹配,催收行業彼時尚缺乏有參考性的、合規催收的評價標準和規范指引。因此催收行業曾經歷過一段短暫的“野蠻生長”時期。
但隨著催收行為相關規范文件相繼出臺,合規催收變得“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面對更為嚴苛明確的操作指引,無論是金融企業內的催收部門或第三方委外催收機構,皆同步加快內控管理升級和催收智能化轉型步伐,以應對合規要求和不斷創新求變的市場環境。
至此,野蠻、粗放的催收方式正向過去告別,催收行業步入良性發展期。
催收行業興起始于2003年,以銀聯成立后信用卡發卡量爆發式增長為重要起點。銀行起初主要采用自行催收的方式來收賬,但效果不理想。因為發卡數量過多,銀行的催收成本很高但回收率極低,銀行轉而開始將催收業務委托給專門的催收機構。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投融資渠道已無法滿足社會的資金需求。2013年,“余額寶”規模突破1800億,基于互聯網金融模式創造了基金銷售紀錄,成為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該標志性事件為互聯網金融的爆發拉開了序幕。
此后,互聯網巨頭通過獲得“小貸公司牌照”、“消費金融牌照”等方式試水互聯網金融業務,小額貸款、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網絡借貸等新興借貸模式開始興起,日益擴大的消費信貸規模產生了更多不良資產。
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2019中國消費金融發展報告》,2014-2018年互聯網消費金融放貸規模增幅近400倍。2018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萬億元,逼近2003年的歷史高位,不良率增至1.89%,也創下了2009年金融危機后的新高。
與之相對的是,催收市場迅速崛起,大量不規范的討債公司趁機涌入。P2P網貸高峰時期,全國大大小小涉及催收業務的公司超過5000家,催收行業從業人員超過30萬。和傳統的催收公司大多有金融或法律背景不同,后進入的催收公司對業務缺乏專業培訓,催收員素質參差不齊,整個國內的委外催收行業變得魚龍混雜。
不規范的催收公司“搶食”市場,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效應。“野蠻催收”、“暴力催收”等不文明現象和一些違規行為抬頭。這一階段的催收,因一些催收機構野蠻、粗放等現象而被人詬病。
歸結起來有以下原因:一方面局限于歷史背景,催收行業當時尚缺乏針對催收機構資質、催收流程、合規催收評價標準的統一規范和要求,也尚未推出針對性的處罰措施,因而給了問題催收短暫的喘息之機。另一方面,市場參與主體良莠不齊,缺乏準入機制和專業培訓,間接埋下了合規風險隱患。此外,催收觸達方式也未與時俱進,局限在傳統的人力低階操作。
此后,伴隨著嚴格催收行為規范,劃定催收行為紅線,提升催收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加強金融科技在催收領域應用等,為合規催收掃除了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催收行業在此背景下步入良性發展的全新階段。
2017年,對于催收行業是及其重要的一年。5月4日,深圳互聯網金融協會對外發布《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催收行為規范》(征求意見稿),成為國內首份針對催收的地方性文件。征求意見稿重點對網貸平臺的催收人員提出了10條具體的禁止性催收行為,首次劃定了催收“紅線”。
同年,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再次對不當催收行為予以規范。
201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這是行業首個實質性、全國性協會層面的自律公約,明確了債務催收行為的正負面清單,設定了執行與懲戒機制。
2020年9月,廣東銀行同業公會向其會員單位印發了《關于印發<廣東銀行業金融機構委托催收自律公約(試行)>的通知》。文件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委托催收機構的考核不得采用或變相采用單一以欠款回收金額提成的考核方式等。11月,上海銀保監局制定印發《上海地區個人融資性保證保險催收業務實施細則》。文件規定,對被列入全國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不合規催收公司謹慎合作。這一時期,非合規的委外催收公司,成為重點管理的對象。
記者通過梳理歷來的監管文件發現,國家對催收行業的監管重點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重點打擊催收機構和人員非法催收手段,暴力催收是重災區,同時劃定催收人員行為禁區;二是要求金融機構加強對委托第三方機構的監督,明確催收外包機構選用標準、業務培訓、法律責任和經濟責任等;三是重點監管和規范對象是非持牌金融機構,矛頭直指亂象頻發的現金貸和P2P網貸。至此,催收行業相關制度不斷完善,多方位的合規框架正在形成。
監管高壓同時也倒逼金融機構加快內控管理再升級。據某大型股份制銀行人士透露,對于委外催收機構的選擇,多數持牌金融公司都會對入駐平臺實行全方位把控、嚴格篩選。比如委托前,會對有欺詐行為或暴力催收行為的機構采取嚴禁入駐的舉措,力求從源頭把控催收質量。委托催收過程中,也有明確的標準化、規范化作業要求,敦促委外機構不斷提高業務能力、高效處置安全回款。
內部團隊建設方面,對催收業務管理人員的招聘,金融公司也有明確的資質要求。曾在被整改、被取締、受到過監管部門行政處罰,出現過重大風險事件的網貸平臺任職的催收管理人員,將直接被拒之門外。對于“履歷”上有污點的催收人員,很難重返原有的崗位,他們將不得不離開或者轉行。部分持牌機構也正在自建貸后催收團隊。據了解,招聯消費金融公司于同業率先組建了貸后資產管理團隊,并逐漸打造成為自身核心能力之一。
此外,將金融科技動能注入催收業務,借助技術手段實現催收進階,也成為金融機構和催收公司新的選擇。招聯消費金融公司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建設的智能貸后管理能力,將科技注入貸后管理各環節,做到智能與人工的完美結合,形成貸后資產管理業務的全流程運營管理閉環,實現在保障合規作業同時顯著提升效能。
招聯消費金融公司相關負責人士表示,其自主研發的智能機器人已應用到客戶提醒等多個場景。在提升效能上,低賬齡階段(逾期1-10天)催收作業基本全部實現AI替代,并把AI擴大應用到逾期6個月以內,實現與人工的深度協同。在合規管理上,招聯金融的智能機器人也扮演著監督員的角色,每天有超過3000個監督員機器人,就100%的催收錄音進行質檢,并實時對敏感通話錄音進行預警,有效保障了催收員合規作業。
催收作為金融行業必不可少的關鍵一環,在金融服務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推動催收行業良性發展,首先就要對催收行業的存在給予認可,并不斷完善監管框架和規范條例,推動催收行業合法合規運營,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當前,催收行業已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合規”,從“形式合規”轉向“實質合規”,步入良性發展時期。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從產生、發展、整頓、規范到平穩運行。對于催收行業而言,也不例外。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催收行業,曾伴隨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迎來高光時刻,也曾經歷過劇烈的“內外動蕩”。因此,催收行業曾在發展過程中面臨重重壓力,舉步維艱。
慶幸的是,這些壓力被轉變成行業內生動力。催收行業正通過完善標準規范、升級內控管理、科技重塑業務流程等方式,以更合規、更智能、更高效的嶄新面貌出現在大眾視野,就像體貼的個人賬務管家,持續提供預見性的溫馨提醒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