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平臺反壟斷的號角吹得互聯網圈風聲鶴唳,騰訊的最新財報表現依然很穩。
11月12日港股盤后,騰訊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0年Q3騰訊營收1254.47億,同比增長29%;凈利潤(Non-IFRS)323.03億,同比增長32%,高于市場預期。
自2019年Q4季度騰訊首次實現單季度營收破億后,今年以來騰訊各季度財報均維持了這一紀錄。
自2019年Q4季度至今,4個季度的單季營收均在千億以上,增速分別為:24.6%、26%、29%,29%。
就在11月6日,騰訊股價創下新高,市值首次突破6萬億港元關口。
騰訊市值近日突破6萬億港元,但受反壟斷草案影響,股價波動較大
然而在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針對互聯網平臺的反壟斷意見稿,對平臺“二選一”、“大數據殺熟”、搭售、低價傾銷等行為作出規定。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也公開表示:互聯網科技巨頭掌控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容易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
受此影響,包括騰訊、阿里、美團在內的互聯網巨頭股價均出現大跌。其中,騰訊股價于雙十一當天跌至551港元/股。
不過,騰訊股價已經逐漸回升。
截至12日港股收盤,騰訊股價報577港元/股,漲幅達4.72%,市值達5.53萬億港元。
對于反壟斷草案,騰訊高管在財報會上回應:“會花一些時間與監管交流以理解他們希望達成什么。政府依舊非常支持互聯網科技行業,騰訊正與監管合作以確保符合文件要求。”
至于該文件對騰訊各業務板塊的影響,騰訊認為,“或將更聚焦在交易平臺上,對于游戲、視頻等數字娛樂內容,可能并不是聚焦的重點”。
騰訊穩健的Q3財報也稍微緩解了市場焦慮。
具體業績如下:
騰訊按業務劃分的收入共分為:增值服務(網絡游戲+社交網絡)、金融科技及企服和網絡廣告(社交及其他廣告+媒體廣告)三大塊。以下為2020年Q3季度騰訊各業務線的具體財務業績。
在用戶數據上,騰訊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帳戶數為12.1億,同比增長5.4%。騰訊QQ智能終端月活躍賬戶數為6.17億,同比減少5.5%。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的兩大社交產品已然拉開差距,QQ月活數的負增長創下歷史新低。
騰訊Q3季度業務分部收入
報告期內,騰訊各業務營收比重如下圖所示:游戲業務依然領跑,金融科技及企服為第二大支柱,社交網絡和網絡廣告分列第三、第四位。
騰訊Q3各業務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制圖/蘆依)
包括瑞銀、摩根士丹利在內的39家投行均對騰訊給出“買入”、“增持”的積極評級,其中,麥格理給出了751港元的目標價,對騰訊產業互聯網和增長潛力和社交生態表示看好。
報告期內,騰訊游戲業務繼續保持45%的高增長至人民幣414.22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騰訊網游業務增速分別為31%、40%、45%,增速持續走高。
財報顯示,網游業務增長主要由包括《和平精英》及《王者榮耀》在內的國內及海外智能手機游戲的收入增長所推動。
其中,智能手機游戲收入總額(包括歸屬于騰訊社交網絡業務的智能手機游戲收入)為391.73億元,個人電腦客戶端游戲收入109.12億元。在用戶數據方面,在《王者榮耀》慶祝五周年之際,2020前十個月的平均日活躍賬戶數超過1億。
為增進游戲業務,騰訊還將推出以《王者榮耀》故事為藍本的兩款新游戲、一部動畫劇和電視劇,以發揮此IP的潛力。《火影忍者》等知名度較低的游戲也做出了穩定貢獻。
騰訊社交網絡收入增長29%至283.8億元,主要由虎牙直播服務、視頻會員服務及音樂會員服務等數字內容服務,以及游戲虛擬道具銷售的收入貢獻。
騰訊的收費增值服務賬戶數同比增長25%至2.13億,主要來自視頻及音樂內容服務會員數的增長。其中,視頻服務會員數同比增長20%至1.2億,《三十而已》熱門劇吸引了付費用戶。
騰訊音樂集團發布的Q3財報顯示,總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75.8億元和11.3億元,均創造了單季新高。另外,集團的營收、付費會員數量、在線音樂付費率等也取得進展。
其中,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55%,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同比增長46%,總數量達到5170萬,在線音樂付費率也從2019年同期的5.4%提升至8%。
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增長332.55億,同比增長24%。
相較Q2季度30%的增速,該板塊增速有所放緩。(詳見鈦媒體前文:騰訊Q2財報:云及企服持續增長,微信“著急”商業化)
財報顯示,該項增長主要來自商業支付及理財平臺的收入增長。財報表示,商業支付日活躍賬戶數及單個用戶的交易額同比增長強勁,令微信的總支付金額同比增長超過30%。
這也是騰訊首次提及微信總支付金額的具體增長數據。
總支付額的增長一是來源于微信在線下交易滲透率的上升,二是由于小程序在雜貨及服裝等零售類別的交易增加。這也反映了,小程序電商對于微信支付的正向促進。
為拉動微信支付,微信還將原有九宮格升級為四大板塊,將金融理財板塊置頂。
Q3財報中也提及,“我們將微信支付界面內的常用服務重新分類為四大垂直類別:金融理財、生活服務、交通出行及購物消費。”
騰訊將原有九宮格升級為四大板塊,金融理財居于首位
騰訊表示理財通在支付用戶中的滲透率仍然偏低,“正致力于通過投資者教育計劃及增加產品種類等長期方針,適度地進一步擴大理財平臺的客戶基礎”。
當前,騰訊的理財平臺客戶同比增加超過了50%,資產保有量亦有所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的投資業務也取得了進展。
Q3季度,騰訊其他收益凈額為115.51億元,主要包括“因電動汽車、網絡游戲及本地服務等垂直領域的投資公司估值增加而產生的公允價值收益凈額,以及視同處置若干投資公司的所得收益凈額”。這其中也少不了蔚來、美團等“騰訊系”公司股價走高的貢獻。
騰訊Q3季度投資業務取得的進展(來源騰訊財報)
Q2季度,騰訊的其他收益凈額為86.07億元,投資圍繞了電子商務、直播服務和網絡游戲等垂直領域。可見,騰訊的投資版圖在不斷擴大。
雖然騰訊并不愿意承認“投行化”的標簽,但據新財富梳理,全球586家獨角獸公司中,騰訊已經投出了將近1/10,高達52家,僅次于紅杉資本。
除此之外,騰訊位列前十大股東的4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5.4萬億元,相當于科創板的體量,超過了其自身4.6萬億人民幣的市值。
今年1月,騰訊總裁劉熾平公布了騰訊投資的業績。截至1月,騰訊總計投資企業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為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
在最賺錢的游戲業務之外,微信也逐漸釋放了其賺錢的潛力。
除上述提及的微信支付和金融理財業務,微信在社交廣告、小程序經濟方面的“錢景”也很可觀。
Q3季度,騰訊網絡廣告業務同比增長16%至人民幣213.51億元。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廣告和媒體廣告差距進一步拉大。其中,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增長21%至人民幣177.52億元,而媒體廣告下降1%僅有35.99億元。
社交廣告的主要載體就是微信,微信朋友圈的庫存增加及eCPM上升推動了其增長。微信中的視頻廣告形式被廣告主認可,提升了移動廣告聯盟的eCPM,推動其收入增長。
今年微信提出了“小程序經濟圈”的說法。
一方面,小程序不斷升級商業服務能力,推出小程序直播、微信小商店、小程序訂單管理、交易保障、微信物流助手等系列能力。伴隨著逐漸完善的電商交易生態,小程序也將對微信支付產生帶動作用。
其中,小程序直播讓商家的私域流量有了新的轉化出口。而微信小商店則從進一步降低了小程序的開通門檻,基礎功能得以完善。近期視頻號開通的小商店和直播功能,也讓微信生態內的直播帶貨有了新入口。
微信小商店界面
除了完善小程序的商業基礎設施,微信也在繼續強化其“連接”功能,將搜一搜、視頻號、企業微信等多種連接渠道串聯在一起。
2019年小程序撐起了8000億的生意,而據鈦媒體了解,今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萬億。
在云及企服領域,上季度,騰訊首次披露了騰訊云及其他企業服務收入錄得同比及環比增長,而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長率較前幾季有所放緩。
“受疫情影響,項目交付及新合同簽署有所延誤,若干IaaS合同亦須進行非經常性調整……我們預計這只是短暫影響”,騰訊在財報中解釋。
雖然云及企服收入增長率同比放緩,但騰訊云的幾個拳頭產品——包括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及騰訊文檔都取得了進展。
在上線245天后,騰訊會議用戶數已經突破1億,成為最快超過1億用戶的視頻會議產品。9月,騰訊會議推出了企業版本,增強了網絡研討會、同聲傳譯及連接企業原有會議室系統等功能。
而企業微信日活躍賬戶數同比增長超過100%,目前已超2.5億的微信用戶通過企業微信獲得來自企業更專業的服務。截至今年8月31日,企業微信已有超6.9萬家第三方合作伙伴,接入企業微信的系統總數已超過1191萬個。在政務領域,其專版“政務微信”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等提供支持。
騰訊還將騰訊文檔與其他騰訊產品(包括QQ、QQ瀏覽器及我們的CRM SaaS產品)進一步整合。
騰訊還公布了在網絡安全方面的進展。“我們關注到金融、醫療保健及互聯網服務客戶對PaaS解決方案(尤其是與安全相關的PaaS)的需求不斷增長”,其企業級安全業務收入同比增加133%,騰訊安全為18大行業、12000多家客戶提供安全服務。(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蘆依,編輯 | 趙宇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