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局兒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美的集團投資機器人業務虧損后開始向智能樓宇擴張。
事實上,不僅僅是美的集團(000333.SZ),包括格力電器(000651.SZ)在內的傳統家電大佬都在加速將自己變成一家“科技”企業。然而現實是,銷售傳統家電仍然是美的集團“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傳統家電行業的增長天花板已現,傳統家電大佬因此決定向To B轉變,目前ToB業務已經占美的總收入的30%,在美的集團加速發展B端的背后,是美的集團高增長時代終結。
12月11日,美的集團旗下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與菱王電梯在廣東省佛山市菱王電梯總部舉行并購交割暨戰略合作啟動儀式。隨著此次雙方合作達成,美的集團將戰略性進入電梯產業。而美的集團此次與菱王電梯合作重點的依然是“智能樓宇”。
2020年11月份,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正式更名為“暖通與樓宇事業部”。美的集團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智慧樓宇總經理梁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整個樓宇產業板塊的市場想象空間和發展空間巨大,而整個中國的中央空調市場大概也就900多億元規模。
這給了美的集團擴展樓宇市場的野心。
野心的背后,美的集團業績的增長問題也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
回顧美的集團過去幾年的發展可見,從2017年美的集團營收增速創下近10年峰值后,美的集團在2018年和2019年的成長是個位數。
美的集團歷年財報數據顯示,2017-2019年,美的實現營收分別為2419.19億元、2618.20億元、2793.8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1.35%、8.23%、6.71%;同期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72.84億元、202.31億元、242.1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71%、17.05%、19.68%。
除自身業績增速趨緩,國內家電市場銷售規模也由2018年的高位開始下滑,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國內家電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8211億元降至220年前三季度的5792億元。
看起來,發展智能樓宇是美的集團B端野心的具體體現,然而,其實,進軍電梯板塊并非美的集團發展B端的唯一動作,只是在前一次并不算成功的收購面前,美的集團的動作有點大而已。
美的集團并購后遺癥:282億元商譽高懸
“一家覆蓋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數字化業務四大業務板塊的全球科技集團”是美的對自己的定義,而機器人正是美的集團接下來的重點。
對此,早在2016年,方洪波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跨國收購機器人公司庫卡。自此,美的集團版圖成功囊括了以庫卡集團、美的機器人公司等為核心的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業務。
2016年5月18日,美的集團宣布了要約收購庫卡集團30%以上股份的意向,2017年1月完成交割后,美的集團共持有庫卡約94.55%的股份,為此付出的代價約292億元。
然而,收購也僅僅是一個開端,因為完成收購后,美的集團機器人業務的收入呈現下滑走勢,庫卡的營收也同樣好不到哪里。
2018年,美的集團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收入256.78億元,同比下降5.03%,在營收中的占比也從2017年的11.23%降至9.89%。2019年,該板塊占美的集團營收比重進一步下跌至9.05%,收入同比降1.89%至251.92億元。2020年上半年美的集團機器人及自動化業務營收只有95億元,同比下降20.79%。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庫卡集團幾乎所有業績指標均為負增長:訂單收入33億歐元,同比下滑8.5%;營收32億歐元,同比下滑6.8%;稅后利潤1.7億歐元,同比暴跌81.2%。
收入下滑的同時,美的集團巨額商譽也隨之產生。
2017 年 12 月 31 日,美的集團公布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金額為289.04億元,其中包括由于 2017 年收購庫卡集團業務產生的商譽222.0億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的集團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金額為282.07億元,其中,收購庫卡業務產生的商譽微增至222.40億元。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高瓴資本離開美的集團。2019年三季報公布后,高瓴資本已經不在十大流通股東的名單中,在那之前,張磊攜高瓴資本轉身購入15%的格力股份。
當時便有外界質疑,高領資本的離開可能與庫卡的業績表現不佳有關。但事實究竟是什么樣的便不得而知了。
在高瓴資本退出后,2019年11月4日,美的集團機器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高層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變動。方洪波不再擔任負責人,由王輝接任。另外,方洪波、李飛德、甄少強、肖明光、張趙峰退出高管名單,王輝、鐘錚、方燁、陳峰為新增高管。
來源:天眼查APP
實際上,方洪波將目光放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時間遠早過收購庫卡的2017年。
早在2015年8月,美的集團就與安川電機舉行了合資簽約儀式。而安川電機的一個身份就是世界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
美的集團想借借鑒安川電機的技術,研發適用于中國3C行業的經濟型機器人。而安川電機則希望擴展中國家電行業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
二者的想法可以說是不謀而合,但合資終抵不過完全擁有,這才有了之后的跨國收購庫卡的大動作。
收購完庫卡機器人后,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曾表示,找到了打開“工業4.0時代”的鑰匙。可那懸掛鑰匙上的282億元商譽又該如何處置?
迄今為止,美的集團工業機器人的營收始終不超過集團營收的10%。
美的集團的資本迷局:估值大漲 ?高管減持 ?
2020年以來,由于疫情影響,美的集團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167.61億元,同比下降1.88%。與之相反的是,估值一路上漲。截至12月11日收盤,美的集團市值超5900億元,比格力電器市值3838億元高2000億元。
然而,市值大漲的背后,包括創始人及方洪波在內的多名股東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持行為。
2020年11月20日晚,美的集團發布公司控股股東美的控股及一致行動人何享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的公告,二者減持累計套現近56億元。減持所獲資金將全部用于建設非營利性的和祐國際醫院。減持后,美的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何享健仍擁有31.12%的股權且未來12個月內無減持計劃。
與此同時,2020年1月28日至9月25日期間,包括董事長方洪波、監事梁惠然、董秘江鵬在內的12位自然人股東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減持。其中,8位整體持股數下降,方洪波累計賣出股份2000萬股。
來源:美的集團分拆子公司上市公告
此外,陸股通龍虎榜持股情況顯示,近5個月外資機構持有美的集團的股份也在不斷減少。截至11月24日,匯豐銀行的持股比例從7月3日的6.83%下降至5.78%;摩根大通的持股比例從3.61%降至3.35%;渣打銀行從3.2%降至3.09%;花旗銀行從1.78%降至1.32%;高盛從0.51%降至0.49%。
面對股東與機構的頻繁減持,又有巨額商譽高懸,可見美的集團在B端的長途中走的并不順利。告別高增長的美的集團之后的表現會如何,首席創業官將持續關注。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