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探討一個關于大消費板塊上的投資問題,如果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能否進一步擴大無法預判,企業的利潤水平也無法短期迅速擴大,那么,大消費板塊當中的企業怎樣判斷當前估值能否穩定?

要知道大消費板塊當以農業為首,大米和食用油直接與居民生活質量相關,因此其整體價格波動不會允許有太大的波動,而國內也另有福臨門、魯花、多利、西王等大型企業的競爭,目前來看,大消費板塊當中的企業怎樣判斷當前估值能否穩定?我們可以看看公司的利潤率是否存在短期異動上升的可能性。
所以,問題來了,大消費板塊當中的企業的判斷標準該怎么拿捏?我們可以從近期最火的創業板大消費股入手,在創業板的歷史上,小編們不是第一次接觸到大型傳統大消費板塊企業上市。養豬龍頭企業之一的溫氏股份上市之初也是略有爭議。豬肉價格的波動、企業養殖規模的把控、企業利潤水平都曾經是引發多方討論的話題。就這個大消費板塊上市的個股的情況來看,上市之初似乎是市場預期最好的時候,之后因為估值問題還是會讓大家回到現實,小編既不能一口一壺油,也不可能三口一頭豬。大消費板塊當中的企業怎樣判斷當前估值能否穩定?以溫氏股份的案例來看,后期金龍魚上市一年之后,潛在的減持壓力或許也是小編們將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請客宴請能不能上大臺面還是市場說的算。所以,對于大消費板塊當中的企業判斷當前估值,小編的想法是籍籍無名時說你好,眾人捧月時說再見。
大消費板塊上的股票真的是很難懂,沒有簡單的模式可尋也沒有單一的計算可套,但是對于大消費板塊當中的企業怎樣判斷當前估值能否穩定還是有一定的把控程度的。簡單說,大消費板塊當中重慶啤酒的年消費量大致是茅臺年產量的1600倍以上,別忘了,由于啤酒的保質期不長,以及大家的口感原因,用大消費板塊價值來算的話,國內就啤酒行業的年消費的規模在800億美元以上,大致人民幣超過5000億,是茅臺的8倍。再舉個例子,百威作為世界級的啤酒集團,中國的消費占到了百威亞太銷量的7成以上,收入的6成,在目前的國內啤酒市場上,品牌分化比較明顯,按大消費板塊總消費量算,國內啤酒市場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華潤雪花、青島和百威。不過,這需要幾家啤酒廠商的互相競爭。可見,大消費板塊當中的企業怎樣判斷當前估值能否穩定?A股能有多大空間?小編覺得物價漲幅帶來的年平均3%的空間不是難事。
別忘了,大消費板塊的重要分支家電板塊,其中小熊電器公司是最早以電商為主要銷售渠道。小熊是少數借助電商流量,從白牌開始逐漸積累完成品牌轉型的公司。未來大消費板塊當中還有直播帶貨等多種方式加持,消費習慣、方式等改變不可逆,而電商仍在為這些公司配發紅利。大消費當前估值還未算是最高,未來或將還能繼續爆發,現在還是屬于穩固穩定階段。
2020-12-07 上海熠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發布了 《和金財經:螞蟻集團最不可能估值受到影響是哪兩個原因? 》的文章
2020-12-07 上海熠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發布了 《和金財經:煤炭股在行情黯淡的大環境下具不具備買入機會?》的文章
2020-12-07 上海熠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發布了 《和金財經:大消費板塊當中的企業怎樣判斷當前估值能否穩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