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競核
澆水領水果,養狗養貓,你能逃出電商平臺的手掌心嗎?
史上最長雙十一,你剁手了嗎?
陳思(化名)緊盯著屏幕,食指快速向下滑動購物車列表頁。滿滿當當五屏購物車列表,囊括服飾、日用品、手表。
再三確認后,她心滿意足地摁下提交訂單。作為資深剁手黨,陳思今年雙十一依舊奮斗在前線,領券、參與秒殺、做攻略統統沒有落下。
跟往常稍有不同的是,陳思每年必買的水果,在購物車列表中悄悄消失了。
跟陳思一樣,張菲(化名)也有大半年沒在電商平臺上購買過水果。
不過,這并非意味著她們削減了消費水果的需求,也不是轉移至線下購買。“你可以理解為薅羊毛,平臺送的,懂吧。”張菲告訴競核。
現如今,拼多多儼然成為了張菲的免費水果批發市場。
入坑拼多多“多多果園”的機緣說起來還有些許無奈。今年九月份,張菲收到好友發來的一則口令,想托她上拼多多助力領取獎品。礙于情面,張菲只好下載。
所謂的獎品其實是水滴,它可用來澆果樹。果樹成熟后,可免費領取3斤水果,可以是橘子、蘋果、獼猴桃等。
一開始,張菲只是想完成朋友的囑托。后來她發現,平臺贈送了100克水滴,就順手領取了一顆橘子樹。
本著不薅白不薅的心態,她開始領取水滴澆果樹。由于平臺每天只能領取20克水滴,她開始做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瀏覽商品1分鐘,每日三餐開福袋,甚至有時也會拼單。
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半個月,張菲終于領到了一箱免費的橘子。
大體上領取水果得經過如下步驟:簽到、瀏覽、拼單、分享即可獲取水滴/化肥,水滴/化肥澆灌果樹,最后果樹開花成熟,收獲水果。
這一過程中,拼多多設計的游戲化元素幾乎無處不在:像瀏覽商店頁面時,會彈出大禮包,引導用戶拼單獲取水滴、小化肥等物資;再比如,澆水達到9次,還可開啟寶箱獲取澆水物資或優惠券。
拼多多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Q1“多多果園”日活較年初增加超1100萬,日活用戶達到5000多萬,每天送出的免費水果遠超100萬斤。
據電商在線報道,拼多多“多多果園”農場每月投入金額在4000萬以上。
平臺每月砸數千萬,免費贈送水果給用戶,這門生意究竟是賠本賺吆喝還是另有所圖呢?
一位資深游戲從業者告訴競核,大邏輯在于,電商平臺需要高頻觸達用戶,但實際消費需求頻次較低。
他強調,澆果樹領取水果這類趣味小游戲,能大幅提升用戶活躍度,進而轉化成實際購買行為。
貓狗拼三國殺
這或許也是天貓、京東、拼多多掀起水果游戲大戰的原因所在。
單就入局時間來看,拼多多可以算得上是“澆水領水果”游戲的開拓者。早在2018年,拼多多就開始試水。
反觀天貓、京東這兩年電商老前輩,動作稍有些遲緩。天貓“芭芭農場”前身是天貓農場,于2020年年初正式上線。至于京東“免費水果”,則于2019年8月上線。
兩家平臺領取水滴/肥料,澆灌果樹,領水果的規則大差不差。
稍有區別的是,在芭芭農場上,用戶可通過觀看指定商戶旗艦店,獲得肥料。而京東上,用戶獲取水滴的路徑并沒涉及具體的商戶。
很明顯,芭芭農場跟商家聯動更為密切,其可促進商品及店鋪曝光,充分發揮聯合營銷的效果。
更早前,在天貓農場上,還上線過“采陽光”的玩法,用戶可前往好友農場偷取陽光。在活動頁面下方的偷取排行榜中,還可查看被偷取情況,點擊對方頭像,可直接進入對方的農場偷能量。
這一類似偷菜游戲的玩法,可有效增加用戶間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提升平臺的社交屬性。
如果要給貓狗拼三家平臺小游戲趣味性評級,京東估計只能墊底,天貓跟拼多多兩家可以掰掰手腕。
目前京東上線的小游戲有8款,涵蓋農場、養成、經營、知識問答五四大類。單從畫面上來看,《天天加速》采用3D建模畫面表現力強,但節奏過于緩慢,趣味性存疑。?
相較之下,天貓跟淘寶小游戲互相打通,游戲種類豐富性,以及商業化水平都高出一大截。此外,跳棋與換裝游戲“淘寶人生”也為服飾、食品等商戶提供了獨特的曝光機會。
至于拼多多,無論是《多多愛消除》,還是《多多牧場》,頻繁彈窗的驚喜大禮包,足以調動消費者的情緒。
畢竟五環外的消費者,或許會有一撥人為一兩角錢,在商店頁面駐足20秒鐘。
眼下,貓狗拼三家都已展開懷抱擁向游戲化Gamification)營銷大潮。用書面語來說,即指將游戲元素和游戲設計技術應用于非游戲場景,用游戲化機制創造樂趣來更好地實現目標。
這種游戲的方式,為非游戲化的場景或產品賦能,讓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創造更大的產品價值。
究竟貓拼兩家游戲化營銷,緣何能脫穎而出?或許,這跟兩家公司背后的游戲基因有著莫大的關聯。
天貓背后站著阿里互娛,拼多多背后則是尋夢游戲。
要知道當初阿里巴巴做游戲,就是奔著為電商導流去的。2013年2月,阿里巴巴與盛大游戲合作,試水“游戲電商化”模式,淘寶會員賬號與盛大通行證打通。
次年,阿里宣布正式進軍游戲行業。當時阿里游戲發布了三款游戲:《瘋狂的玩具》《啪啪啪》和《啵啵啵》;代理了《索尼克沖刺》《暖暖環游世界》、《憤怒的小鳥:斯黛拉》等9款游戲。
不過這些休閑游戲未能實現阿里游戲一戰成名的野心,到是讓研發商認識到阿里游戲渠道的孱弱。
直到《三國志·戰略版》橫空出世,阿里游戲才算真正在市場站穩腳跟。
從最初為電商導流,到專注自研,阿里游戲前前后后共計花費了七年時間。這期間積累下的游戲開發、運維能力,足以打磨好“芭芭農場”這類小游戲。
跟阿里游戲相比,拼多多跟游戲的淵源似乎更加深厚。2012年,黃崢成立尋夢游戲。公司致力于海外游戲研發,上線的產品包括《女神之劍》《夜夜三國》《風流三國》等手游、頁游項目。
上述產品大多數為色情游戲,大打擦邊球,甚至有游戲會直接露點。沒過多久,黃崢靠這款游戲大賺了一筆。
2015年,尋夢游戲團隊孵化出了“拼多多”。盡管是拼單,不過“拼多多”完美繼承了尋夢的游戲基因,設置了拆紅包、幫砍價、現金簽到、多多樂園等玩法。
黃崢曾說,游戲跟電商公司有一個思路存在差別,游戲不認為進來的所有用戶都是他的,始終在試圖尋找適合這個玩法的用戶,游戲尋求的是玩法的迭代和更新。
客觀地來看,拼多多“澆水領水果”游戲玩法復雜度最高,游戲性也大大領先。
競核認為,未來電商平臺間的水果游戲玩法會愈發趨同,差距被抹平,成為電商/生活服務平臺的標準配置。
未來,隨著5G技術普及,未來平臺上或許也會出現AR/VR類的休閑游戲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2022-09-14 鈦媒體 App發布了 《星巴克加碼中國市場,未來三年要新增開3000家門店|鈦快訊》的文章
2022-08-11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虛抬藥價“把戲”,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為了幫00后卷王找到工作,簡歷修改師們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鈦媒體 App發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進城費”,國內城市如何借鑒?》的文章
2022-03-25 鈦媒體 App發布了 《蔚來2021年財報發布:年營收361億元,整車毛利率達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