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醫藥板塊似乎出現了反彈的勢頭,這可能與機構又會進入新一輪的調倉換股時期有著密切的關聯。在眾多醫藥細分行業中,零售藥房概念股可能是接下來比較有希望的。
在上一輪醫藥的調整,零售藥房概念股表現得相對強勢,調整幅度相對不大,其中益豐藥房從最高點僅調整10%,看著其他子行業動輒30%-50%的調整幅度,日子算是過得不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醫藥相關的主題基金,在醫療器械采集、創新藥談判的背景下,可能也不敢下注給相關公司,而將倉位逐漸平移到與醫保相關程度較小的標的中,來減小凈值波動。因此,配資頭條認為,零售藥房概念股上漲的可能性相對是比較大的。

國內的連鎖藥房從2017年-2018年開始加速并購,一級資本的入場直接抬高的連鎖藥房的估值。到了2019年零售藥房開始進入整合期,同時估值回歸理性,有助于龍頭藥房進行并購。為什么并購歸于龍頭藥房來說那么重要呢?首先藥房的總量其實是有限的,對比一下美國,美國平均每10萬人有27家藥店,而中國平均每10萬人擁有29家藥店,也就是說國內的藥房總量其實并不算少。也就是說,龍頭藥房想開新店其實空間已經不大了,需要通過并購來獲得更大的市場占有率。更夸張的是,美國頭部3家連鎖藥房的市場占有率是77%,日本頭部10家連鎖藥房的市場占有率是65%。而中國頭部10家,加在一起的市場占有率僅僅20%,可以說空間非常大。
而在政策的催化下,中小藥店加速出清,也為龍頭連鎖藥店的并購提供了良好條件。藥審改革去蕪存菁,藥品帶量采購逐步擴容,品種不斷增加。上游承壓,藥價下降壓縮藥店利潤,供應鏈管理能力弱的小型單體藥店在采購體量、采購品種數量上均處劣勢,連鎖藥店可憑借較大采購量和渠道優勢,加強上游議價能力和關鍵品類擴充。
再加上,之前曝光了執業藥師“掛牌”事件,導致執業藥師稀缺導致人才成本上升。醫保局高度重視打擊騙保工作,相繼發布了一些列的文件,對違規醫保定點藥店進行罰款乃至取消醫保定點資格。相較于大型連鎖藥店,單體店及小型連鎖的不規范經營行為較多,在整治行動開展后紛紛出局。
2009年起,中國開始醫藥分家制改革,同時能讓處方藥外流至藥店,不在醫院銷售。處方藥對于藥店的銷售額貢獻是非常大的。雖然改革已經進行了10年,但是中國目前處方藥銷售渠道中,藥店占比僅僅20%(2018年),美日歐的50%-60%,英國的86%有著非常大的差距。不過從日本的經驗來看,改革確實不是馬上見效的。日本1992年開始醫藥分家,到了1998年,處方藥藥房占比從5%提高到了16%,而到了2004年,增長到44%,隨后慢慢超過50%。可以說,日本也是花了10多年才產生了質變,這個和復利的情況差不多,一開始增加得少,隨后會加速。
在近幾年互聯網醫療興起后,藥房和互聯網也被捆綁在了一起,同時外賣的成熟發展,也讓藥店外賣送藥變得方便快捷。這個情況在今年的疫情狀態下,被印證得非常充分,零售藥房概念股接下來也會較大上漲空間。
2020-12-07 上海熠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發布了 《和金財經:螞蟻集團最不可能估值受到影響是哪兩個原因? 》的文章
2020-12-07 上海熠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發布了 《和金財經:煤炭股在行情黯淡的大環境下具不具備買入機會?》的文章
2020-12-07 上海熠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發布了 《和金財經:大消費板塊當中的企業怎樣判斷當前估值能否穩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