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百富榜2017,袁亞非以470億排名第39位
?文 | 商業大咖社,作者 | 青青
遍地是黃金的江蘇南京珠江路走出了許多的企業家,但在今年,同是珠江路起家的兩位“電腦大王”命運卻截然不同——楊宗義因為非法集資被警方控制,而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袁亞非卻積極建言獻策,一時之間看起來風光無限。
袁亞非曾在今年兩會中踴躍建言,積極獻策,建議通過全方位政策支持,深入開展"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總結并推廣現有經驗,探索普惠養老新模式。
袁亞非與三胞想要通過大健康業翻身,重回輝煌。
但這并非易事,三胞與福中集團的發家史、成長史、擴張史如出一轍,而袁亞非在27年前就埋下的“雷”在近年也逐一引爆,現在大健康業還可以拯救三胞嗎?
從千億首富到金陵老賴,看似風光的袁亞非的日子現在并不好過。
根據2017年10月12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胡潤百富榜2017》,袁亞非以470億排名第39位,這是袁亞非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但是自2028年,袁亞非掌舵的三胞集團因資金鏈斷裂深陷債務危機,在今年5月,因為中國信達攜百億資金入場,三胞集團才迎來了債務危機破局的曙光。
但是自9月26日晚,宏圖高科公告其公司不涉及任何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業務之后,股價實現連續三個漲停的宏圖高科又被資本無情地拋棄了。
事實上,宏圖高科前期的股價上漲,或許與其股東三胞集團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數字貨幣取得積極的進展,宏圖高科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被歸類為"區塊鏈、數字貨幣概念股。這帶來了股價的積極上漲。
但是,三胞集團早已質押其所持宏圖高科股份的與2.45億股,占其所持有股份的比例約為99%。三胞集團會質押如此高比例的股份,足以顯示其資金之緊張。
股價下跌,股東不能提供新的質押股票,也不能贖回股票,爆倉一觸即發。事實上,因為資金危機,三胞集團的掌舵人袁亞非已經質押了旗下幾乎全部的股權,一旦其中一部分出現危機,就會像導火索一樣,引發大廈的崩盤。
曾經的千億集團三胞集團陷入今天這種舉步維艱的危機,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27年來,袁亞非埋下的三顆雷……
第一顆雷就是天生好“賭”,袁亞非的發家史就離不開這個賭字。
1993年,下海經商的袁亞非僅有兩萬塊的啟動資金,交完房租打完廣告以后,剩下的5000塊根本不夠當貨款。但毅然辭去“金飯碗”的袁亞非在骨子里就不是安分的人,從辭職的那一刻他就孤注一擲,一條路走到了底,進不到貨的袁亞非,選擇賒貨。
用這5000塊錢,袁亞非賒了5萬元的貨,在短短一周之內將這批價值5萬元的貨賣出去之后,袁亞非并沒有見好就收,繼續用5萬元賒了50萬的貨,進而用這50萬又賒回了500萬的貨,自此,袁亞非迅速占領了南京珠江電腦城的半壁江山,并將那個蝸居一角的“三胞電腦”的名聲迅速打響,成為了南京城聲名赫赫的“電腦大王”。
這一場豪賭,袁亞非大獲全勝,遂慚奠定了自己千億帝國的基礎。
隨著三胞集團日益壯大,袁亞非再也不是那個隨時可以抽身跑路的單身漢,只是寫在骨子里的“賭”性,讓袁亞非不會輕易放棄他的杠桿游戲。
擅長“用5000塊做500萬生意”的袁亞非,在宏圖高科曲線上市后,進一步的體會了到了資本游戲的魅力。那是2004年,宏圖集團以遠低于市場價的轉讓價將全部國有法人股轉給三胞集團及其關聯方,袁亞非成為上市公司的實控人后,袁亞非找到了其金融財技杠桿的支點。
在股權轉讓完成不久之后,袁亞非的三胞集團分四次逐步質押手中92%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向銀行貸款,在這之后,袁亞非嘗到了質押股權的甜頭。
在2014年——2017年之間,因為政策寬松,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這個階段的企業可以輕而易舉地從政府那里獲得大量的存款,袁亞非抓住這次機會,大玩股權質押的資本游戲,質押母公司的股權,并購標的物,再以股份購買的形式將標的物裝入三胞集團,保證標的物贏利的情況下,股價上漲,再繼續質押股權,并購新的標的物。
在現金流充裕,可以獲得大量貸款的情況下,袁亞非和他的三胞集團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三胞集團迅速擴張,成為橫跨百貨、3C、養老、醫療、科技等多個領域的巨無霸集團,袁亞非瘋狂并購海外企業,從英國的House of Fraser到美國的Brookstone和以色列的養老服務Natail、A.S.Nursing,再到Hamleys、康盛人生集團、Provenge、Dendreon等一系列企業都被三胞集團收入囊中,而并購這些企業,大約花了300億元,這些資金,都來自股權質押,這也導致了三胞集團的賬上時刻趴著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負債。
過度依賴質押股權大玩杠桿游戲的袁亞非在2017年風向改變之后,“缺錢”的魔咒降臨到了這個擅玩資本游戲的商業梟雄身上。
2017年,政策緊縮,袁亞非的三胞集團沒有辦法拿到長期貸款,三胞集團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一年期的短期貸款,但是三胞集團的主要產業集中在零售業和大健康業上,這兩類企業的特點就是前期投資大,經營時間長才能回本,屬于長期投資,“短債長投”讓三胞集團資金鏈壓力驟增,但是,在這個境地之下,三胞集團依然沒有放棄杠桿,而是選擇了以債養債。
但是,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18年7月,因為一項融資主體為三胞集團的資管計劃到期無法兌付,該資管計劃開始于2013年,投資者共計15人,按照當時約定,資管計劃應于2018年7月13日前完成清算分配。但截至2018年7月16日,三胞集團仍未償清全部回購價款,僅支付期間利息約213萬元。
市場上一時之間風聲鶴唳,債主上門,在2018年間,三胞集團被被各類金融機構抽離資金累計超過110億元,三胞的近況讓人擔憂。
在經營上,袁亞非急于求成,過度的迷戀杠桿游戲,加速膨脹,卻一步步落入深淵,被資本反噬。
在1993年,埋下的第二顆雷就是“一知半解”,投資不懂的行業。
袁亞非在遍地是黃金的珠江路電腦城起家,但是靠IT起家的他卻是個“電腦盲”。盡管自己不懂電腦,但卻成為南京的“電腦大王”,這讓擅長玩資本游戲的袁亞非對自己的“一竅不通”毫不避諱。
千禧年,電商興起沖擊了線下PC賣場,靠賣電腦配件起家的袁亞非與他的三胞集團急需謀求出路,與當時的傳統企業家一樣,袁亞非選擇“多條腿走路”,在短期內通過并購,擴大經營范圍謀求出路。
但是,知道要轉型的袁亞非,不知道該往哪兒轉,不了解海外市場,也不了解大健康業的袁亞非抱著學習國外先進技術與管理理念的念頭,毅然帶著三胞集團往未知的方向前行。
以House of Fraser(福來莎)為例,三胞集團花費了4.5億英鎊收購了這家老牌百貨公司,但是到2018年8月,新百曾發布公告稱,計劃出售英國老牌百貨公司福來莎予千百度國際控股,但最終由于該交易屬于關聯交易而終止。最后,該公司進入破產程序,福來莎破產清算的時候,只收回了9000萬英鎊,相較于收購時的4.5億英鎊,不可謂損失不慘重。信息不對等,讓三胞集團在很多次的并購中,當了“接盤俠”。
而讓袁亞非津津樂道的Brookstone收購案,也并不成功,三胞為了宏圖高科發展3C零售連鎖業務而收購的Brookstone,也因為發展不佳,于2018年8月,在美國申請破產。
傳統零售、養老、醫療,多方面的涉足,看起來像是袁亞非的一次次嘗試,但是,對于不熟悉的領域的涉足沒有為三胞集團找到新的方向,反而加速了三胞集團被拉下神壇的速度。
Brookston、拉手網等公司被三胞集團收購時已經瀕臨破產,所以收購的價格并不高,但是收購該類企業要求接盤者擁有極其高超的運營能力,還有投入極度高昂的運營成本。
以拉手網為例,袁亞非接手拉手網公司據說只花了1元錢,但是幾乎每年都要往其中貼錢運營,這大大加重了三胞集團的資金流壓力。
對不熟悉的產業大力進軍加重了政策緊縮環境下的資金苦難,“接盤俠”三胞集團沒能讓福來莎、拉手網等起死回生,反而被這些并購的公司拖了自己的后腿。
這些想要進入的產業,袁亞非一知半解,甚至連袁亞非玩的輕車熟路的資本游戲,袁亞非也一知半解。
袁亞非只知道如何更好的地小錢撬大錢,卻不知道該在什么時候去杠桿。
2017年,企業依靠高負債維持日常運營、擴張的日子已經逐漸地遠去,嗅覺敏銳者早已選擇逃離,早早地去杠桿,但是袁亞非卻不在其中,被這場自上而下的去杠桿浪潮席卷,讓三胞集團陷入困境。
2018年,是三胞集團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一年,三胞集團出現了短期流動性困難的質疑聲,據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出具的信用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3月末,三胞集團總資產880.61億元,凈資產278.66億元,總負債601.9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8%,持續處于較高水平。
其中公司有息負債規模為413.億元,其中短期有息負債為209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13.12%,同時期,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15億元,這充分說明了三胞集團經營資金緊張,傳聞,為解決公司資金緊張的困境,袁亞非甚至賣了自己的直升飛機。
此外,由于2014年到2017年間,袁亞非的瘋狂并購,導致三胞集團的股權早已被質押的七七八八,其中三胞集團將它擁有的南京新百股權的97.02%,宏圖高科股權的99.97%以及其100%持股的世鼎香港股權的100%盡數質押的同時,多家金融機構風聲鶴唳,迅速對三胞集團采取訴訟和財產保全行動,三胞集團旗下的資金遭到大規模的凍結。
從2018年至今,債主們步步緊逼,三胞集團出現多起債務違約,連其大股東袁亞非也成為被執行人,股權被凍結,限制高消費。
想要轉型的袁亞非,因為不了解自己將要涉足的領域,使得這些并購企業不但沒能如愿成為產奶的奶牛,反而成為吸血蟲,逐漸的拖垮三胞集團的資金鏈。
而擅長玩金融杠桿的袁亞非對資本游戲也是一知半解,他只懂得如何用最少的錢做最大的生意,用“5000塊去做500萬的生意”,卻不知道該在何時及時抽身,最終被去杠桿的浪潮席卷,讓自己陷入泥沼之中。
三胞集團的常年負債,當資金短缺之時,選擇以債養債的舉措也讓人不解,早在2016年,三胞集團和宏圖高科就開始發行中短期債券來募集資金。
這么看來,袁亞非與三胞集團的命運,仿佛早已被書寫完成。
?盲目擴張,是袁亞非埋下的第三顆雷。
讓袁亞非起家的電腦零售業收到了電商發展的大力沖擊,沒有搭上這輛快車的袁亞非錯過了一次發展的好機會。在受到電商、O2O甚至是新零售的影響,傳統零售業受到巨大的沖擊,三胞集團旗下的傳統線下零售業盈利能力低下。
2018年,三胞集團營收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歸母公司所有的凈利潤最高時只有1.29%,在新街口的新百與東方弗萊德的人流量也遠遠低于其他商場,三胞集團的轉型,勢在必行。
但是,轉型意味著要轉行嗎?
對于這個回答,袁亞非的回答是:是的。所以他提出了“去零售保健康”的策略,準備逐步的剝離傳統的線下零售業,專注于大健康產業。袁亞非提出了“100億瘦身計劃”,三胞集團將要做“減法”,出售或者清理現有資產。
然而,在越演越烈的債務危機下,所有的計劃都是“空想”,大健康產業需要長期的投入,三胞集團現在手中可以直接進入盈利的大健康產業并不多,還處在一個起步的建設階段,簡而言之——要花錢。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的結果來看,南京新百于2017年持股齊魯干細胞股份76%,但是到了2018年4月發布的企業年報中,南京新百的出資信息被刪除了,袁老板的“賒”字訣,也行不通了。
傳統零售業原是三胞集團一頭產奶的奶牛,因為政策與環境的改變,這頭“奶牛”的產出不足,所以袁亞非想要砍掉傳統零售業,追逐更高利潤的產業。
事實上,轉型不一定要轉行,專注于手頭的事,幾十年如一日的打磨,將自己的產業做到極致,也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盈利手段。
商人逐利,首富袁亞非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大用杠桿,瘋狂并購,涉足自己不懂的領域導致了今日的債務危機,現在我們去珠江路的電腦城,可以看到宏圖三胞已經幾乎沒有顧客了,門可羅雀的樣子與27年前的宏圖三胞形成鮮明的對比。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三胞集團產奶的奶牛正在逐漸的"老去",而袁亞非謀求的轉型之路還未見曙光,以債養債的三胞集團能度過這個危機嗎?
我們不得而知。
?
?
轉載 商務 合作請加微信:ss197532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