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云網(微信號:)海南】11月11日報道(文/林美余)
2020年11月10日,萬正鑫在朋友圈寫了一篇市場日記:今天跑了海南省衛健委和一家社區醫療機構,很感謝各位領導對項目的指導和支持。有人問我醫約寶平臺是否搶占匱乏的醫療資源?恰恰相反,我們的目的是擁抱中小型醫療機構,探索分級診療制度,釋放中國80%的醫療資源力量。我們正在做的事業是前進的,是社會需要的。盡管我們碰了很多壁,碰壁多了,也就不疼了。
年初疫情的爆發,線上無接觸交流的強化宣傳催生了一批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游戲、在線購物等“互聯網+”賽道的高速增長。
那時的萬正鑫,看到了國家密集線上化政策的發布,聽到了醫療服務市場大漲、融資、上市的陣陣狂歡,明白了疫情加速線上醫療的認知教育和使用消費心智建設。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他,互聯網醫療的風口來了,市場發展前景一片大好,這時候進入就可以很快占領市場和客戶。但上門服務規則還未完善、預約形式沒有創新等問題,都讓他決定再等等、再等等。
今年10月,醫約寶APP平臺上線,主要提供慢病管理、術后康復、養老保健、母嬰護理的院外延續上門服務,通過健康咨詢、健康大數據等特色創新服務,形成以區域范圍內進行精準化的醫療服務。
萬正鑫賦予它的使命是激活各層級醫療服務活力,讓看病難看病貴成為歷史,讓醫療服務像水一樣容易獲取。
切入該領域的原因有幾點:第一,定位于院后延續服務的康復管理服務,是實體醫療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市場份額;第二,此類服務有持續性、長周期、上門服務的需求,但風險小,可操作行強;第三,市場需求規模的擴大以及線上診療趨勢的發展。
其實這也并不是很新鮮的服務,關于院外慢病管理和康復服務布局,早在2011年,就已經有所風吹草動。那年,家庭醫生服務率先在上海拉開帷幕,初期雛形以全科醫生和社區服務中心為核心的基層醫療機構,通過與社區居民簽約,提供免費的基礎便民醫療服務,其主要優先滿足60歲以上老年人和慢性病群體的需求。
之后以解決基層醫療服務和慢性病管理服務為口號,依托社區醫療機構的醫護資源,不少企業紛紛入局互聯網醫療共享服務。甚至在2015年11月的時候,阿里健康還攜手嘀嘀推出醫生上門服務,用戶通過嘀嘀出行APP直接呼叫醫生,由醫生搭乘嘀嘀醫生專車上門服務,或者用戶搭乘專車至醫生所在的醫院繼續就診。
行業一旦打開,進入的人多了,自然也就亂了。這里面,有醫生有護士,有患者有平臺,有中介有商人,有善于演講的,也有擅于忽悠的。
狂熱一陣涌后,缺乏保障行業健康發展的規則制度,平臺優秀醫生力量不足,平臺專業程度和吸引力降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監管無法可依讓,醫療服務安全性難以保障;線上醫療暫未納入醫保系統,平臺無法提供醫療報銷接口,費用成本高等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發展瓶頸出現。
“對于患者和用戶來說,醫院醫生資源直接決定了平臺的專業性和安全性”醫約寶創始人兼CEO萬正鑫向獵云網說道,醫療服務具有以人尋醫的行業特殊性,大醫院配備了優質醫生和醫療設備資源,往往能夠吸引大量的各地患者集聚。
但也正是大品牌和優質資源集中的優越性,加上傳統醫院自身的保守性,大醫院醫生對互聯網醫療平臺企業的接受和合作意愿并不高,這也是行業發展中最難啃下的骨頭。
2018年7月17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中,對互聯網醫院存在形式給予明確定義:一是實體醫療機構的互聯網醫院;二是依托實體醫療機構,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互聯網醫院。總結就是,不管哪種形式,都要依托實體醫院。
萬正鑫比政策對于實體醫院合作的重視,要早上一年。2017年,在決定切入互聯網醫療時,他前期就通過海南醫學院附屬第一、第二醫院做了三年多的調研和溝通,包括對醫院線上建設情況、醫生診療方式、患者需求了解等等,他說自己做事喜歡扎實穩打,做好每一步,就像他給喜歡的企業家段永平打的標簽:穩健。
目前,依托海南醫學院附屬醫院線下兩家實體醫院,醫約寶整合醫療服務的醫護資源、大醫院的品牌和市場資源,以及附屬醫院專家和實習生等人才資源,都為其打實了互聯網醫療平臺服務的專業性。
除了段永平,萬正鑫還有另外兩位喜歡的企業家,其中之一有馬云,標簽是敢想敢做。
比互聯網醫院管理政策出現早一年,2017年就開始為進入互聯網醫療創業而開始在醫學院附屬醫院調研的萬正鑫,那時才是一名大二學生。
若再早算一年的話,醫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他,在大一時候就獲得全國計算機比賽獎項,還通過軟件開發服務收獲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還成立了自己的醫療軟件開發工作室。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從簡單小網站到公眾號到APP到各種軟件的開發服務,經歷一定的技術積累和服務經驗,這也算一個產品競爭壁壘。
進入醫學院烏托邦的四年,除了低頭的技術開發,抬頭看互聯網醫療的前沿知識和科技信息資訊,時不時消費體驗醫療先進設備,走走醫院傾聽了解醫療發展和醫生患者需求,都能夠形成不一樣的醫療理解和發展理念;同時,依托醫學院學校+附屬醫院的醫療專業人才的對接培養,能極大滿足創業前期的技術人才需求。
萬正鑫的產品理念和他第三位喜歡的企業家很相似,具備創造性標簽的喬布斯。
互聯網醫療根據使用的人員和服務方式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大型傳統醫院建設的院前線上下互通服務,但缺乏從院內向院外延伸的醫療服務;第二類為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的互聯網診療平臺,為患者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醫生服務,但缺乏上門服務,平臺盈利性弱,醫生資源少;第三類為傳統醫院醫療機構之間開展遠程會診和遠程診斷,但互通難度大。
對此,醫約寶形成了三端服務接口。與實體醫院方在醫護人員資源和審核、服務標準流程制定、患者院后延續服務等方面形成合作,專注于差異化院外延伸服務;
在醫生端,通過共享自由接單模式,以線上咨詢、上門服務或到店的靈活服務形式,提高醫生的多點職業發展,以服務質量和用戶粘性提高醫生的品牌形象和服務營收;用戶端,患者通過預約醫護上門形式,可享受一對一個性化的服務內容,同時平臺大醫院醫護資源的加持,也極大提高患者的服務信任。
“安全性是上門服務的核心,它對于整個醫療服務行業都是至關重要的”萬正鑫向獵云網說道,平臺產品服務在安全性上也做了足夠的考慮和嘗試,前期建立了六大安全保障。
用戶層面,注冊認證必須通過手機號注冊和實名認證后才可使用預約服務;醫護資質層面,醫護方和平臺同步對入駐醫生護士進行資格評審,通過后才能上線,并要求醫護人員服務過程中按照規范化的操作流程進行,且服務流程需通過醫院方安全評估后才能開通。
服務過程醫護安全層面,平臺標明詳細的注意事項和服務安全須知的規范,服務結束后對醫生和患者同時進行服務滿意度的調查和評分,及時發現潛在的醫療糾紛隱患,并對明確糾紛責任依法聘請律師對醫生或患者維權;同時平臺與保險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預先給上門服務醫生支付意外保險和醫療保險等,提前規避減少醫患服務矛盾。
醫療診斷服務上,平臺選取慢病管理、中醫養生等安全風險低、可操作性強的服務內容,避免對疾病、傳染病等要求嚴格的醫療服務;并采用城市app開發技術,服務器使用阿里云ese可彈性擴展,保障服務運行的穩定和安全性。
2020年10月31日,海南省醫療保障局、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制定“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將“互聯網復診”項目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按甲類支付,并以國家醫保電子憑證和社保卡作為介質進行結算。
互聯網診療納入到醫保付費體系,意味著資源配置機制的啟動,而資源配置機制是有價值導向的。國內醫保具有地區統籌的特點,醫保制度設計具有“促進”屬性,同時也意味著地區非常愿意引導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根據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公布的《2020-2026年中國慢病管理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慢性病患者已超過3億人,而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將產生長期用藥及科學疾病管理成本,帶動中國醫療開支增加。預計到2020年中國慢病支出將提升至5.5萬億元左右。
“未來我們計劃是軟件+硬件的結合,大數據健康服務是我們一直想要做的”萬正鑫向獵云網說道,醫約寶無論在前期注冊、線上咨詢、上門服務等相關服務流程上,都要求醫護人員對病人的病歷數據、上門服務簽到、服務效果反饋、評價數據以及新病情數據進行登記和跟蹤,從而獲得連續性、跨區域性的醫療數據,拓展了數據的維度和廣度,使醫療數據在醫療行業發揮更大的價值。
硬件方面,醫約寶計劃增加智能穿戴設備與醫療響應中心連接,使用患者的相關病情信息可以隨時隨地流動、上傳和分享,保證了與病患關聯的全部信息能夠突破地理局限;
同時,軟硬件互通形成強大的信息聚合效果,也使得個性化、定制化服務更加精準和多樣化,給予客戶極大的自由性,促使潛在用戶做出購買決策,兼顧保障平臺和醫生盈利。
一方面,寄托于數據沉淀下的服務體驗和產品營收的同時增長,一方面,通過互聯網+醫療賦能中小型醫療機構,以分級診療、醫聯體、醫護培訓等方式,緩解大醫院醫療資源緊張,而中小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服務中心資源閑置等問題。
未來,醫約寶計劃將共享醫療服務平臺推廣范圍覆蓋到市—區—村鎮多級的基層醫療服務中心,讓更多人平常百姓享受到優質、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同時重點依托社區關系的支持,尋求同類中小醫療機構一起進行合作與交流,加強大醫院對中小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和醫護資源的培訓支持,共同推動患者治療、挑選醫院科室醫生的需求服務。
項目:醫約寶
公司:海南方克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俞敏洪流露退隱之意?稱自以為是的努力,已成為新東方發展的障礙》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闊別五年重返網約車!周航掌舵曹操出行》的文章
2022-04-08 獵云網發布了 《加速布局芯片!小米入股芯片公司尊湃通訊》的文章