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琪驥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2020年11月14日,美國證監會(SEC)正式披露了一起教育遞交的招股說明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美銀證券。據招股書顯示,一起教育科技2019年凈收入為4.06億,同比增長30.75%。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的9個月內一起教育科技的凈收入為8.08億元,同比增長277.48%。
一起教育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面向基礎教育提供“互聯網+”解決方案的智能教育公司,通過產品、技術、內容,實現校內校外結合,線上線下打通,為學生、家長、老師提供綜合智能學習空間,具體產品包括學校教育平臺“一起作業”、家庭教育平臺“一起學”、中小學在線學科輔導平臺“一起學網校”。

招股書中一個惹眼的數據是,一起作業為全國超過90萬教師、5430萬學生、4520萬家長提供教學、學習和評測應用服務,覆蓋全國7萬余所學校,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量為21.26萬所——這意味一起作業覆蓋率已達三分之一,優勢明顯。
一起教育科技成功上市后,有望成為納斯達克最大的教育概念股。
“互聯網+教育”服務成熱點 校內校外結合成為風口
過去幾年信息化浪潮方興未艾,前兩次信息化浪潮成就了諸如阿里、美團等巨頭,徹底改變了商業、吃喝玩樂的整體生態,推動社會向前發展。近兩年來第三波信息化浪潮開始逐步進入教育領域,“互聯網+教育”服務成為新的熱點。
艾瑞咨詢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互聯網+教育在學校管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傳統學校每年要花費不菲的費用購買紙質輔導和作業練習,老師每天要花數個小時反復批改作業,效率非常低,同時更新緩慢,無法進行聽說訓練,缺少綜合能力考察維度。而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自動批改、學習報告,學生也能在聽說讀寫方面得到全方位訓練,不僅能為老師節省大量時間,因材施教也將變得可能。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國家就已經意識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成為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起,國家強調以“三通兩平臺”為抓手,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同時明確要求“各級政府在教育經費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經費,保障教育信息化擁有持續、穩定的政府財政投入”。
在此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領域資金投入逐年增加。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預測,2018~2023年教育信息化將保持8.9%的復合增速增長,2020年教育信息化財政支出有望達超過3800億元。

真金白銀的投入帶來的是教育信息化的快速落地。2019年教育部新聞發布會公布三通兩平臺最新進展,全國中小學(除教學點外)中,99.5%學校實現網絡接入,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普通教室359萬間。自此,教育信息化硬件搭建已經基本完成。
業內人士介紹,早年教育上市公司集中在校外培訓領域,并誕生了新東方、好未來等巨頭。但要從根源上解決我國教育資源不均等、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的現狀,必須堅持校內為主的思想。
從2018年開始,國家開始規范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同時加大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力度。隨著三通兩平臺等重大工程順利推進,教育信息化正在逐步從硬件搭建向建設高質量內容、應用方向發展,并形成校內校外結合,線上線下打通的基本格局。
在2020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明確指出要繼續完善政府和市場作用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機制,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
與此同時,2020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20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的通知》,鼓勵建設名師、家長等多類個人空間,以及區域、班級、社團等多種類型機構空間,并明確指出要促進網絡學習空間覆蓋全體教師和全體適齡學生。
在新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中,傳統教育場景全面數據化,線下教學全部智能化操作,并通過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賦能整個教學流程,通過校內解決學生共性成長,校外解決個性化成長,最終打造新時代創新性人才。
目前培訓輔導市場競爭激烈,上市公司多集中在教育硬件制造、區域教育云建設等ToG領域,能夠為老師、學生、家長、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企業并不多,堅持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教育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同時行業也呈現高度分散的特征,即便是國內A股龍頭公司如視源股份其市場占有率依舊不到4%——2017年,A股教育信息化業務總收入約為106.79億元,相比2017年的B端市場需求2731億元,占比不足4%,競爭格局高度分散,未見一家獨大的局面。
行業集中度低,天花板高,同時立足校內校外相結合,綜合來看一起教育科技的成長之路才剛剛開啟。
高研發投入 堅持教育長期主義
經過過去十年真金白銀的財政投入、不遺余力的教育信息化培訓,中國的基礎教育已經迎來了“互聯網+”服務的爆發臨界點——客觀而言,無論是過去多年的持續發展還是疫情的偶然引發,伴隨著在線開放課程和學習平臺被各大中小學廣泛使用,這有效地促進了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的變,直接推動中國的信息化建設進入2.0+時代。
業內人士表示相比其他行業,教育是一個“慢”行業,需要長期持續投入。簡單的說,想掙快錢的企業一般不會選擇教育領域。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一起作業的每個活躍教師用戶,平均每周布置8次家庭作業,自2012年以來,一起作業平臺累積學生作業超過70億份。此外,單日通過自動識別和評估技術處理的音頻消息量峰值超過3億條。
據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一起作業的平均MAU(月活躍用戶)為在線作業服務領域第一,規模大于其后四家企業的總和,優勢地位明顯。
做到這樣的成績的背后,是一起教育科技九年來一直堅持教育初心,加大研發力度的結果。數據顯示,一起教育科技2019年研發費用超過4.91億元,同比增長23.24%,占比35.86%,甚至高于當年凈收入。而根據最新財報數據,已上市的在線教育公司網易有道、跟誰學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75億元和2.12億元,占比分別為21.16%和11.01%。到了2020年,一起教育科技的研發費用繼續增長16.54%,達到4.23億元。
教育應用上,從2018年E輪融資后,一起教育科技已經實現了K12階段全學科、全學段覆蓋,2015年開始組建的人工智能技術團隊也相繼推出口語打分、拍照批改、語音識別、AI知識圖譜等創新技術應用,進一步幫助學生、老師提效減負。
顯然,相較于短期內漂亮的財務數據,這家九年來尚未盈利卻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公司,顯然更重視長遠的競爭優勢,以及自身產品對用戶的真正價值。
未來教育形態將繼續重構 教育企業迎來新機遇
后疫情時代,在線教育的作用愈發凸顯,未來教育形態將繼續重構,這對于教育企業將會是新的機會。
在國家積極政策的加持下,教育信息化正在逐步從硬件搭建向建設高質量內容、應用方向發展,未來真正考驗的是各家在線教育企業的內功。經過多年積累,一起教育科技打造了由作業資源和多媒體學習資源組成的本地化內容庫,并通過科技和創新幫助學校與家庭獲得智慧教育服務。
在線教育的狂歡表象下,誰能夠堅守教育初心,在“基本功”上下苦功夫,用心打磨產品、加大研發投入,同時深耕用戶精細化運營、服務品質升級,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得先機。
在這種背景下,一起教育科技的產品贏得大量教師、學生認可,能做到覆蓋全國三分之一公立中小學就是最好的證明。
對于慢行業里持續深耕九年的企業來說,今天納斯達克上市是一件大事,但也僅僅只是一個起點。在國家政策、資本、社會的共同合力下,互聯網+教育顯然不是未來,而是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股份制商業銀行角逐“創新度”》的文章
2023-11-24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央企長安為蔚來換電商業模式與企業經營投出“贊成票”》的文章
2023-11-16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百模大戰再次開啟:國區爭霸 手機安家》的文章
2023-11-09 GPLP犀牛財經發布了 《新能源浪潮下,吉利猛追比亞迪》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