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廣西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動員大會暨首批重大項目開竣工儀式在南寧召開。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發布了《新基建藍皮書》。藍皮書指出,數字經濟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新基建是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新基建與傳統行業的融合能夠催生新的生產經營模式,利用5G、云計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傳統行業各領域融合創新,為社會生產生活提供數字能力,加快制造、城市、金融、物流、教育、醫療、文旅等行業的智能升級,實現提質增效,通過場景化智慧落地,逐步共建全場景智慧。
藍皮書基于對新基建的研究理解和分析業界經驗,從數字化產業和產業數字化的建設實踐角度,希望能為政府和企業借助新基建進行智能升級提供參考和建議,可以說是為新基建發展布道。藍皮書提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席卷全球,數字經濟重塑了社會生產力,重構了生產要素供給,為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和核心動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35.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2019年數字經濟發展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7%,顯著高于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成為帶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關鍵力。
藍皮書分析,從各地來看,數字經濟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
一是規模大。2019年,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等12省份的數字經濟規模超過萬億元,遼寧、重慶等5省市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也超過5000億元。
二是占比高。北京、上海數字經濟在地區經濟中的GDP占比超過50%;廣東、浙江等省市超過40%;重慶、湖北等6省市數字經濟GDP占比超過30%。
三是增速快。2019年,貴州、福建等5省市數字經濟增速超過15%,其余大部分省市數字經濟增速在10%至15%之間。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表示,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新動能。新基建強大的技術能力一方面可以助推傳統產業與信息技術融合,實現生產要素的智能化配置和產業供給質量的進一步升級,提供新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產業鏈整合上下游優勢資源,為形成“雙循環”經濟格局提供強大支撐,為數字經濟的產業發展提供嶄新方向。
新基建的重要性已經是社會共識,那么如何建設符合時代需求的新基建,讓這個新的動能更加強勁?藍皮書中認為,新基建致力于打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礎設施,5G、云和AI是新基建的三要素。那么,新基建會將這個社會帶向何處?答案是智慧社會,即包括全場景智慧城市、全場景智慧行業、全場景智慧行業。通過這些應用場景,數字技術惠及每個組織、每家庭、每個人。
?
以上信息由經濟帶網—長江經濟帶(http://www.iic21.com/21cjjj/)小編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關資訊,可立即前往了解。
?
2021-04-30 經濟帶網發布了 《政策支持民宿經濟發展 專家給出四方面建議》的文章
2021-04-30 經濟帶網發布了 《多部門正密集謀劃 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的文章
2021-04-30 經濟帶網發布了 《鋼鐵行業再迎重磅政策 5月1日起146類產品取消出口退稅》的文章
2021-04-29 經濟帶網發布了 《農業農村部發布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 未來十五年路線圖定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