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BT財經
教育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
據德勤數據,2018年中國教育市場規模就達到了近2.7萬億元,2020年這一數字將突破到3.3萬億元以上,并將繼續在2025年以前保持高速增長。
教育大浪奔騰向前,在線教育和更細分的K12輔導領域(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當屬其中最閃耀的浪花。
有市場研究機構測算,在K12輔導在低線城市、農村地區的進一步滲透和學校課程的難度增加推動下,該細分領域的行業規模年復合增長率將在近年內一直保持在13%以上。
▲在線教育在過去10年維持高增長
?面對藍海一片,各大巨頭紛紛爭搶布局。
目前專注K12領域的上市中概股已經有4家——
英語培訓起家的老牌機構新東方有先發優勢,但轉型緩慢錯失發力線上的最佳時機,并未取得領先;
誕生于2003年的好未來于2010年登陸美股市場,成為首家真正的K12中概股,也是目前市值最高的中概教育股,而今年因緊隨瑞幸自曝財務漏洞曾成為輿論熱點;
同樣在美國上市的跟誰學先后遭十幾輪做空,但其聘請的第三方審計機構堅稱未發現問題;
網易于2019年拆分出有道,后者單獨上市并重點發力K12業務。
截至11月末,各家市值分別為:好未來400億美元以上、新東方300億美元左右、跟誰學150億美元上下、有道50億美元以下。
K12賽道未上市公司隊伍里也臥虎藏龍:作業幫脫胎于百度,獲得了紅杉、軟銀等明星投資方的注資;騰訊、IDG、高瓴聯手投資猿輔導;字節跳動也表示“大力做教育,三年內不考慮賺錢”切入賽道……
各大機構排兵布陣,火藥味明顯。從其中幾家上市公司發布的2020自然年三季度報告來看,即將到來的或許又是一場再熟悉不過的“燒錢大戰”。
▲教育企業公司在2020下半年加大了廣告投放
有道2019年10月從網易獨立并在紐交所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季報顯示,2020自然年第三季度收入錄得8.96億元,實現了上市以來的最快增速——同比增長159%。另一個關鍵指標正價付費人次達49.87萬,同比增長高達400%以上。
向喜的指標還有公司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26%上升至今年三季度的46%。
但是,同樣創下歷史記錄的還有虧損額。三季度歸屬于普通股東凈利潤為-8.78億元,去年同期為-2.422億元。虧損額劇增的原因是運營支出的大幅度增長,公司當季豪邁揮金13億元,其中市場費用高達11.5億元,具體包括請郎平擔任代言人、冠名熱門綜藝等。
用大手筆營銷投入,換營收高速增長,公司為何采取這樣的激進策略?有道CEO周楓表示,當前公司關注的并非盈利的時間表,在線教育仍處于資本投入期。未來將繼續發力營銷和品牌運營,聚焦營收增長,期待規模效應的顯現和業績的繼續增長。
這樣的策略似乎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在財報發布后公司股價跳漲約20%,截至11月20日收盤價約31美元/ADS,可是較8月45美元/ADS的價格仍有距離。
▲有道11月股價比8月的高點仍有不少距離
?一些機構早在8月就已經發布了對有道教育業務的看好觀點,BT財經也進行了解讀。如國元國際就認為有道是網易新業務中值得期待的板塊,在二季度末就已經顯示出經營性凈現金流繼續保持為正、毛利率端連續多個季度優化。
而值得注意的是,有道不僅重視K12賽道,另在四六級、成人教育、編程教育等多細分板塊也有布局,它們未來都有持續健康成長的可能性。
跟誰學曾經連續九個季度盈利,在一眾中概K12教育股里獨領風騷,但也招致多家做空機構質疑業績質量。幾輪多空交戰下來,股價在高位震蕩。
三季報公布后,跟誰學股價一度暴跌超20%,這是因為跟誰學不僅在這一季虧損,還是巨虧。
▲多空博弈下跟誰學股價高位劇震
跟誰學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當季收入19.9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50%;而凈虧損卻高達9.33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凈利潤190萬元,可以說是斷崖式下跌。
單季虧損9.33億元是什么概念?2019年全年公司凈利潤約2.3億元,2018年更是只有1970萬元,過去兩年賺的錢加在一起,還不足最近這一單季虧損額的三分之一。
營銷費用高企和銷售費用攀升是虧損的最大原因。其中營銷費用從去年同期4.1億元猛增至24.5億元,銷售費用用從去年同期的3.3億元增至20.6億元。
跟誰學旗下最重要的子品牌高途課堂曾表示,2020年“娛樂營銷”是品牌營銷戰略的重要一環。從公開報道也能看出,高途和《中國好聲音》《極限挑戰》等熱門綜藝均有合作。
跟誰學將三季度的巨虧稱為“戰略性虧損”,也就是通過擴大投入、加速圈地,以實現未來的規模化增長。
瑞信于10月底發布的一份財報對跟誰學的推廣策略發出了質疑,下調評級為“減持”。瑞信認為公司將招生重點錯誤地放在了暑期課程上,而其他競爭對手(如猿輔導)則重點發力秋季課程,相較而言后者策略更加明智。
原新東方在線COO潘欣曾經公開指出,跟誰學一直標榜自己的自有低成本流量池,但效率再高也是有限的,當陷入依靠投放的同質化模式后,拉低利潤率幾乎是必然的。如今看來這一預判成真。
除了大手筆將資金投放在廣告和品牌建設上,老師(尤其是名師)和生源的爭奪也是K12資本投入的重要方向。
在師源方面,盡管2020年被稱為“最難校招季”,但依然有頭部K12機構開出“百萬年薪”,吸引清北名校畢業生入行。
比如有道精品課在8月發布的2021校招職位顯示,主講老師年薪高達40萬元到100萬元,高中大班課主講老師年薪也是50萬元到100萬元,優秀者可以解決北京戶口,可謂非常誘人。
跟誰學則成立了高途課堂武漢中心,走地域策略扎根中國南方市場意味明顯。
從獲客方式來看,各企業也各顯神通,各具優勢。
其中最有特點的是有道。有道獨具的獲客方式是翻譯軟件(如翻譯APP)+硬件(如翻譯筆)帶來的潛在目標用戶。
詞典翻譯APP是有道起家業務,一直穩居工具類APP頭部隊列。有道詞典翻譯筆也是明星產品,有報道稱天貓和京東的雙11促銷里,有道詞典筆為電子詞典品類銷售冠軍。“軟硬兼施”或許可以有道在K12大戰里獲勝的法寶。
跟誰學曾經通過高途課堂及其旗下的公眾號矩陣,實現了基于微信群的全自動用戶裂變獲客流程,從而做到在目標客戶群里病毒式傳播、低成本獲客。公司也順著這個邏輯,向市場講述了自己如何在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連續九個季度逆勢錄得盈利的故事。
但也有投資者發表觀點稱,“臥底”發現跟誰學所謂的微信矩陣獲客的轉化率并不高。
老牌教育機構新東方擁有競品缺乏的線下優勢,因此主打OMO模式助力業績增長。所謂OMO模式即online-merge-offline線上線下相結合。具體來說,不是將線下課全部轉到線上,而是線上線下服務的深度融合,幫助學生獲得更高效的學習體驗,同事線下也將成為重要的獲客渠道。
這樣的模式獲得了野村證券的看好。野村對新東方在線的研報中表示,同業中其“擁有最低的客戶獲取成本,未來也將持續”。
猿輔導、作業幫等公司在業內也擁有較大的市占率,但并未上市,因此從公開渠道無法獲得其近期經營數據。
但是從鋪天蓋地的廣告、地推不難感受出,幾家頭部K12教育企業均加大了營銷投入,燒錢大戰已然氣息濃郁。
BT財經發現,目前幾家公司可以進行橫向比較的是正價課報名付費人數。從各家披露的數據來看,猿輔導以370萬人次排第一,學而思290萬(2020自然年Q2數據)排名第二,隨后是作業幫171萬、跟誰學115萬和有道的50萬。
雖然在核心指標上,頭部公司已經出現弱分化,但是K12在線教育整體滲透率還有極大的增長空間。5月公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K12在校學生共計19383萬人,最終報名正價課參與K12在線教育的用戶僅占4.6%,發展前景可謂一片藍海。
除了K12賽道,教育行業另外一些細分領域也值得投資者關注。例如美國上市的英語培訓機構51Talk三季報顯示,公司連續實現4個季度的盈利,營收同比增長31.8%,毛利率也有所提高。
51Talk在近年主推“菲教”模式,即向讀者推薦菲律賓籍英語教師,相對歐美籍外交,菲教有同樣的英文水平,但收費卻便宜非常多(通常在每節課百元內),因此可以幫助公司以更快速度搶占下沉市場。
縱觀教育賽道眾生相,頭部玩家好未來、新東方、跟誰學繼續發力搶市場,也有后起之秀有道飛速成長,還有猿輔導、作業幫等未上市企業暗自快速增長,亦不乏51Talk等走小而美的路線固守一隅。
目前在線教育燒錢大戰已然打響,烈火燒盡后將有新的巨頭誕生嗎?還是留下一地廢墟?仍待時間給我們答案。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