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鋅刻度,作者 |?陳鄧新,編輯 |?高智
比特幣的行情,總是那么驚心動魄。
2020年11月25日,比特幣兌美元價格站上19000美元大關,距離2017年12月17日創下的19875美元歷史高點僅一步之遙,隨后行情連續兩日走低,甚至一度暴跌3000美元。
盡管如此,比特幣2020年的漲幅仍超過400%,不改牛市的節奏,誰也想不到比特幣從熊市到牛市,僅花了不到8個月。
2020年3月12日比特幣兌美元價格還經歷了血崩,最低跌破3800美元關口,創下6年來最大跌幅,導致超過10萬投資者爆倉。
彼時,幣圈彌漫著熊市的氣息,大大小小的投資者哀鴻遍野。
否極泰來,比特幣上演了暴漲行情,不過與2017年的行情相比有三個不同之處:山寨幣沒有跟著雞犬升天,新韭菜沒有踏破幣圈的門檻,挖礦回暖卻難見增量。
比特幣牛市又至,幣圈的狂熱似乎還在路上。
“比特幣一馬當川,山寨幣嚴重掉隊了。”幣圈資深玩家王培易如是說。
王培易2006年畢業之后成為一名碼農,2011年之后轉型安全工程師,從而與比特幣結下不解之緣:“當初留意比特幣純粹是為了追蹤黑產,后來才把它當做投資品看待。”
經歷過2017年比特幣泡沫的王培易告訴鋅刻度,當年虛擬貨幣市場是普漲行情,比特幣與山寨幣價格比翼雙飛,如今萊特幣、以太幣等雖然價格也在漲,但滯后太多甚至有不少還未突破2018年的高點。
“2017年一些山寨幣漲幅遠超比特幣,現在完全反過來了,比特幣都到山峰了,多數山寨幣還未到山腰。”王培易稱。
王培易認為這背后的原因是虛擬貨幣交易風格出現了重大變化。
上一次牛市雖然有大鱷出沒,但更多地是散戶聚沙成塔推動行情前行,譬如比特幣是舶來品,持幣較重的多在海外,但2016年中國的比特幣交易量占到全球交易量的99.9%,散戶化特征明顯。
而這波牛市則主要由美國的華爾街力量主導,有明顯的主攻方向與上漲軸心,“灰度才是‘帶頭大哥’,行情漲不漲漲多少,就看灰度買不買買多少。”
公開資料顯示,灰度投資為美國最大的虛擬貨幣投資公司之一,旗下比特幣信托通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為合規的投資工具,截至11月21日灰度投資持有的比特幣總數接近53萬枚,占比特幣總量的比例為2.5%,倘若除去已丟失的比特幣,占真實流通量的比例為3.6%。?
灰度持倉排名靠前的都是機構投資者
據Whalemaps數據顯示,以灰度投資為代表的機構多在1.2萬美元~1.6萬美元建倉,由于此類公司僅僅聚焦極少數虛擬貨幣幣種,起步即將大多數山寨幣拒之門外。
鋅刻度進一步查閱資料發現,灰度投資定位并非針對散戶,而是瞄向資產超過500萬美元機構投資者,據灰度投資2020年Q3數據顯示,90%的客戶都是機構投資者,這意味著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更大,高位參與交易的底氣更足。
一名私募人士也認可這個觀點,其表示機構主導的比特幣行情打法與國內基金抱團模式有異曲同工之妙:“灰度推高比特幣價格→投資者獲利匪淺→更多投資者慕名而來→繼續買買買→比特幣價格持續走高,這個過程就可自循環。如此一來,市場的資金高度集中,山寨幣自然就會‘缺血’,那么一邊抱團不死上漲不止,一邊滯漲就不足為奇了。”
該私募人士進一步指出,灰度投資等虛擬貨幣投資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收取信托產品管理費,每年2%~3%不等,規模越大收取的管理費越多,因此天然就存在做大規模的內生動力。
一個疑問解開了,另外一個疑問又來了:華爾街為何如此青睞比特幣?
一個原因為美元貶值。2020年3月美聯儲推出無限量QE政策,從而開啟放水模式,美元指數從3月的高點102.99一路下跌,11月26日一度跌破91.90,相當于七八個月美元貶值了超過10%,而比特幣可滿足部分避險資金的需要。
另外一個原因為美國疫情失控,截至11月26日美國感染人數超過1300萬人,據灰度投資調查顯示,63%的人表示疫情造成經濟動蕩,打擊了他們對傳統金融市場的信心,對購買比特幣的決定產生了積極影響。
此背景下,比特幣成為資本的避難所。
非但山寨幣滯漲,投資熱情似乎也未完全出圈。
對此,區塊鏈開發者吳風令深有感悟:“上一次牛市最瘋狂的時候,華爾街喊出10萬美元的天價,現在又喊到17萬美元,但圈內似乎沒有那么亢奮,也未見前仆后繼的新人。”
吳風令向鋅刻度回憶,2016~2017年其創建的一個區塊鏈開發群每天至少收到一兩百個入群申請,微博上有關比特幣致富的段子鋪天蓋地,而身邊來咨詢的親朋好友也絡繹不絕,“那時我侄兒才高二,就問我怎么買幣、賣幣、炒幣,想著改變人生躲過高考。”
如今,這種現象并不明顯,“新人有是有,也不算太少,但沒有那種人人都想來撈一筆的感覺了。”
之所以如此,吳風令認為一方面國內的監管趨嚴,參與門檻大幅抬升。隨著國內虛擬貨幣交易所被取締、對合規化要求提高,虛擬貨幣交易變得頗為復雜,對普通人而言是不小的考驗,從而阻擋了部分潛在投資者。
而在國外,交易反而變得更為簡單,譬如國際支付巨頭PayPal于2020年10月上線了虛擬貨幣支付功能,刺激美國投資者加碼,據 Pantera Capital數據顯示,通過 PayPal 買入的每日比特幣數量已經超過了每日新增的比特幣數量的70%。
另外一方面部分退圈的投資者仍心有余悸。虛擬貨幣波動幅度較大,實行的又是7×24小時交易制度,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割韭菜。
比特幣波動劇烈
定居西南某網紅城市的蕭華就是活生生的案例,跟著同事買比特幣小賺了一筆,但2018年初買瑞波幣遭遇重創,彼時瑞波幣暴漲了500倍,被視為下一個比特幣,“上班沒有多久,本來就沒有多少結余,還挪用父母給的部分首付款,結果全賠進去了,房價還繼續漲了。”
包括蕭華在內多名罷手的投資者向鋅刻度表示,之前炒幣虧損的傷痕仍未痊愈,現在暫時沒有重新投資虛擬貨幣的打算。
事實上,哪怕是大鱷炒幣也可能血本無歸,譬如多家媒體報道,劉濤老公王珂在2020年5月之后炒幣虧損12個億元。
不過,吳風令判斷一旦比特幣突破歷史新高、打開上漲空間,幣圈必然沸騰從而產生溢出效應,屆時新人蜂擁而至或將踏破幣圈的門檻:“只要你把賺錢放到人生第一位,聞著血腥味早晚都會來。”
與幣圈相似,挖礦熱情也未回到巔峰。
2020年3月,楊勝華與鋅刻度交流時還對比特幣價格跌破此背景感到憂慮,如今意氣風發地回復:“賭贏了!”
今年 42 歲的楊勝華,是云南一家比特幣礦場的合伙人之一,為了應對2020年比特幣產量減半,由1800枚減至900枚,今年1月初所有合伙人初步達成一致,添購S19 Pro增加算力。
彼時,S19 Pro的比特幣挖礦成本為每枚3150美元左右,在電費成本、挖礦算力成本等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預計減產后挖礦成本理論上為6300美元左右,比當時比特幣價格還要高出一頭。
比特幣歷史減半時間及價格變化
“減產之后,大量U8、S9 這樣的老舊礦機原本會因為成本過高退出,現在也沒有動力了。”楊勝華認為產量減半從供需關系看是減少供給,而從礦場關系看是增加挖礦成本,“現在都可以盈利,市場也在快速回暖,但還未到狂熱的地步。”
盡管如此,楊勝華認為挖礦恐難回高光時刻,原因有三。
首先,挖礦面臨淘汰風險。2019年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征求意見稿)》,“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赫然在淘汰名單中。
這意味著,場外資本欲尋求挖礦的增量空間,難度頗大。
其次,小水電難尋。挖礦需要消耗大量電力,低成本電力成為衡量礦場競爭力的關鍵指標之一,因此成本相對更低的小水電是理想的挖礦能量來源。
從2017年起,就有小水電陸續被清退,這個趨勢延續至今,譬如2020年11月18日有媒體報道,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四川4774座小水電站將整改和退出,其中1091座將被清退,3683座屬整改序列,而現列為整改的如果相關手續不能及時完善,也會被清退。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礦場的增量空間。
再次,海外政策的不確定性。虛擬貨幣在國外也存在分歧,譬如特朗普2019年7月表示: “我不喜歡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它們不是貨幣,它們的價值波動很大,而且是憑空而來的。”
市場傳聞美國財政部計劃跟蹤虛擬貨幣錢包的所有者與參與交易的每個人,這意味包括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可能失去匿名性這個基石。
倘若沒有匿名性,比特幣的設計初衷就不復存在,那交易價值又從何談起?抱有疑慮的資金自然不敢下場。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波比特幣牛市雖然與以往有不同之處,但最終收場之時恐仍難逃尸骨累累,屆時幣圈與礦場又將上演悲歡離合的一幕。
(文中受訪者王培易、吳風令、蕭華、楊勝華皆為化名)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