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2日,“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正式發布。據悉,該指數自2015年起每年對外發布,2020年是第6次對外發布。
該指數構建了包括4個要素層、18個具體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從“經濟發展”、“科技創新”、“交流服務”與“生態支撐”四個方面綜合考察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再通過綜合GDP水平、財政科技支出額、新基建發展水平、環保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等具體指標對各個要素層的內涵進行精準刻畫。
最為值得關注的是,在前五年的研制基礎上,為響應新發展格局之下國家高質量發展的需求,2020年的指標體系對標全球城市最高標準、最好水平設定目標值。如綜合GDP水平、制造業500強總部數、合作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機場客貨運量、互聯網用戶數、空氣質量指數(AQI)等,對標紐約、東京、巴黎、倫敦等國際城市。通過核算標準分方式,更直觀地刻畫與世界最高水平之間的差距,明確前進方向。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表明,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合肥首次躋身TOP10,無錫則因生態支撐能力欠佳(4.63分)首次跌出TOP10。南京則從2019年的第2名降為第5名;蘇州繼2019年跌出前三后,2020年繼續位居第7名。萍鄉、昭通、淮北、宜賓、銅陵、咸寧、隨州、雅安、眉山、池州則位列排行榜的后十位。
?
指數研制首席專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教授指出,長江經濟帶城市之間存在顯著的等級差異,110座地級及以上城市呈現出6等級橄欖型結構特征——
第一等級:上海是龍頭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在長江經濟帶排名首位;
第二等級: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無錫10座城市是能力較強的高級區域中心城市;
第三等級:昆明、貴陽等27座城市是在個別領域表現突出的一般區域中心城市;
第四等級:內江、九江等26座城市是區域重要城市;
第五等級:宣城、廣元等2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間的地方重要城市;
第六等級:達州、孝感等21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務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曾剛認為,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各分領域表現存在一定差異。龍頭城市上海以及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無錫等高級區域中心城市分別具備了較強的對全流域、對所在區域的協同發展能力;尤其是上海在科技創新(96.43分)、交流服務(95.63分)兩個領域基本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在經濟發展(79.68分)達到世界較高水平,得分均位列第一,龍頭城市效應明顯,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得以顯著增強;其他大多數城市協同能力差距相對較小。
怎樣提升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
曾剛告訴記者,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整體偏弱,生態支撐和科技創新成為兩大突出短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動能的形成迫在眉睫,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東中西”階梯式遞減的空間格局尚未得到顯著改觀是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凸顯出的問題。
怎樣提升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
這位專家提出,為進一步提升協同發展能力,長江經濟帶城市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機遇,大幅提升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徹底改變除上海之外城市協同發展能力低的不利局面。
他認為應該建立、健全都市圈聯動發展機制,促進鄰近低水平中小城市的快速、高質量、平衡發展;同時加大重點企業耗電量、污水排放量的調控力度,提高各市環保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重視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試點與示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陸大道認為,長江流域協同發展,確實需要一個像上海這樣的龍頭城市,在金融、咨詢和信息服務、貨幣、信貸、物流等方面,為其他城市提供服務,并帶領其他城市走向國際、參與國際競爭。
?
以上信息由經濟帶網—長江經濟帶(http://www.iic21.com/21cjjj/)小編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立即前往了解。
?
2021-04-30 經濟帶網發布了 《政策支持民宿經濟發展 專家給出四方面建議》的文章
2021-04-30 經濟帶網發布了 《多部門正密集謀劃 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的文章
2021-04-30 經濟帶網發布了 《鋼鐵行業再迎重磅政策 5月1日起146類產品取消出口退稅》的文章
2021-04-29 經濟帶網發布了 《農業農村部發布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 未來十五年路線圖定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